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合作能力作為學生終身發展的必備能力,是小學數學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應以教學內容為基礎,深入挖掘數學課程的育人價值,組織學生開展多樣化合作學習活動,增強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在合作中促進學生深度學習,實現對學生核心素養有效培養。從影響學生數學合作學習效果的因素出發,分析核心素養導向下培養學生合作學習能力的意義和策略。
關鍵詞:核心素養;小學數學;合作學習能力
作者簡介:盧美杰(1986—),男,廣西壯族自治區天峨縣六排鎮納洲村小學。
隨著時代的發展,現代社會人才培養的要求發生了重大的變化。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不僅應當關注學生對知識的掌握,還應當關注學生在能力上的發展,促使學生獲得自主生長的能力,從而為學生的終身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然而,當前的小學數學教學中存在過于關注學生結論獲取,忽視學生體驗過程的問題,影響了學生合作學習能力的發展。對此,教師有必要深入分析影響學生數學學習合作能力的因素,探索有效的教學策略,改善小學數學教學質量[1]。
一、學生數學合作學習存在的問題
(一)合作學習流于形式
合作學習的內容與形式直接影響到學生能力的發展。在教學中,如果教師不能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合適的合作學習任務,很容易導致合作學習流于形式、缺乏實效性。同時,對學生分組不恰當也會影響學生合作交流的體驗,進而影響學生合作學習能力的發展。此外,教師為學生提供的學習材料不恰當等因素也會影響學生的合作學習效果。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對學生的觀察,從而發現更多影響學生合作學習能力發展的因素。
(二)學生缺乏合作技能
小學生心智還不夠成熟,一些學生未能形成良好的合作意識,沒有掌握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導致合作學習效率低下。在合作學習中,學生容易出現的問題主要包括:在沒有充分思考的情況下就展開溝通,導致表達的內容十分混亂,缺乏條理性,不能得出有效的結論;在討論過程中,不善于傾聽、理解以及分析,不懂得如何吸收他人的意見;分工不夠明確,導致記錄、發言的角色缺失;等等。
二、核心素養導向下培養學生數學合作學習能力的意義
首先,合作學習有助于促進師生、生生之間的交流互動,培養學生的團體精神,增進師生之間的理解,讓學生獲得身心上的和諧發展。其次,合作學習有助于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深入理解。在合作學習能力培養的過程中,以溝通、質疑、實驗、調查等多種方式來解決問題,能夠促使學生深入理解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進而提升學生學習效果。再次,有助于學生自身學習能力的發展。區別于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手段,數學合作學習能力的培養以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為主要的方式,強調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從而讓學生在獲得知識的同時真正理解數學學習的方法,實現對學生學習能力的有效培養。最后,有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興趣。在合作學習中,學生能夠體會學習的樂趣,收獲學習成就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2]。在核心素養導向下,小學數學教師有必要加強對學生數學合作學習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在合作學習中收獲多方面的發展,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三、核心素養導向下學生數學合作學習能力培養策略
(一)指向素養需要,優選合作內容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需要遵循核心素養的培養原則,以學為中心,提升學生的自主性、自覺性,為學生參與合作學習做好準備。在教學中,教師要對學情展開深入的分析,了解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需要,選擇難度恰當、內容適合的合作學習任務,為學生的合作學習創造良好的環境,避免學生出現無效合作的情況,或是對合作學習產生消極的情緒,以讓學生可以在合作中獲得成長。同時,教師也要關注學生的興趣,基于學生的認知特點,選擇趣味性的合作內容,增強學生的合作動機[3]。
例如,在“時、分、秒”的教學中,教師應當關注學生量感的發展,讓學生不僅能夠掌握時間單位,學會看時間,還能夠形成珍惜時間的意識。對于三年級的學生來講,“時間”是一個比較常見的概念,但他們缺乏對時間的內涵、意義的體驗,量感的發展不理想。對此,教師可以從學生的素養發展需要出發,組織學生開展如下的合作學習活動。第一,小組討論。針對“一分鐘可以做什么”這一問題,讓學生結合自己的認識,大膽分享自己的想法。第二,課內探究。借助實驗的方式,驗證一分鐘可以完成哪些任務。學生需要以合作的方式來制訂實驗計劃,在多樣化的體驗中生成量感。第三,課外實踐。讓學生關注生活,調查不同活動所花費的時間,展開合作學習,在思維碰撞中加深感悟。
(二)優化分組方式,重視學習互補
合理的分組能夠讓學生更好地開展合作學習活動,提升學生合作學習的效率。在傳統的小學數學合作教學中,教師大多按照學生的學習成績、學生的座位安排等來對學生進行分組,這樣的分組方式忽視學生的個性,容易降低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在核心素養的背景下,教師應當重視學生的個性成長,因此在分組的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到學生在學習興趣、能力表現、發展需要等方面的情況,采取適合的分組方式,讓學生實現學習互補,落實對學生合作學習能力的培養[4]。
例如,在“簡單的小數加減法”中,學生需要掌握一位小數的加減法,認識到小數的加減和整數的加減有著共同的思路,都是對計數單位的加減。由于學生已經學習了整數的加減運算方法,因此教師可以將轉化思想作為學生學習的切入點,讓學生借助轉化的方式來研究簡單小數的加減,解決合作探究問題:“在超市里面購買1件價格為1.3元的商品和1件價格為1.7元的商品,一共要花費多少錢?可以有多少種計算的方法?”
為了讓學生更好地完成合作學習的任務,在分組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采取“組內異質”的方法,讓有不同特質的學生組合在一起。如有的學生知識基礎扎實,可以快速想到將“元”轉化成為“角”的方法;有的學生討論動力較強,敢于提出質疑,可以活躍組內的討論氛圍,促使小組探索更多類似的問題情境,拓展小組學習范圍;有的學生具有良好的歸納總結意識,能夠發現小數加減中存在的規律,引導組內其他成員展開歸納總結;有的學生具有責任心,能夠為小組成員合理分配學習任務,促進成員在合作討論中的積極參與;等等。如此,能夠為學生合作學習能力的培養提供助力,并促進每個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三)加強獨立思考,培養合作習慣
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部分學生缺乏良好學習習慣,合作效率低下。對此,教師要適當引導學生,促使學生形成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良好學習習慣[5],讓學生學會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之上,在小組內有理有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并在傾聽和交流中、在和小組成員的思維碰撞中找到有效的問題解決方法。
例如,在“三角形的分類”教學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探索三角形的分類方法的實踐活動。首先,讓學生進行獨立的思考。學生可以使用三角板,也可以自己在紙上畫出各種三角形,并試著給它們分類。接著,引導學生展開合作交流,讓學生分享自己的收獲。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能夠不斷完善自己的認知,構建完整的知識框架。如有的學生使用自主繪制三角形的方式來開展研究,在自主分析之后,學生認為三角形可以分成兩類,一類是三條邊都相等的三角形,一類是三條邊都不相等的三角形。通過和小組內的成員進行溝通交流,學生發現還有一類三角形,屬于兩條邊相等的情況,由此完善認知。有的學生在自主研究的過程中缺乏測量的意識,沒有用到量角器,在同伴的幫助下,也發現了自己的不足,學到更多有效的學習方法。最后,教師再引導學生對合作討論的成果進行匯總,讓學生對如何給三角形進行分類形成更加綜合、全面的認識。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鼓勵學生展開質疑,增進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如此,讓學生在合作之前進行充分的自主思考,能夠使學生的合作更有深度,學習更有效率。
(四)指導合作技能,提升合作水平
部分學生缺乏合作學習的技能,導致合作效率低。對此,教師要充分發揮引導作用,基于學生能力的發展需要,對學生進行必要的指導,讓學生懂得如何進行有效的合作,提升學生的合作學習水平。
例如,在教學中,當教師發現部分學生不能很好地傾聽、吸收他人的意見,并存在錯誤的認識時,可以組織學生開展合作交流的活動,引導學生對如何傾聽這個問題開展探索,同時借此機會向學生傳授學習要點。一是要帶著目的性去傾聽。在傾聽他人的觀點時,學生要有目的地篩選信息,關注自己感興趣的內容、自己不懂的內容或者是學習的重點等,抓住關鍵,提升傾聽的效率。二是在聽的過程中,根據實際情況,確定是否要記錄相關的信息。“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在聽的過程中,學生可以使用一邊聽一邊記錄的方法,以在后續更好地參與對話。三是在聽的過程中,要學會適當地發表意見。在聽完對方的觀點之后,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提出自己的質疑,從而促進新的對話產生。
如此,通過對學生進行合作技能上的指導,可以讓學生擺脫盲目合作的狀態,提升學生的合作效率。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對學生合作表現的分析,發現學生在合作技能掌握上存在的不足,對學生進行必要的指導。
(五)實施多元評價,促進經驗總結
在核心素養的背景下,教師要改變傳統的評價方式,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在培養學生合作學習能力的過程中,教師不應只看重學生最終的學習成果,而是要對學生的合作學習表現進行全面的評價,客觀指出學生的進步或者不足,讓學生能夠在評價的幫助下獲得更好的發展。同時,教師也要注重多種評價方式的綜合,實現教師評價和學生評價的有效融合,并且促進過程評價和發展評價的融合,充分發揮出教學評價的作用。
例如,在“簡單小數的加減法”教學中,教師可以從培養學生合作學習能力的角度對學生進行評價。一方面,評價學生的合作學習態度,包括學生是否能夠積極參與到合作學習中來,是否能夠主動傾聽小組成員的不同意見,是否能夠體會到合作學習的必要性,等等。另一方面,評價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表現,包括學生是否能夠做到有效率地傾聽和表達;是否可以根據合作交流的情況,提取出關鍵的信息,總結出簡單小數加減法的原理;是否可以根據合作學習的結果,了解運用簡單小數加減法解決問題的方法;等等。與此同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開展自評的活動,讓學生對自己的學習表現進行客觀的反思,從而促使學生在反思中找到更加適合自己的合作學習方式。此外,教師要貫徹“教學評一體化”的思想,結合評價的結果來探索教學改進的方法。如有的學生合作學習的態度不夠積極,教師要從學生自身的因素、分組方式、合作學習內容等角度來展開分析,并且關注學生之間的差異性,了解導致問題的原因,在教學中做好調整,從而為學生創造更好的合作學習環境。
結語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實現對學生合作學習能力的培養,能夠為學生終身發展提供科學的指引,落實核心素養的教育目標。教師要正確認識培養學生數學合作學習能力的意義,基于小學生的身心成長特點,注重對教學方法的優化,為學生創造良好的數學合作學習空間,豐富學生的合作探究經歷,使學生逐漸掌握適合自己的數學合作學習方法,提升數學學習水平。
[參考文獻]
劉盈霞.核心素養視角下小學數學教學策略[J].文理導航(下旬),2024(5):61-63.
張艷菊.小學數學課堂學習共同體構建的策略[J].陜西教育(教學版),2024(4):55-57.
曹德全.小學數學課堂上合作學習的幾點思考[J].教師博覽,2024(9):59-61.
周思賢.新課標理念下創新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實踐思路[J].小學生(中旬刊),2024(3):76-78.
黃玉良.核心素養下小學數學對話教學的應用分析[J].小學生(中旬刊),2024(3):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