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新高考改革的平穩推進,高中生生涯規劃教育具有重要性和必要性。培養生涯規劃意識和開展生涯規劃教育,不僅有助于學生選擇專業,規劃人生職業方向,還能幫助高中生樹立遠大理想,助力國家培養人才。目前,高中學校教育還存在學校重視不夠,沒有專業的師資力量,生涯規劃課邊緣化;社會實踐、行業研學、朋輩指導以及學生社團活動流于形式;高校進校講座面小,大多是升學宣傳講座,兼顧學生個體的職業指導少;學生生涯意識淡薄,缺乏自我認知,家長對孩子的未來發展的強勢與獨斷等問題。中學圖書館可以從閱讀推廣和文獻信息檢索課來喚醒學生的意識,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從而確立自己的生涯決策能力。
關鍵詞:新高考;高中生;生涯規劃;中學圖書館;培養策略
2014年,國務院印發《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啟動了恢復高考以來最全面、最系統、最深刻的一次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形成了分類考試、綜合評價、多元錄取的考試招生模式,健全了促進公平、科學選才、監督有力的體制機制。2017年年底,教育部出臺的普通高中課程方案,進一步確定了高中的教學模式由“齊步走”向“個性化”轉變,并要求開展學生生涯規劃教育,讓學生把未來的職業發展同自己的學業選擇聯系起來,學校指導學生選課選考、成長成才。因此,隨著新高考改革的不斷推進,高中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也日益受到各地教育部門和高中學校的重視。
近年來,生涯教育選修課,專家講座、職業體驗、朋輩引導、高等院校宣講等也陸續進入很多高中學校,但還是會有不少高中學生或者高三畢業生對“自己應該成為怎樣的人”和“如何成為自己想要的人”而感到非常茫然,無所適從。大學生由于專業不喜歡而選擇回原籍復讀或者學習沒有目標、沒有動力、逃課、躺平、掛科者時有發生……這些學生中有一部分人由于大學錄取時被調劑到自己不喜歡的專業,大部分人還是自己生涯意識淡薄,自我認識不清,信息掌握不全面,在新高考選科時選錯科目或者高考報考短時間內隨大流、網絡片面引導、父母不尊重孩子的意愿武斷選擇而造成。生涯規劃意識的培養、自我認知能力的高度以及人生目標的確定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時間、經驗和閱歷的沉淀積蓄。高中生學業緊張,大部分人都是學校家庭兩點一線,很難有社會歷練的機會。
如何讓高中生三年內具備深刻的生涯規劃意識,認清自我的興趣愛好和自我的性格能力,清晰未來的職業發展方向,對學習有動力,對人生有目標呢?朱永新曾經說過“一個人的閱讀史就是他的精神發展史”,閱讀可以拓展思維,閱讀可以增長見識,閱讀可以開闊視野,閱讀可以提升自我認知。中學圖書館可以通過閱讀推廣和文獻信息檢索課兩種策略,培養高中生的生涯規劃意識,堅定人生的理想目標。
一、開展高中生生涯規劃的必要性
生涯規劃教育在發達國家的發展已有幾十年的歷史,美國是生涯教育的發源地,其理念和方法已經得到世界范圍的普及和推廣,大到國家和地方的教育政策,小到每個學生的個體輔導,整個工作體系已經非常規范和完善。我國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新時代推進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導意見》中指出,加強對學生理想、心理、學習、生活生涯規劃等方面的指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理想信念、正確認識自我,更好地適應高中學習生活,處理好個人興趣特長與國家和社會需要的關系,提高選修課程、選考科目、報考專業和未來發展方向的自主選擇能力。生涯規劃教育不只是一個選科,選大學、選專業的問題,而是關系到學生人生道路規劃和終身發展的問題。高中生生涯規劃不僅要以職業為導向,以升學規劃為導向,還要以自我成長為導向,關注高中生的個性、興趣和性格培養。在高中階段開展生涯規劃教育可以幫助學生了解自我特質,提高自我選擇能力,不僅可以更好地適應新高考,還能與國際教育背景相接軌,幫助學生樹立人生理想,制定長期和階段性目標,提升學習動力。
二、目前高中學校生涯規劃教育的現狀
首先,學校重視不夠。生涯規劃教育課程沒有保證,師資專業性不強,測評工具缺失或者不合理。目前,在高考指揮棒和社會家長的壓力下,高中學校重視的還是如何讓學生提分,如何讓學生通過分數夠得著好的大學。生涯規劃教育課程處于邊緣化狀態。具體表現為:(1)課程都是選修課、班會課、心理課、學生大會講座等,沒有明確的課時要求;(2)生涯教育沒有專門師資,都是由班主任、心理老師或者政治老師通過短期培訓兼任,專業性不強,對學生的興趣愛好性別測評工具缺失或者存在不合理,如大多數是一時測評,沒有全時跟蹤測評。
其次,社會實踐、行業研學、朋輩指導以及學生社團活動流于形式,沒有深入探究。目前,高中學校組織的生涯規劃教育實踐活動,無論是組織大批學生實地參觀體驗的社會實踐、行業研學,還是在學校的朋輩指導、學生社團活動都是利用高一高二春游、秋游或者節假日、寒暑假等,以半天或一天時間開展,由于時間比較倉促,沒有深入探究,看到的都是表面、形式的東西,學生們對行業、職業知識依然一知半解。
再次,高校進校講座面小,大多是升學宣傳講座,兼顧學生個體的職業指導少。有不少高校每年都會組織人員進高中開講座,但都是為大學升學宣傳做準備,高校為了招收好的生源,選擇的學校都是省、市重點中學,講座的受眾面小,而且大部分以大會講座形式開展,小部分以班級形式開展,兼顧學生個體興趣、愛好、性格以及能力的職業指導少之又少。
最后,學生生涯意識淡薄,缺乏自我認知,家長對孩子的未來發展又強勢與獨斷。沒有科學、系統的生涯規劃教育,大多數學生的生涯意識很淡薄,每天埋頭讀書,目標是“考大學”。由于缺乏自我認知能力,也就沒有自我規劃和自我決策的能力,“考大學”的目標是模糊的。因此,很多孩子的大學報考、職業選擇是由家長決定的,家長大多數是憑自己的閱歷和經驗,選擇專業的維度是日后能為孩子提供的資源、薪酬待遇高低、職業發展的前景等,而孩子的性格、能力、興趣則較少參考。
三、中學圖書館培養高中生生涯規劃的策略探析
隨著新高考政策的穩步推進,高中生既要注重腳踏實地,也要仰望星空,樹立遠大理想,明確自己的職業目標,增強學習動力。針對目前高中學校生源規劃教育的現狀,中學圖書館可以從以下兩方面來喚醒學生的意識,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從而確立自己的生涯決策能力。
1.閱讀推廣
(1)加強學科融合的閱讀推廣,拓展課本知識的深度和廣度,引導學生發現自己的興趣點。
圖書館老師適當參與學科教學教研工作,參與教研組會以及年段學科備課組,深度了解并掌握學科的教學內容和教學進度,可以促進學科的深度融合,精準地開展閱讀推廣。根據教學內容適時推薦課本以外的閱讀書目,拓展知識學習的深度和廣度,使學生不僅能完成每天例行的聽課、寫作業,還能在課外拓展閱讀中尋找樂趣,發現自己的興趣點。例如,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2019版普通高中教科書(第一冊)第1節走進化學科學中的“化學科學的形成與發展”,學校圖書館可以提供學生課外閱讀的書目有《天工開物》,幫助學生了解我國古代人們的化學活動;還可以推薦近現代外國有名的化學家傳記,如拉瓦錫、阿伏伽德羅、鮑林、門捷列夫、諾貝爾以及拜爾等,讓學生了解化學發展的歷程或者推薦近20年來中國科學家在化學領域的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的傳記,如《人生如炬:閔恩澤傳》《中國工程院院士傳記:師昌緒傳》《張存浩傳》《屠呦呦傳》等,進一步了解我國當代科學家在化學領域研究的發展與創新。同樣,其他學科,如物理、生物、地理等也可以加強學科融合而開展閱讀推廣,讓學生們在閱讀中更深刻地掌握學科知識,并對高中學科學習與未來職業取向有一個初步的認知。
(2)大學學科普及讀物的閱讀推廣,為高中學科學習與大學專業選擇架起橋梁,引導學生明確學習目標。
采用新高考3+1+2的省份,經過高一下或者高二上選科后,大部分同學的學習方向(物理類或者歷史類)基本確定,但是未來能選什么職業還是茫然的。此時,圖書館可以適時開展大學學科普及讀物及相關學科國內外人物傳記閱讀推廣,如經濟學、財政學知識推薦《經濟學入門:理解真實世界的88個經濟學常識》《經濟學入門50講:普通人也能讀懂的經濟學》《經濟學大師的通識課》《漫畫生活中的金融》《漫畫生活中的財政學》《看!這就是經濟學》等等;也可以推薦經濟學的人物傳記或演講集,如《薩繆爾森傳:現代經濟學奠基者的一生》《巴菲特傳》《回望:一個經濟學家的成長之路》《厲以寧北京大學演講集》等等。另外,還可以實行哲學普及讀物推廣、醫藥學的普及讀物推廣、計算機和人工智能的普及讀物推廣、法學普及讀物推廣以及教育學普及讀物推廣等等。通過大學學科普及讀物的閱讀推廣,學生們閱讀后進一步了解大學的學科專業到底在學什么,學完以后能做什么工作,高中學科學習與大學專業學習有什么聯系等,一個個困擾的問題就逐步迎刃而解。學生在閱讀中也會慢慢提升對自己興趣、愛好、能力、性格的認知水平,理想目標逐漸從模糊變得清晰。
(3)大學院校、學科專業知識讀物的閱讀推廣,拓展學生對高等教育的認知,助力學生選擇自己的職業方向。
高考結束后,一般學生沒有復習迎考的學習壓力了,距離分數出來填報志愿還有一段時間,這時候學校圖書館可以通過大學院校、選專業知識讀物的閱讀推廣,拓展學生對各高等院校以及各專業的具體認知。閱讀推廣的渠道可以利用班級某信群、學?;蛘邎D書館某信公眾號、校園板報、校園電子屏幕涌動播放、專題圖書展覽、家長會宣傳等形式開展圖書宣傳。
閱讀推廣的書目類別有:一是省教育考試院印刷并出版的近三至四年本省高考志愿填報指南,高校招生計劃(物理類、歷史類、藝術類);二是其他機構或者出版社發行的供參考的志愿填報指南等,如《精準選擇:高考志愿填報指南》《校友會中國大學排名:高考志愿填報指南》《全球視野選專業:智能時代升學指南》《勛哥教你填志愿》《高考志愿填報指南:中國高校專業解讀》《港澳臺高校報考導航》等等;三是國內外大學、專業的詳細介紹或者過來人的親身就讀經驗分享等書目,如《果殼幫你選專業:2023版》《全國高校專業解讀》《大學城》《大學專業詳細解讀》《圖說世界著名大學》等等;四是有關國內外大學學習、生活、考研、留學、求職等大學就讀方面書目的推廣,如《不要等到畢業以后》《讀大學,究竟讀什么》《如何在大學里脫穎而出》《求職,從大一開始》《斯坦福大學人生設計課》《完美大學必修課》《非常本科生》等等。通過上述書目的閱讀推廣,讓高中生對大學、對專業有一個比較開闊且深刻的認知,有助于自己的求學方向和職業選擇。
2.文獻信息檢索課
除了閱讀推廣外,學校圖書館還可以利用電子閱覽室向高一學生開展信息檢索課,除傳授文獻信息檢索知識外,還可以引導孩子們利用網絡資源,查找省市高招網、專業的高考信息網站、大學官網、大學(或學院)某信公眾號、大學某博、某站高校主頁等了解高招政策、未來國家人才戰略部署和需求以及高校的歷史沿革、聲譽名氣、師資力量、專業設置以及校風校紀等內容,包括近幾年各專業在各省市的錄取分數線、專業科研水平,畢業生的就業率或者升學數據等,讓高中生們提早規劃職業生涯,樹立理想目標,增強學習的動力。
(1)開展職業傾向測試,讓學生充分了解自己的興趣愛好和個性特點,學校圖書館電子閱覽室引入科學、系統的職業傾向測試軟件,在信息檢索課上安排2個課時,學生們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在測試軟件里開展問卷調查,最后形成個人報告。(如果個別同學對自我認識模糊不清,無法在測試軟件上完成測試的,也可以請有經驗的生涯規劃老師開展個別咨詢并形成報告。)通過職業生涯報告,喚醒學生探索職業規劃的興趣,避免盲目順從或者一意孤行,進一步培養職業意識。
(2)學生們根據自己的個人職業生涯規劃報告,有意識地在文獻信息檢索課上查找適合自己職業的行業前景,院校分布,專業設置,就業及升學傾向,專業及與高中學科的關聯度等等。引導學生對自己的職業發展有更多的了解,從而提早樹立目標,提早規劃自己的生涯路,在高中的學科學習中也能有的放矢,為自己的職業生涯做充足的準備。
四、結語
增強生涯規劃意識,提高生涯規劃能力,不僅是靠學校和家庭的參與,還是高中生自身的努力。中學圖書館可以閱讀推廣為主,文獻信息檢索課為輔,幫助廣大高中生認識自我,認識世界,發現興趣點,挖掘自身的潛能,科學、合理地規劃階段和長遠的目標,從而在思想和心理上做好準備,有意識地關注自身生涯發展,積極適應生涯角色的轉變。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部長.懷進鵬.國務院關于考試招生制度改革情況的報告——2023年10月21日在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六次會議上.https://chesicc.chsi.com.cn/zxgw/szyw/202311/20231104/2293166067.html.
[2]譙利平,唐智松,張 瑋,阮靚靚.高考志愿填報中專業選擇的困境及其化解[J].教育與教學研究,2024,38(3):52-67.
[3]熊丙奇.高中生生涯規劃八講[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08.
[4]邢衛軍.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實施生涯規劃教育的策略研究[J].創新人才教育,2023(5):66-73.
[5]關于新時代推進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導意見https://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9-06/19/content_5401568.htm.
[6]胡忠瑜.高中生涯規劃教育的現狀、問題和對策研究——以青島xx高中為例[D].山東師范大學,2017.06.10.
[7]王澤云.高考志愿填報中的學生信息獲取行為研究[D].貴州財經大學,2021.06.
作者單位:福建省廈門第六中學圖書館
作者簡介:林春艾(1976—),女,漢族,福建廈門人,本科,館員,研究方向:中學圖書館建設,閱讀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