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發揮作業的教學監測功能,結合大單元教學要求,合理設計單元作業。系統分析了核心素養導向下小學數學單元作業設計與應用的價值,重點探討了核心素養導向下小學數學單元作業設計與實踐的策略,包括明確單元作業目標、構建單元作業群、設計分層單元作業、設計跨單元作業及設計生活化作業。
關鍵詞:核心素養;單元作業設計;小學數學
基金項目:2023年度玉州區“毓秀教育”系列專項課題“核心素養導向下的小學數學單元作業設計與實踐——以三年級為例”(編號:2023YZYX074)。
作者簡介:肖成夏(1981—),女,廣西壯族自治區玉林市玉州區古定中心小學。
在新時期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以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為目標設計教學方案,對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優化,以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應用能力。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要緊緊抓住作業設計這個關鍵點,調整作業設計的思路和方法,合理設計單元作業,切實發揮作業的教學監測功能,著力培養學生的整體性、系統性思維,為學生知識能力的發展及核心素養的提升提供有力支撐。基于此,筆者結合相關案例,對核心素養導向下的小學數學單元作業設計與實踐策略進行了探討。
一、核心素養導向下小學數學單元作業的應用價值
教師深入了解單元教學的特點,能夠更好地設計教學方案,從而提升教學效果。教師以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為目標開展單元作業設計,可以規避作業碎片化、平面化等問題,有效發揮作業的教學監測和引導功能。數學教師作為數學教學的負責人,在設計數學作業的過程中,要綜合考量學生的需求,制訂更具體的作業設計方案。單元作業設計,不僅符合教學改革的基本要求,有助于“提質增效”目標的達成,還能促進數學教學效果的提升。
“以學生為中心”是小學數學教學的一個基本理念,也是教師開展教學工作的依托。從現實角度來看,教師設計單元化作業,能夠更好地啟發、激勵學生,充分發揮作業的功能。教師以單元為基礎設計作業,能夠引導學生從整體的角度出發學習數學知識,讓學生在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完成作業的過程中實現數學思維認知的整合,從而切實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1]。比如,在三年級數學教學中,教師既可以設計以整個單元為依托的作業,也可以構建跨單元作業,這樣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思維敏捷性,讓學生在單元學習、探究的過程中形成整體性認識,在分析問題的過程中調動已掌握的知識,從而幫助學生將知識融會貫通。由此可見,單元作業對小學生數學思維能力與知識應用能力的提升有重要作用,能為小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提升提供支撐。
二、核心素養導向下小學數學單元作業設計及實踐策略
(一)明確單元作業目標,促進學生漸進式學習
教師要從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的角度入手,在設計數學單元作業的過程中突出其精細化的特點,以單元作業目標統領作業設計工作,充分發揮單元作業的價值。首先,教師要明確單元作業設計總目標。單元作業與常規的數學作業之間有明顯的區別,其需要涵蓋整個單元所有重要的知識點,且要符合每個小節的教學目標,這就要求單元作業的設計目標具有整體性,能有效串聯各個小節的知識點[2]。因此,教師制訂的單元作業設計總目標要能夠促使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儲備知識,發展能力,為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奠定基礎。其次,教師要客觀分析學情,在總目標下設置小目標。具體來說,教師需要結合單元中每個小節的教學目標,聯系單元主題內容,設置合理的小目標,并在此基礎上設計作業,從而推動學生高效學習與探究。
以人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第七單元“長方形和正方形”的教學為例,本單元知識是學生要重點學習的內容。本單元的知識點相對集中,因此教師在設計作業時可運用單元化設計方法。首先,教師要明確本單元作業設計總目標:了解長方形與正方形的特點及兩者之間的關系。在明確這個總目標的基礎上,教師要合理設置如下小目標:(1)長方形與正方形的邊、角具有什么特點;(2)長方形與正方形有哪些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3)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如何計算。結合以上小目標,教師可以有針對性地設計如下單元作業:(1)一個正方形的圍場,邊長為30米,開心爸爸繞著它走了一圈,一共走了多少米?(2)一個長方形的游泳池長為20米,開心沿著長邊泳道游了兩個來回,一共游了多少米?(3)一個長方形的長為38米,寬比長少15米,則這個長方形的周長是多少米?在解析這些作業的過程中,教師要圍繞單元作業目標進行細致分析,引導學生進行深度思考,以確保學生在漸進式的學習中提升知識水平和核心素養。
(二)構建單元作業群,培育學生整體思維
從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角度入手,小學數學教師在設計單元作業時需要綜合考量學生的學習情況和教學內容,對單元知識形成整體性認識。教師要充分了解單元的核心知識點,并在此基礎上構建單元作業群。傳統的教學工作以單個知識點、單個任務或單項作業為依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無法全面培養學生的認知與應用能力。而教師秉持整體性觀念,推進單元作業群的構建,能有效發揮單元作業的價值,從多方面訓練、啟發、引導學生,使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調動各種能力,開展個體探究與合作學習,這樣有助于學生鞏固數學基礎,促進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提升[3]。
比如,在教學人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第五單元“倍的認識”的過程中,教師可先對本單元的核心知識點進行整體性分析,然后提煉出單元作業核心要素,并構建單元作業群。通過整體分析本單元的知識內容,教師可以將“倍的認識”分為如下三個方面的核心內容。(1)倍的意義(概念或內涵)。在設計單元作業時,教師要讓學生了解兩個數之間的關系,進而確定誰是一倍數,然后拿另一個數和它做比較。(2)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計算方法。教師要以“多倍數÷一倍數=倍數”這一公式為基礎設計單元作業,以此對學生進行倍數計算的訓練,提升其運算能力。(3)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計算方法。教師要圍繞“一倍數×倍數=多倍數”這一公式設計單元作業,以此幫助學生提升計算的準確度,梳理清楚倍數的意義和功能。
(三)關注學生差異,設計分層單元作業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根據學生的能力差異、個性差異、認知差異等設計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案,能有效落實個性化教學的基本要求,提升教學效果。在設計單元作業的過程中,教師充分關注學生之間的差異,設計分層的單元作業,不僅能有效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還能夠促進學生知識能力的提升[4]。教師可以結合日常課堂教學情況、常態化評測結果,將全班學生分為優秀生、中等生與后進生三個層次。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教師可以設計分層單元作業,將單元作業分為基礎性作業、提升性作業、拓展性作業三個層次。需要注意的是,在設計分層單元作業的過程中,教師要動態監測學生的學習能力、思維發展情況以及個性表現等,并及時調整單元作業難度,以確保單元作業能滿足學生個體的需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應用能力,促進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提升,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四)設計跨單元作業,增強學生知識遷移能力
從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角度入手,數學教師要設計高質量的單元作業,如跨單元作業等,以此有效提升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跨單元作業是指整合具有密切聯系的不同單元的知識點的作業。數學教師在設計單元作業時將跨單元作業的設計和運用作為重點,能夠更好地幫助學生擺脫本單元知識學習的限制,拓寬學生的學習視野,讓學生從更寬廣的視域入手,遷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這樣不僅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還能提升學生的作業完成效率。
以人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第六單元“年、月、日”的教學為例,本單元主要介紹了常見的時間計量單位,與學生的日常生活有密切聯系。在進行這一單元的作業設計時,教師可以聯系“時、分、秒”的知識,構建跨單元的融合式作業,以加深學生對時間知識的認識,提升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比如,教師可以整合兩個單元的內容,設計如下時間換算作業:某個月有30天,那么這個月共有多少小時、多少分鐘?某一年有365天,那么這一年共有多少分鐘、多少秒?需要注意的是,在設計跨單元作業的過程中,教師要重視構建相應的情境,逐步提升跨單元作業的難度,以充分激活學生已掌握的知識內容,讓學生將知識融會貫通,找到正確的問題解答思路。總體而言,數學教師在設計跨單元作業的過程中,要突出“求新求變”的特點,對學生進行針對性訓練和引導,讓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提升數學思維和多方面能力。
(五)設計生活化作業,提升學生的應用技能
現實生活是小學數學教學的“土壤”,也是數學作業設計的重要支撐。教師在設計單元作業的過程中,要重視融入生活元素,創新單元作業形式和方法,讓學生在結合現實生活元素的單元作業中得到更多的啟迪、激勵,切實提升數學知識應用水平,提升數學人文素養[5]。生活化單元作業包含多種類型,如數學現象的觀察、生活問題的數學解讀、場景化數學問題的探討等。數學教師緊扣現實生活與社會實踐設計生活化單元作業,能有針對性地提升學生的應用技能,促進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發展。
以人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第七單元“小數的初步認識”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結合相應的生活場景,對相關知識進行展示,讓學生初步認識小數,理解小數的特點與應用價值等。在教學完理論知識后,教師可以根據小數的特點,設計生活化單元作業。比如,教師可以讓學生在生活中運用“實際觀察+現場記錄”的方式,搜集家中涉及小數的物品。學生回到家之后,可以從小數的概念入手,尋找相關的物品。在觀察分析后,學生會發現家里的飲料瓶、食鹽包裝袋、泡面桶、咖啡包裝盒等都涉及小數。通過實際觀察和記錄,學生不僅能了解小數的應用場景和特點,而且能夠形成細致觀察的好習慣。此外,教師也可以設計簡單的計算作業,讓學生運用本單元的知識解決生活中常見的小數計算問題,從而幫助學生掌握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技巧。總之,教師在設計數學單元作業時,密切聯系生活實際,融入生活元素,不僅能培養學生的應用技能,還能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與實踐品格。
結語
總而言之,教師要從培養小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角度入手,在作業設計過程中重視單元化理念和要求,設計形式多樣、內涵豐富、主題鮮明的單元作業,以充分發揮數學作業的價值,對學生的思維能力、應用能力和知識素養等進行有效培養,提升數學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阮祥燕.小學數學單元作業的設計與實施[J].基礎教育研究,2021(13):69-70.
李曉莉.小學數學作業設計的優化策略[J].甘肅教育,2022(18):102-104.
朱健英.“雙減”背景下小學數學大單元作業設計的策略探討[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23,8(11):62-64.
高奕惠.整體視域下的小學數學單元作業設計:以《確定位置》單元為例[J].福建教育,2022(45):42-45.
鄭靚.“雙減”政策下的小學數學創新型作業設計[J].小學生(下旬刊),2022(2):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