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教育工作者需要將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理念付諸實踐,并將培養人的目標、方法以及受益對象作為教育工作的核心。立足基本國情,遵循教育規律,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在教育領域的最新發展,黨的二十大報告的新要求具有更高的統領性、引領性。在全面貫徹落實教育新要求的同時,必須深刻領悟“兩個確立”、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只有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推進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建設,教育工作者才能培養出更多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更大的貢獻。高校應在教育的各個環節中要深入推廣和貫徹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具有民族復興使命感的新一代。
關鍵詞:課程思政;OBE教育理念;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高等數學課程
中圖分類號:G41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3-7164(2024)24-0116-04
課程思政是一種教學和改革方法,它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各類課程,旨在實現知識傳授和價值引領的有機結合。[1-2]通過課程思政,學校可以將思想政治教育貫穿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中,使他們在學習知識的同時,也能夠明確自己的社會責任和價值觀念。課程思政的價值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3]課程思政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論述為根本遵循,將思想政治教育有機融入各門課程的教學和改革中,是實施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措施。
二是體現教育的本質。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高校的各類課程都應該具備多重功能,包括價值引領、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然而,課程思政強調的是所有課程都應該具備育人的功能。所有教師都有育人職責,因此課程思政體現了教育的本質,有利于完成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任務。
三是深化課程改革。推進素質教育的發展。通過深化課程改革,以課堂教學為切入點,將課程思政作為重要內容,將教師作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力量,致力于優化課程設置,推動素質教育的全面發展。
四是健全“三全育人”新局面。課程思政是一項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研究課題,要實現教育教學的全面發展,需要全體教職工的共同參與和努力。這涉及教育教學的各個方面,從課程設計到教學方法,從學生評價到教師培訓,每一個環節都需要高度的關注和投入。只有通過團結協作,共同努力,才能夠提供給學生一個優質的教育環境,促使其全面發展。
一、OBE教育理念對課程思政的影響
首先,OBE理念注重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的學習目標和達成能力為核心,通過課程設計和評估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這一觀念能夠促進教育和學習模式的創新。
其次,OBE理念注重持續改進,這有助于課程思政的改革和提升。通過設立思政課、提高教師隊伍素質和更新課程設置,打造有思想引領、有情感教育、有行為指導的政治課,將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與職業技能教育有機地結合,可以有效地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
此外,OBE理念下的高職教育課程思政改革應當充分發揮思政課的核心地位,注重基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加強創新能力培養,兼具實用性和就業導向,這有助于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二、課程思政對教學體系的影響
(一)課程思政對線上教學的影響
1. 教學內容的調整:課程思政要求在線上教學中加入與思想、文化、價值觀等相關的教學內容,教師需要結合線上教學的特點,精心設計相關的教學環節和教學活動,以更好地呈現課程思政的內容。
2. 教學方式的改變:線上教學具有時空分離、互動性差等不足,這給課程思政的實施帶來了挑戰。
3. 教學資源的豐富:學生還可以訪問來自不同地區和背景的教師教學資源,這有助于拓寬學生的視野和知識面。
4. 教學評價的完善:課程思政要求在線上教學中更加注重學生的思想意識、文化素養、綜合運用能力等方面的評價。
(二)課程思政融入課程教學內容存在的局限性
1. 內容單一化:缺乏思想深度和廣度。由于部分課程思政僅僅停留在知識傳授層面,忽略了培養學生的思想認識和思維能力,需要通過有效的教學方法和引導,幫助學生形成系統、完整的思想框架。
2. 教學方法單一化:缺乏活力和互動性。一些課程思政過于注重“灌輸式”的教學,缺少啟發和引導性,難以激發學生的思考和獨立思維能力。
3. 評價機制不完備化:缺乏科學性和全面性。目前的課程思政評價主要注重學生的課堂表現和考試成績,忽略了學生思想品德的評價,難以真正反映課程思政的效果。
三、課程思政對高等數學課程的影響
(一)高等數學中的課程思政更注重實用性
首先,高等數學是一門基礎學科,它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嚴密的邏輯性。在這門學科中,包含了許多概念、定理和性質,這些內容蘊含著豐富的思想、觀點和方法。因此,高等數學的課程思政在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激發創新意識和培養科學精神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它還有助于鍛煉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他們能夠獨立思考和應對各種挑戰。
其次,高等數學課程中融入課程思政更強調數學文化的傳承和弘揚。通過講述數學的歷史、數學家們的故事以及數學的美學等方面,讓學生了解數學的發展歷程和數學家們的創新精神,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和審美能力。
此外,高等數學中的課程思政還注重與實際應用的結合。高等數學是后繼專業課和解決實際問題的基礎,將數學理論與實際應用相結合,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數學的本質和價值,培養他們的應用能力和實踐能力。
同時,高等數學中的課程思政也注重與多學科的交叉融合。高等數學作為一門基礎學科,與許多其他學科有著密切的聯系。通過將高等數學與其他學科交叉融合,學生可以了解不同學科之間的聯系和相互影響,拓寬他們的知識視野和思維方式。
(二)高等數學中的課程思政注重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高等數學課程涉及的內容抽象,融入思政元素,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概念,并且提高自身的抽象思維能力。高等數學課程的主要目標是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4]通過融入思政元素,可以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分析問題的方法和技巧,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此外,高等數學課程中可以融入一些數學史的內容,介紹一些數學家的勵志故事和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內涵,從而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高等數學課程還可以融入一些德育內容,如愛國主義、團隊合作精神、誠信品質等,引導學生全面發展,為培養學生成為具有社會責任感、道德品質和綜合素質的優秀人才奠定基礎。
(三)高等數學開展課程思政仍存在局限性
1. 內容抽象化:高等數學課程涉及的內容較為抽象,例如微積分、線性代數、概率論等,學生必須具備較高水平的抽象思維能力和扎實的數學基礎才能夠理解其概念內涵。因此,在高等數學課程中融入思政元素可能會增加學生的理解難度,影響學生學習效果。
2. 側重理論化:高等數學課程側重于理論知識的傳授,例如定理的證明、公式的推導等,這使得課程思政的空間有限。教師需要找到合適的切入點,將思政元素自然地融入課程中,避免生硬灌輸。
3. 考核模式單一化:高等數學課程的考核方式一般以紙張考試為依據,這種考核方式偏重考查學生的記憶和理解能力,對學生的綜合素質和思政素養的考查不夠充分。因此,教師需要探索多元化的考核方式,更好地反映學生的全面素質。
4. 學生背景多樣化:高等數學課程的學生來自不同的專業和背景,他們的數學基礎和思維能力存在差異,這給課程思政帶來了一定的挑戰。教師需要充分了解學生的特點,因材施教,確保課程思政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四、以OBE理念為基礎的課程思路教學改革路徑
(一)如何將OBE教育理念融入課程思政
1. 教學目標化:OBE教育理念強調教學目標對學生的成功具有重要影響。在課程思政中,可以明確每個課程的教學目標,例如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等。明確教學目標,教師可以更好地指導教學設計和實施,確保課程思政的效果。
2. 學生需求化:OBE教育理念強調關注學生的需求和期望。在課程思政中,可以了解學生對課程的需求和期望,例如學生對道德價值觀的認知、對文化傳統的了解等。通過關注學生的需求和期望,可以更好地滿足學生的需求,提高課程思政的實效性和針對性。
3. 實踐環節化:OBE教育理念強調實踐環節的重要性。在課程思政中,可以增加實踐環節,例如組織學生參加志愿服務、開展文化交流活動等。通過實踐環節,可以讓學生更好地了解社會、認識自己,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和文化素養。
4. 教學反饋化:OBE教育理念強調教學反饋的重要性。在課程思政中,可以注重教學反饋,例如聽取學生的意見和建議、評估學生的學習成果等。通過教學反饋,可以及時發現和解決問題,不斷改進和完善課程思政的教學設計和實施。
在OBE教育理念下,課程思政的融入應更加注重實效性與針對性,以高等數學為例,如圖1所示,在講解積分內容時,應挖掘其中的思政元素,采用多種教學方式展開,深化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能力。
(二)如何圍繞課程思政進行教學過程
1. 明確課程思政的目標和內容。在制訂課程設計和教學計劃時,需要明確課程思政的目標和內容,并結合課程的知識點,發掘其中的思政元素,將思想政治教育有機地融入課程教學中,如圖2所示。
2. 以啟發式、探究式教學為主構架。在教學中,強調啟發式和探究式教學方法,鼓勵學生自主思考和探索,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 以互動式、講授式為輔構架。在教學過程中,增加互動環節,讓學生參與討論和交流,增強學生的課堂參與感和學習的積極性。
4. 以翻轉課堂教學手段為支撐。在教學過程中,通過翻轉課堂的教學方法,學生可以更好地提高課堂效率,培養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以及適應高校教學的需求[5-7]。
五、結語
第一,課程思政能夠推動教育目標的實現。引入課程思政教育的意義旨在通過教育,使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種目標不僅可以借助專門的思政課程來實現,也可以將思政教育元素融入各類專業課程中加以實現。通過將思政教育與專業課程相結合,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專業知識的社會意義,增強社會責任感,提升個人修養。這樣的教育模式有助于培養具有專業素養和社會責任感的高素質人才[8-9]。
第二,實施課程思政可以提升思政教育的效果。傳統的思政教育方式往往采用說教式的教學方法,容易引發學生的反感和使其產生抵觸情緒。而將思政教育元素融入專業課程中,可以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思政教育的熏陶,從而更好地實現思政教育的目標。同時,課程思政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度,增強思政教育的實效性和針對性。
第三,課程思政可以強化教師的各項素質。要將課程思政教育具有的元素充分地引入各類課程內容中,但是這便要求教師要擁有一定的層次的思想素質和教學素養。教師要能夠對課程思政的內涵和要求有所見解,不斷加強自身的政治素養和道德水平,以更好地承擔起思政教育的責任。同時,教師還需要積極探索多樣的教學方法和手段,以更好地將思政教育元素融入專業課程中,這也可以促進教師素質的提高[4,10]。
第四,課程思政對未來教育的發展方向有一定的影響。未來教育的推進方向更加側重于學生的多元化發展,培養學生的雙創精神,大力推進教育數字化,信息化,現代化建設。課程思政的推行可以看作是未來教育發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體現了未來教育注重學生思想引導和價值塑造的理念,為未來教育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11-12]
參考文獻:
[1] 懷進鵬. 加快建設教育強國[J]. 云南教育:視界時政版,2022(12):10-12.
[2] 懷進鵬. 加快建設教育強國進一步明確總體方向和重點任務[J]. 上海教育,2023(01):1.
[3] 孫楚航,許克松.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貫通人才培養體系的邏輯理路與實踐創新[J]. 思想理論教育,2023(02):99-105.
[4] 周海霞. 新時代背景下職業院校輔導員核心素養培育路徑的研究和實踐[J]. 遼寧省交通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23,25 (03):83-86.
[5] 王凱利,楊其亞,張紅印,等. 高校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有效融合的途徑研究[J]. 陜西教育:高教,2023(08):10-12.
[6] 于姍姍,宋華菊,朱媛. “物理化學”課程思政與融合式教學改革的探索[J]. 大學,2021(51):158-160.
[7] 孟小燕,朱鐵鋒. 融入思政元素的高等數學課程教學路徑分析[J]. 大學教育,2022(11):103-105.
[8] 馬旭東. 高職高等數學課程思政教改探究[J]. 現代職業教育,2023(23):153-156.
[9] 楊昌臻,劉開明,李學. “三個一”方法融入職業院校課程思政建設的路徑[J]. 西部素質教育,2022,8(04):22-24.
[10] 王藝如. 博弈論視野下ChatGPT在教育領域的潛能與風險[J]. 繼續教育研究,2023(08):33-39.
[11] 劉昕. 基于課程思政的高校心理健康課程教學改革探究[J]. 決策探索:中,2021(08):51-53.
[12] 胡金波. 開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課[J].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20(08):21-23.
(薦稿人:張彩華,遼寧理工學院教授)
(責任編輯:牛雪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