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體育作為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因其蘊含豐富的文化內涵和精神價值,對民族傳統體育進行美育浸潤具有重要意義。民族傳統體育不僅是體育運動的一部分,其中還蘊含著豐富的藝術審美特質和美學元素,對高校民族傳統體育進行美育浸潤有助于提升學生們的人文藝術修養和體育與健康素養。然而,當前高校民族傳統體育美育浸潤仍面臨資源投入不足、教師缺乏專業培訓、社會環境和政策支持重視不夠等諸多困境。為解決以上困境,本文采用文獻資料、邏輯分析等方法探討了高校民族傳統體育美育浸潤的作用、現狀、存在的困境及提升路徑,以期為民族傳統體育美育融合創新開拓新的場域,滿足學生多元化、多層次的體育與美育需要,實現高校民族傳統體育美育長期穩定、繁榮發展。
關鍵詞:民族傳統體育;美育浸潤;提升路徑
課題項目:湖南省普通高等學校教學改革研究項目(重點項目),《文化自信視角下高校舞龍運動課程改革與實踐研究》,(編號:HNJG-2021-0074)階段性成果。
一、引言
2018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發表重要講話,提出要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堅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學生審美和人文素養[1]。2023年12月教育部頒布《關于全面實施學校美育浸潤行動的通知》,提出要以浸潤作為美育工作的目標和路徑,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2]。
民族傳統體育運動不僅是單純的體育運動,還蘊含了豐富的藝術審美特質和美學元素,以其為載體對學生進行美育浸潤,能夠提振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創新生態合力,最終實現以體育人、以文化人。民族傳統體育美育浸潤以傳統體育項目為載體,對學生身體層面、運動層面、行為層面、心理和精神層面施加美的影響,提高學生感受美、鑒賞美、表現美和創造美的能力,提升學生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認知,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3]。高校將美育浸潤到體育教學活動各環節中,能充分激發創新創造活力,推動形成全覆蓋、多樣化、高質量的民族傳統體育美育體系。
二、高校民族傳統體育美育浸潤的作用
民族傳統體育是我國體育強國建設中的必要組成部分,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堅實基礎,對樹立中華民族傳統文化自信自立影響深遠。美育是傳承中華文明的重要方式,是增強文化自信的重要力量。作為全方位育人的重要部分,美育對提升審美、陶冶情操、塑造美好心靈等具有重要價值追求[4][5];“浸潤”作為美育工作的目標和路徑,既有著浸潤心靈的獨特價值,又遵循了教育教學規律,實現了體育美育的創造性對接。將美育融入體育教學活動各環節中,充分激發創新創造活力,推動形成全覆蓋、多樣化、高質量的民族傳統體育美育體系。
(一)推動中華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傳承和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6]。高校具有傳承與普及民族傳統體育的職能與義務,學生是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傳承者和傳播者。民族傳統體育運動以其特有的民俗、歷史、價值影響著高校學生,更是一場精神運動,心靈運動,其豐富的美學內涵,不僅能夠豐富現代體育教學資源,還能讓學生了解和體驗傳統體育項目的魅力,有利于學生潛移默化地接受傳統文化的熏陶和民族精神的浸潤,增強對民族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推動中華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傳承和發展。
(二)塑造健康向上的人格品質
體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體育美育在學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和促進學生全面成長的過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7]。體育美育作為一種“增強體魄”“浸潤心靈”的教育,在生成智慧、充盈情感、磨煉意志、健全人格等方面發揮著其他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8]。通過參與民族傳統體育活動,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身體素質,還可以培養他們堅韌不拔、頑強拼搏的精神品質;在民族傳統體育賽事中,能助力學生培養的良好品德和道德素質。同時,體育活動還可以幫助學生釋放壓力、消除焦慮和抑郁等負面情緒,培養學生的健康向上的人格品質。
(三)促進跨文化交流和理解
隨著全球化的不斷深入,不同民族之間的交流和合作變得越來越頻繁和必要,體育美育在促進跨文化交流和理解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過開展民族傳統體育美育活動,學生可以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歷史和生活方式,從而加深對多元文化的認識和理解,提高跨文化交流和理解的能力;在開展民族傳統體育活動的過程中,學生還可以了解和接觸到不同民族的文化遺產和傳統,加強對民族文化的認知,促進文化的傳承和保護。
三、高校民族傳統體育美育浸潤現狀
(一)教師體育美育整體認知存在偏差
教師對體育與美育關系的了解程度直接決定了教師是否會有意識或無意識地將體育美育的內容進行浸潤。當前高校教師對體育美育的認知不足、知識結構不完整,對體育與美育的關系理解模糊,不利于體育美育的開展。并且絕大多數教師僅通過電視新聞、手機新聞文章等途徑進行了解,缺乏相關資料查閱和學習,有限的信息渠道也使他們對體育美育的認知停留在表面,無法形成系統的知識框架,從而影響到教師的教學質量和學生的情感體驗,進而影響了體育美育浸潤效果。
(二)民族傳統體育美育課堂設計關注不足
體育美育在高校的融入與浸潤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之一,體育美育的浸潤需要依托于具體的項目進行,而運動參與也是高校學生進行體育美育浸潤極其重要的因素。當前大部分高校都以體育選修課的形式開設公共體育課程,相較于常規體育課程,民族傳統體育美育課程設置相對較少,資源缺乏和學校支撐力度不夠等因素都使學生無法體驗和全面了解民族傳統體育美育的內涵與價值;專業知識、技能和教學觀念等條件限制都不利于學生對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實踐和體驗,使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脫節,影響民族傳統體育美育浸潤在教育教學中的效果。
(三)民族傳統體育美育課程體系構建不完善
目前大部分高校都以體育選修課的形式開設公共體育課程,要求學生每學期必須選擇一門體育課程進行選修。對于高校學生,體育課評價直接關系到他們的考核,而當前高校民族傳統體育美育課程的評價考核內容、評價體系存在單一且不科學的情況;高校教師繼續沿用傳統單一、刻板的教學模式進行授課,會使學生對課程目標和內容設置模糊,缺乏對課程的參與感和歸屬感,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導致參與度不高。
四、高校民族傳統體育美育浸潤的困境分析
(一)學校資源投入不足
在高校建設學科過程中,重點學科和項目往往能夠獲得更多的關注與資源支持,而民族傳統體育美育常常邊緣化,導致民族傳統體育美育項目的經費有限,直接影響到相關配套設施建設、師資培養與體系構建。
現行的高校教育體制主要側重于理論知識的傳授和考核,而對于體育美育卻相對缺乏系統性研究和深度探析;高校課程設置中常缺乏對美育理念的深入理解和實踐,未針對性地引導學生參與體育美育活動,忽視了民族傳統體育美育類的專門課程設置,課程要求與教材編寫等問題也亟待解決。
(二)教師缺乏專業培訓
民族傳統體育美育活動具有很強的專業性和技術性,需要有專業的教師進行指導和培訓,但目前很多高校的體育教師缺乏這方面的專業培訓,難以勝任,教師首先無法有效傳授民族傳統體育美育知識與技能,無法將教學與實際需求相結合,導致教學質量下降;其次教師只采用傳統的口述法和動作示范法進行教學,缺乏針對性和趣味性,無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同時,學生對民族傳統體育美育的參與度較低,學生難以全面了解和體驗傳統文化,使學生意識形態受限,不利于民族傳統體育美育浸潤。
(三)社會環境和政策支持重視不夠
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傳承和發展需要國家政策和社會團體的支持,這給高校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浸潤帶來了困難,一是目前社會對傳統體育文化的認可和支持程度有限,政策方面也缺乏相關支持措施,但由于缺乏廣泛的宣傳和推廣,許多人對于傳統體育項目和民族藝術形式的文化內涵和歷史淵源了解不深;二是社會的現代化進程不斷發展,傳統文化和民族傳統體育美育面臨著現代生活方式和西方文明的沖擊,人們更愿意選擇現代化的體育活動和娛樂方式,而忽視了傳統文化的重要性。
五、高校民族傳統體育美育浸潤長效發展的提升路徑
(一)加大資源投入與學術研究
近年來,高校教育教學發展勢如破竹,跨學科發展及多學科融合發展屢見不鮮,民族傳統體育美育浸潤對打造昂揚、文明、充滿活力的校園文化,建設美育育人環境具有積極促進作用。高校要努力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認識民族體育美育的意義與價值,明確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發展方向,將民族傳統體育美育納入學校發展規劃中,加強宣傳推廣,提高師生和社會的關注度;在進行資源配置的過程中,要給予民族傳統體育美育課程足夠的重視,適時加大相關設施的建設投入,為更好地進行民族傳統體育美育提供便利;高校加強對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學術研究與傳承工作的研究,充分發揮自身資源優勢,結合當地傳統文化和實際情況,整合美育資源,建設新時代美育精神。
(二)提升教師專業水平
優秀的教師團隊對于民族傳統體育美育的發展至關重要,他們能夠傳授專業知識、技能和經驗,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參與度,美育浸潤的對象不只是學生,還包括教師和學校。高校應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積極引進具有相關專業背景和技能的教師,培養專業化的傳統體育教練和指導員,提高教師專業水平和教學能力;開設相關民族傳統體育美育課程和培訓班,豐富教師教學科目及教學內容,讓學生有更多選擇與機會學習和體驗民族傳統體育文化;通過舉辦文化講座、展覽和演出等活動,組織學生參加民族傳統體育實踐活動,加強學生對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了解與認知,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技術水平,讓學生更深入地了解和體驗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魅力和價值,促進高校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浸潤和發展。
(三)加強社會環境和政策支持
提升高校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浸潤長效發展水平,對促進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推動我國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繁榮與發展具有深遠影響。
各級政府應加大對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政策支持力度,出臺相關政策文件、設立相關獎勵機制等以對民族傳統體育美育進行推廣宣傳;包括機構、單位、社會組織等在內的社會各界也應積極參與到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傳承與發展中來,共同推動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長效發展。
高校要加大力度有序實施民族傳統體育美育浸潤,由點及面,加強校地聯動,推進傳統文化傳承創新;結合現代科技手段,創新傳統體育項目的傳播方式,吸引更多學生參與和體驗傳統體育文化;加強與社會相關機構和組織的合作與交流,共同推動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傳承和發展,爭取更多社會資源和支持。
六、結語
在全面實施學校美育浸潤的過程中,高校民族傳統體育美育發展仍面臨著諸多挑戰與困境。然而,正是在面對這些挑戰的過程中,我們更應該凝聚共識、積極應對,尋求解決之道。更好地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為民族傳統體育美育融合創新開拓新的場域,為學生日益增長的多元化、多層次的體育與美育需要提供教育資源寶庫和橋梁。
參考文獻:
[1]郜揚.新時代師范院校藝術專業美學教育改革探究[J].學周刊,2021(27):7-8.
[2]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J].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報,2022(30):4-27.
[3]周玉發.江西高校公共體育課開展體育美育的現狀及發展對策研究[D].景德鎮陶瓷大學,2022.
[4]黃娟.全面實施學校美育浸潤行動[J].時事(初中),2023(03):8.
[5]周世祥.建設時時、處處、人人的美育育人環境[N].《光明日報》,2024-01-23(013).
[6]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意見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N].《人民日報》,2020-10-16(004).
[7]王麗娟.美育視域下兒童德育活動策劃實踐研究[J].教師博覽,2020,10(18):80-81.
[8]唐海燕.不忘體育美育初心牢記立德樹人使命——對體育美育浸潤行動計劃文件精神的解讀[J].教育教學論壇,2020(25):8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