楊溢垚 方圓 丁芙香 王丹琪 劉炫燁



[摘 要]項目化教學是小學數學教學發展的重要內容,對學生的身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團隊在無錫地區發放調查問卷,共有5所學校的78名教師參與調查。調查發現,部分一線小學數學教師以傳統教學為主,對項目化教學沒有全面的了解。從整體上看,項目化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師群體中的普及程度還遠遠不夠,亟須成熟案例的研究和相關知識的普及來改善這一現狀。
[關鍵詞]項目化教學;現狀;小學數學
[中圖分類號] G623.5[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9068(2024)14-0028-04
一、問題提出
項目化教學是師生共同實施一個完整的項目工作而進行的教學活動。在項目化教學中,教師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講解者和知識傳授者,而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指導者和支持者。教師需要與學生合作確定項目主題,并運用先進技術制定相應的課程計劃、任務安排和評估方式。在項目實施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定期反饋、個別指導、小組討論等方式引導并激勵學生自主學習、思考和創造。通過項目化教學,學生可以獲得更有意義和深刻的學習經驗。
在中國知網對關鍵詞“項目化教學”進行精確檢索,從2013年到2023年總共找到6227條結果。在此結果中再以“小學數學”為關鍵詞進行檢索,發現在小學數學中進行項目化教學研究的僅占38條,且在2019年之前并未有相關研究(如圖1)。可見項目化教學的研究在小學數學方面的匱乏。
隨著《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課程標準》)的深入實施,對項目化教學的研究呈明顯的上升趨勢,尤其近兩年(2022—2023年)項目化教學的文獻發表數量急劇上升,當下項目化教學成為數學教學研究的熱點話題。可以看到,近期大部分文獻都圍繞項目化教學的教學設計研究展開,聚焦了“核心素養”這一關鍵詞,足以見得項目化教學在數學教學中的重要性和研究的必要性。
帶著“一線教師對項目化教學了解如何”“項目化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如何”“項目化教學中的學習任務如何開展”等問題,團隊展開了調查,以期了解項目化教學在一線教學中的現狀,明確一線教師對開展項目化教學的態度,找到項目化教學在數學教學中的優勢以及存在的問題。進而根據調查結果針對性地探究優化策略,增進一線教師對項目化教學的了解,促進項目化教學在一線教學中的開展和普及,實現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和提升。
二、研究過程
團隊對無錫地區5所學校的數學教師發放“教師項目化了解程度調查問卷”共80份,收回有效問卷78份,教師信息見表1。其中,女性教師占比為92.31%,大多數為教齡較長、教學經驗較為豐富的教師;20年以上教齡的教師占比為73.08%;10 ~20年教齡的教師占比為17.95%。
(一)調查問卷的設計思路
首先,對數十位一線教師進行訪談,收集他們關于項目化教學的理解和看法。接著,從三個方面設計調查問卷。(1)教師對項目化教學本身的了解程度。是否了解項目化教學?項目化教學與傳統教學方式存在哪些不同?您是否愿意開展項目化教學?您覺得運用項目化教學的可行性如何?(2)關于項目化教學對學生的影響。將項目化教學運用于教育教學中,學生的態度如何?學生所遇到最大的挑戰是什么?學生的能力提升可以用什么指標來衡量?項目化教學會對學生產生怎樣的影響?經過項目化教學后,學生最明顯的變化是什么?(3)關于項目化教學的未來展望與應用。這樣的項目化教學方式是否可應用到數學教育中?未來項目化教學,你期待的占比是多少?為什么暫時沒有開展過項目化教學?請對項目化教學的不足之處提出改進建議。
(二)調查問卷的實施過程
要求教師獨立完成調查問卷,不允許與其他教師交流,也不允許使用手機、電腦等電子設備,以確保問卷結果的真實性。
(三)調查問卷的收集整理
要求教師在規定時間內完成調查問卷,之后立即回收。團隊將收集到的數據利用Excel軟件和SPSS軟件進行錄入、數據處理和數據分析。
三、研究結果與分析
從“理念認識”和“實踐操作”兩個層面對此項研究進行分析。在“理念認識”層面,旨在探究一線教師對項目化教學是否真了解,項目化教學的普及程度,以及教師是否愿意開展項目化教學。在“實踐操作”層面,旨在了解項目化教學對學生的成長是否有正面影響,以及項目化教學在課堂教學中的合理占比。
(一)理念認識
1.教師對項目化教學的了解程度
對于“是否了解項目化教學?”的問題,有42%的教師表示不太了解,有31%的教師表示基本了解,有27%的教師表示很了解。這說明項目化教學的普及程度還不夠,需要大力推廣相關知識。
對于“項目化教學與傳統教學方式存在哪些不同?”的問題,有25位教師選擇了學習方式,有20位教師選擇了評價方式,有18位教師選擇了育人標準,有14位教師選擇了教學內容(如圖2)。可見,項目化教學與傳統教學方式相比,其在學習方式和評價方式上都有很大改變,而在教學內容上的改變不大,即項目化教學只是在形式上做改變,其核心教學內容與知識點依然萬變不離其宗。
2.教師對開展項目化教學的愿意程度及可行性
對“您是否愿意開展項目化教學?”的問題,有80.77%的教師表示很愿意,剩余的教師大部分表示基本愿意,極少數表示“可以開展,但是存在很大難度”或“不能開展”。總的來說,大部分教師都表示愿意開展項目化教學,這說明項目化教學的開展得到了學校與教師的認可。
對于“您覺得運用項目化教學的可行性如何?”的問題,有70%的教師認為可行,有30%的教師認為可行但有一定難度。這表明大多數教師都認為項目化教學是可行的,有少數教師則對開展項目化教學持擔憂態度。
對于“將項目化教學運用于教育教學中,學生的態度如何?”的問題,有61.54%的教師認為學生會積極配合,有3.84%的教師認為學生不會積極配合,有34.62%的教師表達了學生有兩極分化的猜測。可見,開展項目化教學的關鍵是從學生出發、從學情出發,讓學生通過綜合實踐活動、跨學科教學等形式開展活動。
3.項目化教學開展較少的原因
對于“為什么暫時沒有開展過項目化教學?”的問題,教師的答案大致分為7類:A.開展難度大,對學生能力要求高;B.缺乏可供參考的實踐案例和評價工具,對教學能力的要求較高;C.占用學科教學課時;D.從未參加過相關培訓;E.學校沒有提出明確要求,也不計入績效或常規培訓;F.增加學生課業負擔;G.對提升學生學業表現的意義不大。
在此基礎上,讓所有教師給這7類答案按重要程度排序并賦分:排第一的計7分,排第二的計6分,排第三的計5分……排第七的計1分。最終,平均分排前三的分別是A類5.50分、B類5.15分和C類5.04分(如圖3)。
A.開展難度大,對學生能力要求高。
B.缺乏可供參考的實踐案例和評價工具,對教學能力的要求較高。
C.占用學科教學課時。
D.從未參加過相關培訓。
E.學校沒有提出明確要求,也不計入績效或常規培訓。
F.增加學生課業負擔。
G.對提升學生學業表現的意義不大。
由此可見,許多一線教師之所以沒有開展項目化教學,是因為存在畏難情緒,認為開展難度太大,怕達不到預期效果,便不敢輕易冒險嘗試。同時,教師也擔心項目化教學占用學科教學課時,對學生的學習效果產生不良影響。此外,教師進行項目化教學的表現性評價較少,相關指導和可以借鑒的研究數據不多。
(二)實踐操作
1.項目化教學對學生能力提升的影響
項目化教學是一種以項目為主要組織形式的教學方法,通過讓學生參與具體的項目活動,提高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和實踐能力,促進學生批判性思維和溝通能力的綜合發展。
為了了解教學實踐中項目化教學對學生主動學習、動手實踐等能力的影響,調查問卷中設計了“項目化教學會對學生產生怎樣的影響?”這一問題。教師的答案大致分為5類:A.學習主動性提高;B.邏輯思維能力提高;C.動手實踐能力提高;D.創新能力提高;E.表達能力提升。由此可見,教師普遍認為項目化教學能給學生帶來正向的影響。在此基礎上,增加“經過項目化教學后,學生最明顯的變化是什么?”的問題。有43.59%的教師認為最明顯的變化是A類,有21.79%的教師認為最明顯的變化是C類,有19.23%的教師認為最明顯的變化是B類,剩余兩類的占比不高。可見,大多數教師認為在項目化教學的探索過程中,學生會有很多獨立思考的機會,也會有很多需要學生動手解決問題的地方,這樣的自主探索與鍛煉會讓學生的相關能力得到提升。
2.教師對未來項目化教學的期待情況
項目化教學是未來教學改革的重要趨勢,那么,一線教師是否真的期待項目化教學在一線開展?他們期待的教學所占比重又是多少?對于“未來項目化教學,你期待的占比是多少?”的問題,有19.23%的教師認為占比是0%~10%,有50%的教師認為占比是11%~20%,有23.08%的教師認為占比是21%~30%,有7.69%的教師認為占比是31%~40%,沒有人認為占比要在41%以上。
用Excel軟件對調查數據進行分析,發現中位數為16.15%,平均數為16.92%,說明大多數教師認為項目化教學的時間不宜過長。對于一節40分鐘的課來說,設置8分鐘左右的項目化教學環節,與傳統課程相融合就恰到好處;對于一周5節新課的教學來說,開展約1節項目化形式的教學課程則較為適合。同時,以上數據也說明項目化教學不能取代傳統教學,傳統教學依然是一線教學的主流,項目化教學可以以適當的比例滲透進日常教學中,成為傳統教學的點睛之筆。適當、適量地滲透,將促成傳統教學與項目化教學相輔相成。
四、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本文從多個角度分析了項目化教學在教師群體中的了解情況、開展狀況,并剖析了小學數學教師對項目化教學的態度、項目化教學未能在一線得到很好開展的原因,得到的結論如下。
第一,大多數教師雖然對項目化教學有一定的了解,但止于表面,不夠深入,且沒有將其應用到日常教學之中。說明項目化教學在教師群體中普及程度遠遠不夠,需要相關知識的傳播及對成熟案例的借鑒。
第二,許多教師對項目化教學的了解不夠,但表示愿意開展項目化教學,并認為是可行的。對項目化教學暫時開展得不多的原因分析為大多數教師存在畏難情緒,認為開展難度較大。這說明教師對項目化教學大多抱樂觀態度,但需要學校合理安排教學任務與計劃,為項目化研究的開展鋪路。
第三,大多數教師認為項目化教學益處很大,特別是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方面,因此很有必要開展,且研究時應以學生為主要對象。
第四,教師愿意從學生出發,通過綜合實踐活動、學科教學、跨學科教學等方式開展教學,這說明教師具備創新精神以及探索實踐的潛力。教育局應當組建專家隊伍,致力于項目化案例的開發,為教師提供機會以激發其潛力。
第五,大多數教師希望項目化教學在課程中的占比為20%左右,說明他們認為項目化教學可以成為傳統教學的點睛之筆,但短時間內不能取代傳統教學,這為項目化教學內容及計劃安排指明了方向。
(二)啟示
通過以上問題與回答情況可知,目前教師對項目化專業知識不了解、教學內容與項目化內容安排不明確,而項目化教學培訓與推廣的重要性與必要性毋庸置疑。困境之下,仔細思考與推敲,就可以得到一些啟示。
第一,項目化教學是一種重要的教學方式,一線教師較為陌生,他們僅知道驅動性問題等組成部分,對本質和開展形式都沒有足夠的理解。這啟示我們需要進一步普及項目化教學,通過不同方式和渠道來促進項目化知識的傳遞,不僅是包括項目化是什么,而且更重要的是項目化教學的核心在哪里、如何開展項目化教學等。
第二,項目化教學未充分開展的首要原因是開展難度大,以及目前成熟案例的缺失。這說明本質上需要加大對項目化教學相關案例的傳播力度,促進學習交流等教研活動。學生現有能力與項目化教學所需能力水平之間的差距需要通過學習縮小,這啟示我們可以創設符合學生現有能力水平的項目化課例,由簡到難階梯化設置項目化教學內容。
第三,實踐出真知。調查可知,多數教師對項目化教學充滿興趣、態度樂觀,少部分教師存在畏難情緒。這啟示教育局、學校應鼓勵教師創設項目化教學課例,在學校教學內容安排、課時安排中加入項目化教學任務,為實施創造條件。教師應當勇于探索,只有嘗試才會知道實際效果如何,項目化教學給學生能力的增益也許會在成績上有所體現。
(三)建議
雖然目前項目化教學的研究成果較少,但只要一線教師繼續努力,成果一定會越發豐碩,日漸成熟。那么,在項目化教學需要被重視的今天,團隊提出以下三點建議。
第一,教師需加強項目化教學的自主學習、相互學習。主動加強對項目化教學相關知識的了解,通過網絡和各類數學教學的專門期刊等渠道關注項目化教學的最新動態。在學習項目化教學的案例后,教師應結合實際教學經驗和學情深度研究課例并總結可實施的部分,積極主動參與項目化教學課例的準備與實踐,并不斷反思。教師在自我思考的過程中能加深對項目化教學的認識,并將優秀課例內化為自己的課例,同時抓住教研活動等機會與其他教師共同研討,共同進步。
第二,學校與教育局應為項目化教學的研究創造條件,提供機會。首先,對課時與教學進度的安排要合理。根據調查結果,建議項目化教學在學科教學的課時中占比為11%~20%。其次,國外項目化教學已經較為成熟,但國內的成熟案例較為缺乏,應當集結擅長科研的教師先踏出勇敢的一步,根據學情設計適合的項目化教學案例。最后,建立集合項目化教學學習資源的平臺,舉辦項目化教學教研活動,通過共學、探討促進教師對項目化教學的研究。
第三,學生是課堂的主體,一切研究從學生出發。雖然學生對項目化教學不熟悉,但不代表他們不具備接受的能力。教師可從學生的舊知出發,從他們熟悉并與項目化教學相似的綜合與實踐入手,編寫項目化教學案例,在課堂教學環節中進行滲透,并根據反饋及時進行調整。項目化教學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影響究竟如何,還需要持續不斷的研究與實踐,因此在實踐項目化教學后,應及時總結、測評其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影響,讓項目化教學不斷助力學生學習能力的發展。
[ 參 考 文 獻 ]
[1] 巴克教育研究所.項目學習教師指南:21世紀的中學教學法(第2版)[M].任偉,譯.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8.
[2] 韓瑜.小學數學項目式學習實施的挑戰與策略[J].小學數學教育,2023(18):12-13.
[3] 董煦.項目化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天津教育,2023(22):117-119.
【本文系江蘇省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課題“數學項目化學習對提高小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研究”(課題編號:202214436061Y)階段性成果。】
(責編 李琪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