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羽毛球運動技能的掌握并非一蹴而就。新課標政策中提出關于培養學生體育核心素養的相關要求,為此,教師有必要以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為目的,制定高中羽毛球模塊教學計劃。研究以體育核心素養為切入點,系統分析其構成要素。同時,以培養學生運動能力、健康行為和體育品德為目標,制定高中體育羽毛球模塊教學計劃,望研究能夠為推進體育教育事業的發展,為助力學生對羽毛球運動的全面掌握奠定基礎。
關鍵詞:高中體育;羽毛球;模塊教學;核心素養
一、引言
羽毛球屬于高中體育課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本身屬于一項帶有休閑娛樂特征的項目,能在助力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同時,培養學生體育技能。但新課標背景下,高中體育教學方向發生改變。新課標中提出關于培養高中生體育與健康核心素養的要求,強調教師應以發展學生運動能力、健康行為與體育品德為目標制定教與學計劃。此背景下,如何在開展高中體育羽毛球教學活動的同時,提升高中生核心素養成為每位教師亟待思考并解決的問題。
二、高中體育核心素養的構成要素
學科核心素養指向學生通過學科課程所獲得的可適應社會需求和終身發展需要的關鍵能力和必備品格。體育與健康學科核心素養可理解為,學生通過體育與健康課程,在掌握課程理論知識、運動技能和運動方法基礎上,所形成的刻苦鍛煉、堅韌不拔的體育精神,所塑造的良好品質,所掌握的合作、交往技能,所衍生的健康與安全體育意識等。同時,新課標政策中也針對體育與健康核心素養做出解釋,具體包含以下幾個方面:
(一)運動能力
運動能力指向學生在特定的體育活動中表現的體能、技戰術水平和心理能力,其不僅是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維持并帶動人類身體活動的關鍵基礎[1]。
具體而言:運動能力需要學生結合所學的運動知識、相關方法和專業技能,具備參與體育比賽活動、演示活動的能力;運動能力中也涵蓋體能、技能水平,要求學生在合理掌握并應用運動項目、體育規則基礎上,自主分析運動場景、體育問題,具備解決問題的能力;運動能力也涵蓋獨立制定并實施體能鍛煉計劃的能力,能夠形成對練習效果、對各大體育賽事的合理評價和正確欣賞。
(二)健康行為
健康行為也是構成體育與健康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主要表現在學生身心健康以及能否積極適應外部環境的過程中。運動能力更多指向體育技能水平、體育鍛煉意識等,而健康行為是改善學生健康狀況,幫助其形成良好運動和生活習慣的重要基礎[2]。
具體而言,健康行為表現在學生能否積極參與校內外體育運動活動,能否科學掌握系統的鍛煉方法、鍛煉習慣、健康技能、健康管理,能否以一種關注健康、珍愛生命、熱愛生活的態度成長。同時,包括運動中的情緒表達、運動態度、適應自然環境的能力也可從不同程度體現學生健康行為。可以說,健康行為不僅有助于改善學生身心健康狀況,更有助于強化其生存和生活能力。
(三)體育品德
事實上,無論對于任何體育項目而言,體育品德均屬于每位運動者需具備的素養。體育品德更多指向運動中應遵守的運動行為、所形成的價值追求、所產生的精神風貌,此項素養對于促進社會發展、維護社會規范也起到一定積極的促進作用[3]。基于高中生體育與健康核心素養來看,體育品德表現在學生的自尊自強品格,其決定學生能否克服訓練中遇到的障礙,能否以一種積極進取、頑強拼搏、追求卓越的態度參與體育活動。同時,體育品德也涵蓋學生對比賽結果的認知,即是否能夠以“勝不驕敗不餒”的態度面對比賽結果;指向學生在運動中表現出的負責人行為;體現在學生能否尊重對手和規則,能否確立公平競爭的行為意識。
三、高中體育羽毛球模塊教學中核心素養的培養途徑
新課標背景下核心素養成為高中體育教育教學重要發展方向。但核心素養培育目標的達成并非一蹴而就,尤其對于羽毛球模塊教學而言。羽毛球運動本身屬于一項帶有廣泛性特征的群眾項目,事實上,許多學生在進入高中前已經接觸過羽毛球運動,但受到場地等諸多方面的限制,對于運動技巧、運動規則的了解較少。加之,以往的羽毛球教學更多注重學生技能水平的提升,忽略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一定程度上限制學生在體育運動領域的發展。為此,在以核心素養為目標的羽毛球模塊教學中,教師應將教學方向聚焦于運動能力、健康行為與體育品德三個方向,同步發展學生關鍵能力和必備品格,以此助力學生在體育領域的長遠發展。
(一)以體能與技戰術訓練,發展學生運動能力
1.打好體能訓練基礎
體能是維持個體參與運動的重要基礎,也是發揮運動能力的核心前提。事實上,羽毛球運動本身帶有一定的競技性和對抗性特征,在運動中也需要消耗學生大量的體能。此情況下,需以提升學生運動能力為目的,做好體能訓練計劃,
具體如下:引入速度訓練[4]。在高中羽毛球運動中速度訓練較為關鍵,無論對于節約比賽時間亦或是實施快速進攻戰術而言,速度水平均起到決定性作用。羽毛球速度訓練主要由反應速度、位移速度和動作速度組成。其中,反應速度指向人體對外界信息反應時間的長短;位移速度指向下肢整體運動距離的時間;動作速度大多代表個體的爆發力。為增強學生速度水平,可引入不同的訓練活動,如:以哨音為提示,要求在學生接收哨音口令后參與往返跑訓練,訓練中需結合哨音隨時改變跑步速度和方向,一般情況下,跑步距離控制在10-15m即可。展開原地高抬腿跑和小跑訓練,為強化學生體能還可根據其實際情況適當增加跨越障礙和跑樓梯訓練等。
除速度訓練外,耐力訓練和敏捷性訓練也是構成體能訓練的重中之重。耐力能夠輔助學生全程以一種良好的狀態參與比賽。而敏捷性指向學生對身體各部分的控制能力,即快速移動或是改變身體運動軌跡的能力。耐力與敏捷性之間存在一定差異,因此,訓練方法亦為不同。具體而言:關于耐力的訓練可引入間歇性專項步法和多球練習活動;關于敏捷性訓練可融合上下樓梯跑聯系、多向反應折返跑訓練。
2.強化技戰術訓練活動
基于體育核心素養構成要素分析不難發現,技戰術也屬于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事實上,羽毛球運動與籃球、足球運動存在一定相似性,也屬于競技性球類運動,不僅要求學生需具備較高的體能水平,還需結合技戰術獲得理想的運動成果。可以說,學生對技戰術的把握也將直接影響其在羽毛球運動中的表現。為此,在核心素養導向下,教師應以提升學生運動能力為目的展開技戰術相關訓練,傳遞更多羽毛球運動技巧,以此深化學生對運動方法的掌握,為提升高中生羽毛球運動水平打好基礎。
實際過程中,教師可圍繞以下兩個方向展開技戰術訓練:
首先,定期開展以賽促學活動。實踐是驗證真理、收獲經驗的重要基礎,對于羽毛球技戰術訓練亦是如此。長期處于單一的理論訓練模式下,并不能深化學生對技戰術的理解。為此,教師可定期開展以小組、班級為單位的羽毛球比賽,組織學生之間分組或是分班對抗,在小組競賽過程中,學生可掌握更多其他同學的技戰術動作要領,包括擊球、發球技巧等;在班級競賽過程中,學生也能為獲得班級榮譽,積極思考技戰術的應用方向,此過程也在無形之中發展學生體育能力和體育思維,為增進學生對羽毛球技戰術的把握奠定基礎。
其次,可以定期觀看羽毛球競賽的形式向學生傳遞更多專業運動經驗。事實上,專業運動員積累的運動經驗與普通高中生存在一定差異,從運動員比賽視角觀察其技戰術的應用情況,更能驅動學生形成對羽毛球運動的全新思考。為此,教師可定期為學生收集羽毛球運動競賽視頻,包括世界杯、全球公開賽等,并在視頻結束后引導學生敘述相關感受,討論從視頻中獲得的收獲等,以此形成經驗和技巧的積累,為從根本上提升高中生羽毛球運動水平,為同步發展學生核心素養奠定基礎。
(二)注重運動安全,完善行為引導
結合實際展開分析,羽毛球模塊教學中運動安全、行為引導的培養可分為兩個方面:
第一,在羽毛球模塊教學中,應重視安全,突出安全意識,即引導學生在參與羽毛球運動時將運動安全視為首位,并且在實際過程中實現親身踐行,保障安全。舉例而言,羽毛球運動的競技性較高,對抗強度較大,對身體素質、反應能力都有著一定的要求[5]。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重視自身實際情況,尤其注意熱身運動的展開,避免學生出現安全問題。從實際嘗試而言,教師需要從羽毛球運動的規律對學生加以引導,將學習、練習、競賽的客觀規律加以說明,并從人體結構角度引導高中生重視熱身運動對肌肉、關節的預熱,保證學生在參與運動前能夠充分地展開熱身運動,從教師引導學生展開的拉伸、慢跑等活動鼓勵學生自由選擇熱身運動,保證各個部位在參與運動前能夠得到充分的活動,避免劇烈運動導致的肌肉拉傷和關節磨損。
第二,在運動行為引導的過程中,教師應注意學練結合,或在具備條件的基礎上形成擴展,實現“學練賽一體化”的教學引導模式。羽毛球運動作為一種對抗性、競技性較強的運動,僅靠練習顯然無法使學生獲得提升,必要情況下,教師可在班級、年級內引入小范圍的比賽,就學生的實際情況,從比賽角度使其認識到自身水平在發展過程中需要怎樣實現進步,如何基于學習、練習強化自身技戰術水平,如何基于比賽從自主評價、對比分析的過程中完善訓練與學習的內容等。
(三)培養體育品德,形成競技風格
體育競技的魅力吸引著學生參與,而體育競技的一大魅力便在于賽出風格、賽出水平。高中生處于人生發展的關鍵階段,接近成年或是剛剛成年的學生往往處于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形成過程中,教師于注重其身體素質發展、體育習慣形成的同時,還需注重對學生的品格塑造,將德育、課程思政融入體育教學,以此促進學生的全面、均衡發展。從實際角度分析,體育品德的呈現與培養是教師于教學中應注意的重要部分,而實際過程中教師亦應從各個方面對學生加以培養,基于學生的實際表現,引導其通過運動過程中思考與行為結合的方式,在實際過程中呈現出新時代高中生的良好風貌,于精神面貌、體育風尚方面展現優良品質。
以實踐培養路徑而言,首先需注重的部分在于培養學生勝不驕、敗不餒的良好心態與正確的勝負觀念。正所謂“勝敗乃兵家常事”,競技運動中存在勝利,便一定存在失敗。結合羽毛球運動而言,其對抗性較為明顯,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從實際角度展開思考與分析,從對比角度重新認識勝負并且形成觀念,引導學生從自身角度思考、分析問題,進而對運動競技的勝敗有著明確的認識[6]。結合高中生實際情況而言,爭強好勝情緒與行為帶來的影響較為明顯,教師便可由此著手實現引導,就學生的勝負觀念進行交流與溝通,緩解學生對勝負的過度關注與焦慮。具體引導方式,可從享受運動的樂趣著手,引導學生在運動過程中,即參與羽毛球運動的過程中帶有思考、帶有目的地展開運動,通過運動、鍛煉感知自身在運動前后的變化,幫助學生享受運動。
其次,在引導學生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從挑戰自我、突破自我的情緒角度對學生加以引導,鼓勵其勇于嘗試,從自我角度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體育運動往往需要堅持不懈的練習,而這一過程較長,常使學生在感受到變化前便產生懈怠情緒,將參與運動的時間白白浪費,收效甚微之余更使學生對羽毛球運動產生厭倦感。面對這種情況,教師需要積極與學生溝通交流,鼓勵學生將所學知識應用至體育運動的自我突破過程中。抗挫折能力普遍稍弱是當代高中生常見的情況,教師需要從心理教育角度實現對學生的引導,鼓勵其根據自我情況進行訓練計劃的制定,在羽毛球運動過程中保持自信,展現朝氣蓬勃的一面。學生個體情況不同,擅長領域亦存在差異,教師可就學生的特點展開引導,從技戰術、理論、競技傾向等不同方面鼓勵其不斷參與,由此呈現青年學生積極的精神面貌,使學生在不斷的錘煉與提高過程中形成良好的競技水平、風格。
四、結語
總而言之,羽毛球運動屬于高中體育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在做好羽毛球模塊教學的同時,發展學生核心素養是每位教師需思考的問題。為此,教師應全面把握高中體育核心素養的構成要素,以此明確羽毛球模塊教學方向。同時,以提升學生運動能力、健康行為、體育品德為目標,制定體能訓練、技戰術訓練等計劃,以此助力學生對羽毛球運動的把握,為同步培養學生體育品德、促進其良好生活和運動習慣的形成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周厚權.高中體育學科采取開放性教學的實踐研究[J].高考,2023,(24):174-176.
[2]杜菲菲.體育教育全民化背景下羽毛球運動的教學策略分析[J].健與美,2023,(08):107-109.
[3]郭軒宇,朱建國.分層教學法在高中羽毛球教學中的運用效果分析[J].健與美,2023,(08):113-115.
[4]閔怡,潘道雍,隋紅.領會教學法在羽毛球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體育師友,2023,46(03):13-15.
[5]馬曉雷.基于創新能力培養的羽毛球教學訓練策略研究[J].江西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3,36(05):55-57.
[6]朱學飛.現代化信息技術在羽毛球訓練中的應用研究[J].文體用品與科技,2023,(03):193-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