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為探討中國傳統代表性的藝術形式——宋代山水畫在當代首飾設計中的應用,現代珠寶設計繼承和發展宋代山水藝術,同時順應市場潮流,從珠寶設計的角度弘揚與發展優秀的中國傳統文化。本文以宋代山水畫為研究對象,結合畫家筆下的作品,分析其山水畫的藝術風格和審美情趣變化。探究在當今時代背景下,如何將傳統意象元素應用在現代首飾藝術中,既能滿足消費者對文化內涵和審美多樣化的需求,為首飾風格注入新鮮血液。設計出中國風的時尚產品,并通過藝術語言向國際傳遞中國傳統文化特色。設計創作了具有宋代山水畫意蘊的首飾設計,并簡要探討了宋代山水畫在首飾設計的可實現性與潛力。該研究可為相關首飾設計實踐提供參考思路。
關鍵詞:宋代山水畫;首飾設計;傳統文化;意象元素;文化內涵
中圖分類號:TS934.3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0069(2024)19-0010-04
引言
在中國繪畫史上,宋代的藝術發展達到了一個高峰。在繼承了隋唐五代的繪畫技巧之后,宋代的繪畫在人物、花鳥和山水等各個領域都取得了顯著的成就,特別是在山水畫方面,宋代的作品不僅繼承了唐代和五代的傳統,而且還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留下了許多卓越的作品,這些作品不僅展示了中國山水畫的獨特風格,也體現了其最高的藝術境界。本文通過對宋代山水畫的繪畫風格及美學特質的敘述,與宋代飾品的對比分析,宋代山水畫的創作方式對現代首飾設計的啟發的歸納整理,探討了現代首飾設計應如何對山水畫元素進行應用延伸,整理出了一種可運用于設計,且具有中國風格又有市場可實現性的飾品的方式。
一、宋代山水畫的審美情趣
(一)無我之境的北宋山水畫
北宋的山水畫是一種優美的“無我之境”[1]。畫家描繪生活的環境、自然山水,并將情感隱藏在畫面之中,從而達到“物我合一”的藝術境地。例如,董源多畫江南奇山,雖都是對風景的真實寫照,但山頭的焦墨苔點,使得筆墨具有寫意韻味,他用筆墨形態間接抒發自己內在思想情感,進而達到“物我合一”的藝術境地。在繪畫技術方面,過渡到北宋也出現新的要求[2]。如果說唐代山水畫求外在形似,那么北宋時期更要表達出內在的氣質韻味,于是“意外之韻”成為超越作畫技巧的美學準則。例如,山水樹木有有形的,但狂風怒號是無形的,很難畫出,高明的畫家就是要畫出意味來[3]。
范寬的《溪山行旅圖》是北宋山水畫風格的典型代表(圖1)。在這幅作品中,山峰占據了畫布的大部分,形成一種壓迫感,同時也強調了山的雄偉。飛瀑的描繪增強了畫面的動感。畫面布局獨特,將前景和中景安排在畫面的下1/3,創造出獨特的視覺效果。為趙伯駒的《江山秋色圖》則是以長卷形式呈現,展示了壯觀的山岳景觀(圖2)。畫作中的山脈蜿蜒曲折,水源的起伏流向清晰可見,營造出一種宏偉遠大的氛圍。
在這種審美情趣下,中國山水畫采取散點透視,更加注重整體感覺的穩定,不過多強調光線明暗和距離遠近的復雜變化。北宋山水畫面的內容講究近、中、遠景,高遠、平遠、深遠三遠法的構圖法是營造山水意境的特殊方法。通常畫幅大,山巒層層疊疊,人物渺小似不可見,樹木用數不清的小點或短橫線代替。讓觀者在畫中,仿佛身臨其境一般。正如郭熙所講“看此畫令人生此意,如真在此山中,此畫之景外意也”。它并不表現也并不使觀者聯想起某種特定的或比較具體的情感,而通過這詩情畫意的畫面,為觀者營造一種更為自由、寬泛的審美趣味[4]。
(二)“著意經營”的南宋山水畫
南宋的山水畫,已由“異常繁復”的客觀全景山水,逐漸發展成“著意經營”的新畫風[5]。山水畫取景范圍縮小,更多描繪物象的細節,傳達的思想情感更為確定直接,這種局部特寫的構圖又被稱為“剩水殘山”。馬遠、夏圭就是典型的代表,如(圖1)、(圖2)。他們的小品畫中多出現曲欄、奇石、枯樹、花鳥等,并且留有大面積的空白。畫面不完全是大自然景象,更像有意為之的精心布置。南宋山水畫還受禪意影響,畫家不僅畫出眼中所見,更是畫出心中所想,就如“知勁秋;一枝竹葉婆娑,透出大千消息”。宋代科學家沈括形象地概括出山水畫家的這雙“心眼”,叫作“以小觀大”之法。取萬物之象,自然一角,借物移情,進而上升到“境由心生,情與物移”的美學觀與藝術觀[6]。
江南地區以其平緩而溫和的地形著稱,這一地理特征在當地繪畫中得到了體現。藝術家們通常以江南的自然景觀為題材,描繪稀疏的林木和遠處的樹木,同時使用重墨來勾勒山頭。在塑造山石結構時,他們采用彎曲而緊密的線條來描繪紋理,這種技法被稱為“披麻皴”,后世對此贊譽有加(圖3)。巨然師法董源,其風格非常相似,擅長使用“長披麻皴”,其筆墨風格溫和、雅致。黃公望,作為“元四家”的領軍人物,受到趙孟頫的影響頗深。在他晚年的作品《富春山居圖》中(圖4),主要采用了“長披麻皴”與少量的“解索皴”。作品中墨色的干濕、濃淡相結合,枯筆與潤筆的運用達到了高超的水平[7]。
二、宋代山水畫對現代首飾設計的啟發
(一)國內外中國風首飾產品現狀
國內近幾年,設計行業興起國風,珠寶首飾產品也融入了較多中國傳統元素,現如今面臨幾個問題。1. 隨著產品大量涌入,速度快、規模大的優點可以迅速搶占市場份額,但大都缺乏藝術加工。只是對客觀物象的簡單描繪,沒有理解真正的文化含義。例如,常使用元素的堆積,梅蘭竹菊、園林窗框形象等。這類產品上市后,沒有做到引領消費者形成文化價值概念,對進一步推廣設計價值增加難度。2. 首飾設計通常廣泛地向歐洲發達國家學習和借鑒,原封不動地將西方設計方法套用到中國元素上,導致產品風格不倫不類。缺少向內、向深處尋找,忽略了內在的修養對于創作的根本作用[8]。應當適時提高設計師的文化水平,重視內在修養對于創作的根本作用,改變首飾設計向西方發達國家學習和借鑒的現狀。
通常,蝴蝶形狀的首飾設計傾向于采用柔和的曲線來展現其優雅和浪漫的特質。然而,圖5、6 胸針的設計打破了常規,采用了直線和尖角的幾何形態,形成放射狀的圖案,讓人聯想到煙花般的綻放。這種設計手法采用了動物形態的幾何抽象,給予了蝴蝶一種堅韌和生命力的象征意義。這款作品不僅展示了設計師的創新精神,還傳達了一種勇敢追求自我、勇往直前的生活態度。首飾設計中線條的運用對塑造形象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展示了其對自然主義風格的獨特詮釋。這款首飾使用鈦金屬作為底座,并以藍寶石來描繪起伏的海浪,耳墜的下部則裝飾有鐘形水晶,刻畫成立體的波浪形態,仿佛是大海中的波濤。這些靈動的線條設計巧妙地捕捉了海洋生命的溫柔與美感。陳世英大師對線條美學的精湛掌握使得其首飾作品更加迷人。
在故宮博物院成立90 周年之際,周大福推出了一系列以故宮文化為靈感的珠寶作品,以此來慶祝并傳承皇家藝術和中國傳統文化。該系列中的一款耳飾,如圖7 所示,采用了類似宋代小品畫的設計風格,特別是其團扇形狀的下部分設計。耳飾上的和田玉雕刻成了茄子形狀,象征著長壽,寄托了人們對健康和長壽的美好祝愿。
香奈兒品牌的胸針則延續了其標志性的羽毛設計元素(圖8)。這款胸針采用漆藝技術制成的黑色表面,神秘而優雅。胸針表面還點綴有用鉑金和珍珠母貝勾勒出的羽毛圖案,展現出自然而華麗的風格。黑白色調的對比賦予了這件作品一種清新而高雅的美感。圖8 展示的香奈兒Café Society 系列胸針,則結合了Chanel 典型的山茶花主題和旺多姆廣場的八角形設計。該胸針中央鑲有一顆3.1 克拉的祖母綠切割藍寶石,采用了Grisaille 灰調漸變色的琺瑯工藝,上面繪制了代表香奈兒品牌的經典山茶花圖案,通過黑、白、灰色的暈染色調,生動地展現了山茶花的立體感和光影效果。
(二)設計方法
為解決以上的問題,現提出幾個首飾設計借鑒中國宋代山水畫意象元素的設計方法:元素提取、布局留白和材質韻味。
1. 元素的提取
意象是中國山水畫的生命精神,也是中國傳統美學的核心理念,需加深對山水畫意境起源、轉變的理解。在透徹理解文化意境、價值觀念的基礎上,將自然物象進行選擇并加以主觀凝縮和抽象概括,最后創造出于自然而高于自然的“意象造型”。在設計時可以提取山水畫中的意象造型,比如曲徑、微花、枯樹、空山、冷月、和風、扁舟等。再對元素進行變形、重組和抽象化處理,用珠寶語言創作出現代化的產品,并賦予美好寓意和情感寄托。
2. 布局留白與材質韻味
布局留白是山水畫中營造虛實的關鍵。畫面上留出大量空白表現空濛的空間,富有詩意,縹緲無邊的江水留人無限遐想。轉換到首飾有限的空間中,胸針后的衣物、吊墜后的皮膚就是首飾的畫布留白,通過對材質體積的分配、主石配石的大小設計調整其平衡性與整體性,營造首飾的意境美達到用小物件表現大景觀的效果。
在山水畫中用筆墨手法表現層次,比如“披麻皴”表現山石的粗糙,淡墨渲染表現遠山的清透,“鹿角枝”表現秋冬的蕭瑟枯樹。通過調節墨汁的干濕、濃淡,達到對于不同景物質感的塑造。應用到首飾中,設計作品中也可以通過不同材質與質感的搭配表現物象肌理。像是表面處理拋光、雕金、拉絲、噴砂、壓光等工藝會增添金屬質感和作品整體的層次感,并賦予首飾更多的裝飾性與溢價空間,增加商業價值。在材質選擇上,那種翡翠的點狀棉如紛飛的雪花,適合營造幽靜清冷的意境,宛若“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普通翡翠內部有“棉”會導致價值折扣,木那翡翠經過意境加持的設計后,面世就驚艷四座并市場上獲得高度認可。
3. 類比法加深意蘊營造
研究幾何筆畫和書法字體形態創造上的關系,分析創造生命動感、追求生命趣味的方法技巧。因為與其從中國山水畫中提煉意象元素,加以情感價值創作首飾產品有異曲同工之妙,都是“表現客觀”到“提煉本質”的過程。
三、宋代山水畫在首飾設計中的應用
(一)意象元素在首飾設計中的應用
宋代山水畫是中國繪畫史上的一個重要時期,以其獨特的風格和意象而聞名。在首飾設計中應用宋代山水畫的意象元素是一種將傳統藝術與現代設計相結合的創新方式。我國現階段的首飾行業是以工廠為主,通過模仿款式大批量加工生產,缺少屬于自己的創新品牌。但我國具有獨特且深遠的傳統文化積累,為首飾設計的未來提供著豐富的素材。通過運用中國山水畫中的意象元素對當代珠寶首飾加以設計,是探索中國風首飾設計發展的新思路。例如(圖9)、(圖10),設計作品《祈年殿》,在造型上借鑒山水畫的布局留白與散點透視特點,項鏈設計自下而上呈右-左-右的“s”形重心,不對稱的構圖減少傳統建筑首飾設計的威嚴感,給人虛實相生的松弛感感覺。在轉折之間借鑒書法起筆頓筆的形態,加以下方點綴的鉆石流蘇,營造出生命動感,增加意境韻味。祈年殿的抽象形體被巧妙地轉化為首飾的造型設計中,運用簡單的線條勾勒出建筑特點,脫離西方設計的繁復特點,減少各種彩寶的堆砌,只在中間點綴碎鉆作為裝飾。將宋代山水畫的意象元素融入首飾設計中,可以創造出獨特而富有文化底蘊的作品。這種跨越時空的設計方式不僅展示了中國傳統藝術的魅力,同時也為首飾注入了新的生命。
1. 全景式山水在首飾設計中的應用
宋代全景式山水畫以其宏偉的氣勢和細膩的描繪而著稱,這樣的藝術風格在首飾設計中可以為設計師提供豐富的靈感。北宋山水畫幅遼闊、內容豐富,更加適合創作偏豪華的高定珠寶產品。作者依此進行創作實踐,如(圖11)、(圖12)取名為《高山流水》,是項圈與耳墜的套組作品。設計作品立足于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并結合現代珠寶材料與工藝。靈感來源于北宋山水畫,提取元素山川河流進行組合,借用宋代近、中、遠景的構圖方式設計出三層重重疊疊的山脈,水流從山澗流出,自上而下匯成瀑布激起浪花。將整個山水畫的全景呈現轉化為首飾的設計,可以在項鏈、耳墜上刻畫整個山川的曲線,形成一個微型的山水畫,細致的山石紋理、水面波紋等可以被雕刻在金屬或寶石上,增加首飾的藝術感。展現高遠,平遠,深遠的畫面,這既是中國畫的意境表達,也蘊藏著中華民族的世界觀。山水具有智慧和仁者之心的美好寓意,象征著永恒、氣勢磅礴的姿態和海納百川的包容心態,是古人眼中對自然景物浪漫的描繪。
工藝上,金屬刻畫運用雕金工藝,條紋肌理展現山石的粗糙宛如山水畫筆法的 “披麻皴”。拉絲工藝有綢緞般柔和的質感,表現水流的柔美。兩者對比之下融入層層疊疊的弧面從而形成一種視覺張力,表現設計寓意海納百川,散發出蓬勃的藝術生命力,使用金屬絲巧妙地鑲嵌在首飾中,模擬山水畫中的線條和勾勒山脈的方式,使得首飾更富有藝術感。琺瑯底部的金屬采用噴砂工藝搭配半透明琺瑯,給人隱約的粗糙感,表現山水畫中依附在山石上的苔蘚,也就是 “點苔”筆法。山水畫的色彩豐富多彩,可以通過首飾中的寶石選擇和搭配來呈現。每一塊寶石都可以代表山水中的不同色彩元素,鑲嵌運用藍色、綠色漸變合成寶石,有效降低生產成本。采用軌道鑲嵌的藝術形式來表現山水間的優美意境,靈動的曲線凸顯水的流暢性,并搭配漸變的琺瑯工藝與之呼應。下方不規則排布的公主方寶石打破規律,增加設計的靈動性,表現水流之高激起的層層浪花,形態各異卻匯集一處,是中華民族團結的象征。配色上,金屬部分采用白金,表現水墨山水。搭配彩色寶石與琺瑯,主要是青色、綠色、藍色為主,大膽地運用色彩對比,增加現代時尚感,彰顯生機的同時極具厚重感。設計宗旨是打造多元化的藝術語言,講述中華民族精神,弘揚中華文化的簡約美及精神層面的升華。將宋代全景式山水的藝術元素巧妙地融入首飾設計中,不僅可以賦予首飾以獨特的文化內涵,同時也能夠展現出設計師對于傳統藝術的創新理解。這樣的設計既傳承了歷史文化,又在現代首飾領域中創造了新的美學體驗。
2. 局部式山水在首飾設計中的應用
宋代局部式山水畫以其注重細節的特點而著稱,將山水畫的局部元素融入首飾設計中可以帶來獨特的藝術感和精致感。結合當下發展更迭變換快,不確定因素多,人們普遍壓力大。為尋求更多的人文關懷與心靈慰藉,開始注重精神方面的充實[10]。創作出一種既能迎合現代人們對于時尚、情感寄托的需求,還能兼顧舒適的佩戴性的設計形式,是對設計師的新要求。因此,設計者需改變傳統的設計思路,可以寓情于景,將自己的經驗和感受賦予作品,用中國畫的意象元素來表現作品的深層內涵[11]。而南宋山水畫中的意境展現對于現代社會珠寶首飾設計及珠寶領域所產生的一系列問題具有很大的借鑒意義與參考價值,因此引發筆者思考。
如(圖13),設計作品取名為“云開見月”。造型上,借鑒南宋的局部式構圖,縮小取景范圍,提取中國山水畫中的意象元素“云”“月”。構圖上,巧妙設計布局留白,將雨霧造型拉長,與圓形的明月形成體量對比的同時營造流動之感,形成“氣勢”。中間點綴兩顆星星,作為金屬之間的連接,增加牢固度的同時豐富產品的節奏感。山水畫受畫紙大小的限制,但首飾可以擺脫拘束,以佩戴者衣物為畫布,用小物件表現大景觀。兩款顏色的設計分別適用于深色、淺色衣服的佩戴,增加選擇性與服裝的適配度。材料上,運用白色貝母和碎鉆的結合,表現空中的柔和的云霧與圓月質感,運用黃金、白金展現似有若無的云紋,采用拉絲工藝增加作品絲綢的質感。設計作品的立意也借鑒南宋山水畫的表達情感的方式—借物移情。取名 “云開見月”,寓意面臨困境和壓力、前路迷茫不清時,應當放松心態,總會迎來屬于自己的光明未來,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含義。這款時尚首飾產品,也是幸運符號的化身,佩戴在身上是一種心理慰藉,預示陰霾天氣終會離開,明天又是充滿陽光的一天。
此系列作品還有“云轉多晴”(圖14),它與“云開見月”寓意相同,都是提取云,霧等意象元素,并結合現代人們的心境追求進行設計。材料上,運用奶白色珍珠與碎鉆相結合,表現空中的云朵與繁星,搭配18k 黃金增加首飾的顏色,提升產品的珠寶感。珍珠本身也有幸福圓滿,健康平安的寓意,符合作品的主題。設計風格偏時尚配飾感,可以作為衣領夾、胸針佩戴,符合當下時代環境特點以及年輕消費者的品位。設計立意能引起大眾的同理心,增加產品的情感價值;珍珠顆數、大小可定制化服務增加產品的趣味性,有效擴大價格范圍,促進商業發展。將宋代局部式山水畫的元素巧妙地融入首飾設計中,不僅能夠展示出細致入微的工藝,同時也使得首飾充滿了文化內涵和藝術性。這樣的設計既能夠傳承歷史文化,又能夠滿足現代人對于獨特首飾的需求。
結論
宋代山水畫所傳達的美學觀念和哲學思想,都作為文化精髓給予設計師指導和啟發。把傳統山水畫意象與現代首飾設計相結合,可以充分發揮中國藝術精神的生命力,給設計產品帶來精妙靈感,并增加其藝術價值。在有效發展延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同時,進一步創造具有商業市場發展空間和潛力的產品,也是當代設計師應當擔負的文化創新歷史使命。本篇文章通過分析宋代山水畫的繪制手法和審美特點,并將其與同一時期的飾品進行比較,深入探究了宋代山水畫在現代首飾設計中的影響與應用。文章概述了宋代山水畫對當代珠寶設計的啟示,并討論了如何有效地融入山水畫元素到現代首飾設計中。最終,文章提出了一種創新的設計方法,旨在創造既具有中國傳統風格又符合市場需求的珠寶飾品。
參考文獻
[1]王安娜.唐宋文人審美情趣的嬗變——論山水畫的興起發展[J].江西科技師范學院學報,2011(02):125-128.
[2]常心愿.從“無我之境”到“有我之境”看宋元山水畫意境的轉變[J].文物鑒定與鑒賞,2020(20):98-99.
[3]朱良志.《曲院風荷:中國藝術論十講》[J].收藏與投資,2017(07):158.
[4]曹子璇.宋代繪畫美學對現代首飾設計的啟發[J].時尚設計與工程,2022(02):58-60.
[5]陳爾鶴,趙景逵.從唐宋元山水畫看寫意山水園形成時期[J].中國園林,1988(01):27-30
[6]易陽.禪宗美學觀對唐宋山水畫創作的心理影響[J].美術觀察,2008(05):109.
[7]張穎.傳統意境理論在現代首飾設計中的應用研究[J].設計,2021,34(19):158-160.
[8]梁文思,梁文峻.中國畫的民族性在中國風首飾設計中的應用[J].寶石和寶石學雜志(中英文),2022,24(04):68-75.
[9]金慧穎,金英福.山水畫美學元素在現代首飾設計中的應用[J].國畫家,2018(06):67-68.
[10]故宮博物院.馬遠梅石溪鳧圖頁[EB/OL].[2023-10-25]. https://www.dpm.org.cn/collection/paint/234350.html
[11]故宮博物院.夏圭雪堂客話圖頁[EB/OL].[2023-10-25]. https://www.dpm.org.cn/collection/paint/2307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