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新課標的投入使用,發展學生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成為當前語文教學的重要目標,古詩詞教學路徑也應當發生相應的變化。小學古詩詞教學路徑可以以核心素養發展為目標,挖掘與古詩詞相關的課程資源,然后引導學生對這些資源進行深度加工,從而形成對于古詩詞的立體理解。教師則需要在學生加工課程資源、生成學科理解的過程中,基于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內涵要素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評價。
關鍵詞:小學語文;核心素養;古詩詞教學;教學路徑
基于傳統文化傳承的需要,古詩詞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有著重要的地位。探究核心素養下小學語文古詩詞的教學路徑,就成為重要課題。對此,筆者結合部編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古詩三首”的教學,從三個方面來進行說明。
一般認為,古詩詞蘊含著豐厚的文化底蘊,對于培養學生核心素養具有重要意義。要將這一意義體現出來,那就必須在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通過課程資源開發的思路來融入多種能夠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的元素,并且通過開展群文閱讀、進行學科融合等方式,來提升學生語言文字運用與文化自信[1]。
基于這樣的理解,也就可以概括出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古詩詞教學路徑,即:核心素養背景下的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需要以核心素養發展為目標,并在此基礎上挖掘與古詩詞相關的課程資源,然后引導學生對這些資源進行深度加工,從而形成關于古詩詞的立體理解;教師則需要在學生加工課程資源、生成學科理解的過程中,基于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內涵要素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評價。如此,古詩詞教學與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發展之間就形成了互相借力、互相促進的關系,這不僅優化了傳統古詩詞教學的思路,而且讓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發展有了充分保障。
進一步理解這一教學路徑還可以發現,古詩詞教學促進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發展的教學路徑,本質上就是強調在古詩詞教學的過程中,將蘊含在古詩詞中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要素,通過學生的閱讀體驗、古詩詞解析體驗而顯現出來,從而讓學生有效感知古代語言的魅力及古人的思維特征,并從中體驗古人的審美創造,進而形成屬于自己的審美創造感知以及文化自信。
古詩詞作為文化元素豐富、內涵豐富的教學內容,需要通過上述教學途徑來讓核心素養得到全面地發展。當然,這不局限于某一詩詞或某一節課。考慮到行文的局限性,筆者的舉例通常只就語文學科核心素養中的某一要素進行闡述。
通常認為,古詩詞中蘊含著豐富的古典文化知識,能夠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在古詩詞教學中,教師可以從誦讀、想象、感悟、拓展等角度入手,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2]。“古詩三首”中的《示兒》對于小學生來說,存在著字義理解的挑戰,更有著意義建構的困難,當這些挑戰與困難得以克服時,學生就容易讀懂作者內心的情感,于是也就可以在詩歌解讀的過程中獲得語言層面的理解,以及審美、文化層面的認同。基于上面所總結出來的教學路徑,筆者在教學中重點設計了三個環節。
首先,創設情境,讓學生認識創作的背景。筆者在教學中發現,很多學生不懂“示兒”為何意。于是就通過現代教學手段給學生呈現相關的圖片和動畫,讓學生看到作者是如何在自己臨終之際“給兒子看”的。這樣學生就通過情境,知道作者陸游是在自己生命的最后一刻,將自己的心思說與兒子聽。其次,感知詩意,讓學生站在作者角度形成認知。當學生有了了解古詩的動機之后,自然就要通過詩意的角度來了解“示兒”到底“示”了哪些方面的內容。這個時候教師可以基于詩中的“元知”“但悲”“王師”“告”等關鍵詞,讓學生知道作者心里惦記的是什么、期待的是什么。這一教學過程可以讓學生盡量自己去進行理解,如果學生在解讀的過程中有認識誤區,教師再進行針對性指導。這樣的學習自主性發揮,有助于學生對古詩的認識更加深刻。同時,這些關鍵詞的提取,也可以讓學生認識到詩的創作就在于語言的精練,客觀上也是語言運用素養的培育之舉。最后,塑造精神,讓學生站在家國角度形成認知。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會自然產生問題:陸游是一個什么樣的人?為什么這首詩會這么重要?這個時候教師就可以向學生傳遞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家國情懷,同時強調陸游就是中國古代具有家國情懷的代表之一。學生還想知道另外有哪些古人有這樣的家國情懷,教師就可以順勢將屈原、辛棄疾等人介紹給學生,從而在拓寬學生知識面的同時幫助學生更好地塑造精神世界。
從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角度看上面的教學過程,可以發現上述教學路徑能夠很好地讓學生在原有認知的基礎上提升語文學科核心素養。比如學生基于對“示兒”標題的探究,就可以看到一位父親臨終對兒子的“示”,居然沒有絲毫談及家庭和個人的事情,而是流露出對國家及其前途的憂思,這充分體現出一個愛國詩人的樸實情懷。同時,學生可以在對詩詞語言的感知中,形成一種雖質樸但內涵豐富的理解,于是也就可以進一步向審美創造與文化自信升華。
這樣,古詩詞的教學也就可以建立起基于核心素養的評價維度,教師也就能對自身所設計的教學途徑有新的觀察視角,也會對學生的學習過程與收獲有更加全面的評價。比如上面的教學過程中,教師緊扣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要素去審視學生的學習過程,就可以對教學路徑進行適時調節,這樣學生的學習過程就會更好地實現核心素養發展的目標。
綜上所述,核心素養背景下的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路徑,就是教師設計符合學生認知與核心素養目標達成的教學過程,從而實現核心素養培養的落地。這一過程既伴隨著教師對新課標的理解與對教學路徑的探索,同時也伴隨著學生的學習體驗與核心素養實際發展,是核心素養背景下體現師生教學相長的應然結果。
參考文獻:
[1]吳丹.核心素養導向下小學古詩詞教學實踐探索[J].基礎教育論壇,2024(12):64-65+71.
[2]施永燕.讓核心素養落地的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J].語文世界(上旬刊),2024(08):82-83.
[注:本文系2024年度河南省基礎教育教學研究項目“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古詩詞教學路徑研究”(課題編號:JCJYC2402170802)的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河南省駐馬店市遂平縣陽豐鎮中心小學語文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