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單元整體教學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教學策略。它強調對教材內容的整合,將知識點進行系統的歸納和分類,從而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特別是在新課標背景下的小學數學單元教學中,教師更是要從高年級學生心理特點以及認知特點入手,打造系統的學習體驗,從發展的角度對學生進行系統體系構建,為學生日后的成長和進步提供更多支持與幫助。
關鍵詞:小學數學;新課標;單元整體教學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難以適應新的教學要求。而新課標下的數學教學更加注重學生的數學素養、應用能力和創新意識的培養,作為一種全新的單元整體教學模式,被很多一線數學教育工作者廣泛應用。為了能夠更好地激發學生體驗和認知,一線數學教育工作者就要從學生的發展和個性化認知中展開系統教學,從數學單元整體教學的角度不斷歸納、總結,為學生日后的深度學習提供理論知識和習慣保障。
一、小學數學單元整體教學特點
(一)系統性
小學數學單元整體教學要以一個主題或一個單元為單位,將知識點進行系統地歸納和分類,使學生能夠全面、系統地掌握數學知識。這種教學方式打破了傳統以課時為單位的教學方式,使學生能夠更加清晰地了解數學知識的內在聯系和邏輯關系。同時,系統性也意味著教師需要制定更加全面和細致的教學計劃,確保學生將知識點串聯起來,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
(二)整合性
傳統的教學方式往往是按照教材的順序逐一講解知識點,而忽略知識點之間的聯系和區別。而小學數學單元整體教學則強調對知識點之間的聯系和區別進行深入分析,對教材內容的整合。這種教學方式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更加全面地掌握數學知識,還可以幫助學生形成更加清晰、有條理的數學思維。
二、新課標下小學數學單元整體教學探析
(一)注重知識與能力的結合
在人教版的數學教材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將學生數學知識掌握與應用能力的培養相結合,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和應用能力。例如,在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三位數乘兩位數”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方式掌握計算方法和算理。同時可以結合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如“計算火車行程”等方式,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各種生活實際問題,最終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此外,小學數學教師也要從信息技術應用的角度,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教學優勢,借助各種單元整體教學下的授課工具,如多媒體課件、在線學習平臺、互動教學軟件等,為學生創設生動的教學情境、在根本上不斷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實現整體教學效果和效率的提升。例如,在一年級下冊第一單元“認識圖形(二)”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互動教學軟件讓學生進行圖形拼接和組合,讓學生在游戲中學習知識。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對多媒體課件進行設計,呈現出多樣化的表現形式,從3D動畫展示中對三角形、圓形、正方形等的拼接和組合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圖形特征,并且通過動畫演示將“旋轉、翻轉”等數學要素進行生動講解,學生數學能力在玩的過程中得到更加全面的提升。最后,小學數學教師還可以利用在線學習平臺幫助學生進行自主學習,通過在線學習平臺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如數學問題解析、單元測試等,學生以在線自主探究數學知識的方式,全面掌握具體的數學知識。
(二)關注合作教學的應用
數學單元整體教學是一種系統性的教學方法,它能夠將各種數學知識點、技能和價值觀進行整合和擴寫,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掌握其中的具體數學知識。例如,在教授四年級下冊“三角形”這一單元的時候,教師就要結合單元教學特點,將教學目標歸納為:掌握三角形的定義和性質、能夠繪制和識別不同類型的三角形、了解三角形的邊長和角度的關系等,在系統的知識體系延伸中得到全面的解題思路,為實踐應用運用所學知識提供幫助。另外,為了達到教學目標教師還需要從引入合作教學的角度入手,組織學生在小組合作、自主探究等活動中鍛煉其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安排相應的練習和反饋環節來檢查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并及時調整教學策略。教師還可以引入一些實際應用案例,例如,在建筑和機械制造中如何使用三角形來增加結構的穩定性和強度等生活實例,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在課程最后階段教師還要安排一些練習題和測試,以檢查學生對三角形知識的掌握情況,從學生的練習和反饋中不斷完善、鞏固本單元重點知識,引導學生全面了解三角形的知識結構,并幫助他們將知識點串聯起來形成完整的體系,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
(三)重視單元整體教學的評價
在數學單元整體教學背景下,教師還應當越來越重視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實際應用能力培養。從系統性教學評價引入中,突出單元整體教學的系統性、整體性和連貫性,確保學生都更好地掌握各種數學知識、從根本上全面提高數學思維能力。一是要重視評價目標。在評價單元整體教學時,數學單元整體教學評價目標應該與數學教學目標保持一致,從考慮學生實際情況和個性差異入手,對學生的實踐水平進行關注。例如在五年級上冊“多邊形的面積”這一單元整體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將評價目標設定為“能夠熟練掌握多邊形面積計算公式,并能夠在具體情境中應用公式解決問題”。二是關注評價內容全面性。評價單元整體教學內容應該是全面的,包括知識掌握、能力培養、數學思維、應用能力等多個方面。例如,在“運算律”這一單元整體教學中,教師的評價內容就要突出“學生對運算律的掌握情況、運用運算律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對簡便計算的運用能力”等,為學生的不斷修正提供更多支持。三是要突出評價方法多樣化。評價單元整體教學的方法應該囊括書面測試、觀察記錄、作品評價等多種形式。例如在“三角形”單元的整體教學評價中,教師就要從觀察學生在數學課堂上的表現和參與度入手,關注學生的理解能力與活學活用水平。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單元整體教學是一種系統化、整合化、應用化、創新化的教學策略,在新課標背景下具有重要的意義和實踐價值。通過小學數學單元整體教學,不僅可以全面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促進師生之間和生生之間的互動與合作,同時也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數學核心素養。因此在實際的數學教學中,每一名小學數學教師都必須結合學生的認知體驗、尊重其主體學習地位,在有針對性的注重單元整體教學實施和應用中,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和水平。
參考文獻:
[1]南婷婷.新課標背景下小學數學單元整體教學策略分析[J].世紀之星—初中版,2022(28).
[2]張澤慶,吳加奇,張春莉.新課標下小學數學單元整體教學設計的價值追求與要素分析[J].課程·教材·教法,2023(05).
[3]潘偉,侯貴競.核心素養下的小學數學單元整體教學對策分析[J].新課程,202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