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推動高職學生創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是新發展階段高職院校提高人才供給質量,增強學生職業發展核心競爭力與潛力的必然要求。在基于外部資源投入的“扶資”式外延擴張發展模式轉向基于資源深度融合的“扶智”式內涵質量發展模式的背景下,闡釋了高職學生創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三重動力機制;提出弘揚勞模精神,升華高職學生創業教育的價值內涵。基于以上研究,提出專業教育和創業教育融合是高職學生創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有效路徑,進而提出深化課程思政建設、培養師資隊伍創業教育意識和能力、依托生產實踐平臺增強高職學生創業實踐能力、構建創業教育生態系統等政策建議。
關鍵詞:專創融合;高職學生;創業教育
中圖分類號:G71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6916(2025)06-0134-05
On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Path of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fo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Based on the Integration of Specialization and Innovation Education
Chang Yuan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City College, Xi’an 710018)
Abstract: To promot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s an inevitable requirement for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alent supply and enhance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and potential of students’ career development in the new development stage. In the context of shifting from an extensive expansion development model of “supporting investment” based on external resource input to an intensive quality development model of “supporting intelligent” based on deep integration of resources, this paper elucidates the threefold dynamic mechanisms for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fo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Additionally, it is proposed to promote the spirit of model workers to enrich the value dimension of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for vocational students. Based on the research above, it is proposed that integration of specialization and innovation education is an effective path for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fo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Accordingly, the following policy recommendations are put forward: deep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cultivating teachers’ awareness of and capabilities in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enhancing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entrepreneurial practice abilities through production practice platforms; building an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ecosystem.
Keywords: integration of specialization and innovation education;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創業是增強經濟活力、促進經濟發展的巨大引擎,在穩就業、保民生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也是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重要任務,是增強高職學生就業競爭力,提高高職院校就業質量的必然要求[1]。培養具有創業意識、創業思維、創業精神、創業意愿、創業能力和創業實踐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一系列育人實踐活動,貫穿于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全過程。《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支持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為新發展階段高職學生創業教育高質量發展做出了頂層設計和系統規劃。面對新經濟、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對人才素質的新需求,高等教育普及化后應屆高職院校畢業生規模的持續擴大,以及當前形勢下高職學生就業心態、職業規劃、擇業方向和擇業空間發生的新變化,高職院校應重新審視創業教育的本質、特征和內涵,創新高職學生創業教育的理念、機制、方法、路徑和評價標準,增強高職學生創業教育的實效性,服務高職學生畢業后不確定的職業發展和終身學習的需要。
一、高職學生創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是時代需求
以“扶資”為特征的外延式發展為高職學生創業教育提供了必要的條件保障。
所謂“扶資”是指政府、高職院校和企業等主要利益相關主體為推動和扶持高職學生創業教育,在政策、資金、師資、課程、實踐、平臺、服務等方面的資源性投入。我國高職學生創業教育具有鮮明的政策導向特征。2002年,教育部即推動在清華大學、西安交通大學等9所高校開展大學生創業教育試點工作。以2010年《教育部關于大力推進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和大學生自主創業工作的意見》為標志,高校創業教育進入了全面推進階段。各級政府陸續出臺了一系列降低市場準入門檻、提供小額信貸資金、減免小微企業稅收、開展創業技能培訓和信息服務等扶持政策。高職院校也加大了創業教育的投入,采取了組建創新創業學院等組織機構、培養專職創業教育師資隊伍、開設創業類課程、加大對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等各類創業競賽的激勵、依托科技園(產業園、眾創空間)等孵化平臺支持高職學生創業實踐等具體舉措。產教融合是高職院校發展的天然優勢。諸多企業從自身發展需求出發,將高質量人力資源選拔和培訓工作前移,通過深度參與高職學生創業教育方案制定和課程教學、共建共享高職學生創業實踐實訓平臺等形式,主動參與高職學生創業教育。經過近20年的快速發展,我國已經基本形成了較為完善的高職學生創業教育體系。
高職學生創業教育不僅要“扶資”,更要“扶智”,即轉向激發高職學生創業主體性、主動性和自覺性,增強高職學生創業能力的內涵式高質量發展。所謂“扶智”,是指以高職學生成長發展為中心,通過一系列有效的教育活動,引導高職學生樹立正確的創業價值觀和創業精神,培養堅韌不拔積極樂觀的創業心理,增強高職學生創業所需的專業知識、創新實踐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鼓勵高職學生積極參與創業實踐。創業是具有強烈自主意識特征的個人主體行為,“扶智”解決的是高職學生“愿不愿”創業和“能不能”創業的問題,實現由“授之以魚”向“授之以漁”的轉變。隨著高職學生創業教育開展的廣度和深度不斷加大,高職學生創業教育的實效性評價也逐步展開。調查顯示,我國高職學生創業率大幅度低于歐美等國,創業型企業存活率不高,高職學生創業行為和創業教育關聯度不強,這反映出高職學生創業教育“扶智”的必要性和緊迫性[2]。《意見》明確提出要建立以創新創業為導向的人才培養模式,因此高職院校作為高職學生創業教育主要實施者和經濟社會發展所需要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力資源主要供給者,要加快《意見》精神的落細、落小、落實,積極開展對高職學生創業教育“扶智”的探索和實踐,促進高職學生創業教育的高質量發展。
二、高職學生創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三重動力機制
(一)創新驅動發展對高素質勞動力的需求是高職學生創業教育的強勁拉力
當前,世界正處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中國成立70余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40余年來,我國經濟快速發展,建成了世界上最為完整的工業體系,成為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是要大力發展新質生產力,實現從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轉變,從全球產業鏈的低端向中高端轉移,必須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而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我國眾多勞動力密集型、資源密集型低端產業大量向海外轉移,國內企業也加快產業升級改造,對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強烈。新經濟、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的蓬勃發展催生出了一系列新的勞動形式和職業需求。這就為高職學生創業提供了廣闊的需求側空間。因此,高職院校要在高職學生創業教育中加強和產業的聯系,深化新質生產力要素的引入,增加高職學生對產業發展趨勢和行業發展需求的認知和了解,為在校高職學生的職業規劃提供明確的創業導向,推動高職學生主動參與創業教育,有意識地培養自我的國際視野、創業意識和創業能力。
(二)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是高職學生創業教育的有效推力
“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等教育的根本性問題。加快開展高職學生創業教育是高職院校回答這一問題的具體形式。社會需要什么樣的人才,高職院校就要培養什么樣的人才,這就推動了高職學生創業教育的發展。一方面,高職院校要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面向新經濟、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發展持續提高創業型人才供給的規模;另一方面,高職院校創業型人才培養的質量反過來也影響著產業升級的效率。因此,高職院校要敏銳把握、跟蹤社會在人才需求方面的變化和方向,及時調整人才培養的結構,增強對社會人才需求的適配度,避免出現供給側和需求側的錯位。
(三)人的全面發展要求是高職學生創業教育的內生動力
馬克思在其經典著作《資本論》中指出:“大工業的本性決定了勞動的變換、職能的更動和工人的全面流動性”“用那種把不同社會職能當作互相交替的活動方式的全面發展的個人,來代替只是承擔一種社會局部職能的局部個人”[3]。新經濟、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的發展,使得高職學生在畢業后職業發展過程中的不確定性增加,對其職業發展核心競爭力和潛力提出更高要求。這就是所謂的流動的、液化的現代性。高職學生是創業教育的主體,也是創業的主體。雖然促進就業是高職學生創業教育的直接效果,但是高職學生創業教育最終是為了實現高職學生的人的全面發展。這是教育的價值所在,也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產物。高職學生創業教育是在高職院校場域內通過創業教育實踐培養高職學生創業意識、創業精神和創業能力。傳統的高職學生創業教育,一方面以高職學生創立企業為目標,以結果論成敗,造成了“有創業,無教育”的負面現象;另一方面專注于理論學習,紙上談兵,忽視了在創業實踐中的培養和鍛煉,出現了“有教育,無創業”的低效現象。因此,高職學生創業教育要回歸教育的本質屬性,通過實現高職學生的人的全面發展激發高職學生創業的內生動力,形成“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良性局面。
三、勞模精神是高職學生創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價值引領
勞動創造了人、人類社會和歷史,是財富的源泉,是通向成功的必由之路。《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明確提出高等學校勞動教育要“使學生增強誠實勞動意識,積累職業經驗,提升就業創業能力,樹立正確擇業觀,具有到艱苦地區和行業工作的奮斗精神,懂得空談誤國、實干興邦的深刻道理”。創業本質上是勞動的表現形態之一,高職學生創業教育是高職院校勞動教育的具體載體和應有之義[4]。高職學生創業有著實現個人理想和價值追求的積極一面,同時也有追求個人財富的功利一面;當創業過程中遇到困難和挫折的時候,容易產生消極情緒,遇難而退,抗逆力和承壓能力弱。2021年9月,勞模精神成為首批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之一。高職學生創業教育高質量發展首先要大力弘揚“愛崗敬業、爭創一流,艱苦奮斗、勇于創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獻”的勞模精神,堅持正確的價值引領。
(一)有助于深化高職學生創業教育的價值
受傳統觀念的影響,高職學生創業被視為在無法獲得相對穩定的工作崗位之后的無奈選擇。部分高職院校也將高職學生創業教育片面地視為促進就業的工具性政策之一。大力弘揚勞模精神,一則,能夠為創業正名,重塑創業者的勞動者光榮身份,鼓舞高職學生創業的信心;二則,能夠將個人的創業主動融入各行各業勞動者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共同的勞動之中,升華創業的價值;三則,創業過程中,特別是在初始階段,難免遇到政策、資金、人員、管理等各種各樣未知的風險、困難,弘揚勞模精神能夠鼓勵高職學生堅守創業夢想,艱苦奮斗,走向成功;四則,創業成功后,能夠自覺愛惜勞動成果,淡泊名利,回饋社會,促進共同富裕。
(二)弘揚勞模精神要融入高職學生創業教育全過程
勞模精神既是無數勞動模范的優秀品質和巨大貢獻的高度凝練和真實寫照,也蘊含著豐富和生動的創業教育意蘊。弘揚勞模精神,不能做簡單的概念闡釋和灌輸,要融入高職學生創業教育全過程。一方面通過勞模精神報告、勞模面對面等形式讓高職學生認識勞模、了解勞模及認同勞模;另一方面要把高職學生創業教育過程作為弘揚勞模精神的場域,將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結合,在創業課程教學、創業實踐等環節有意識地融入勞模精神,使得高職學生能夠認識到勞模精神并非高不可攀,很多力所能及的事情都能夠踐行勞模精神。最后,還是要以高職學生創業教育過程中的實際表現作為弘揚勞模精神成效的檢驗標準,避免知識化和分數化的評價考核傾向。
(三)在高職學生創業教育實踐中豐富和發展勞模精神
習近平總書記2015年4月在慶祝“五一”國際勞動節暨表彰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大會上的講話指出:“在我們社會主義國家,一切勞動,無論是體力勞動還是腦力勞動,都值得尊重和鼓勵;一切創造,無論是個人創造還是集體創造,也都值得尊重和鼓勵。”勞模精神是鮮活的,有著豐富的生活化的表現形式。高職學生創業實踐也有踐行勞模精神的先進典型。高職院校要及時從高職學生創業教育實踐中選拔和樹立具有示范意義的創業典型,并廣泛宣傳,增強高職學生對勞動模范的親近感。同時,也為勞模精神注入新時代內容,增強勞模精神的生命力。
四、基于專創融合的高職學生創業教育高質量發展路徑
2021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職業教育大會上指出,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職業教育前途廣闊、大有可為。當今世界的競爭就是高素質人才的競爭,我國要實現從人力資源大國向人力資源強國的轉變,高職院校承擔著重要的責任。一方面,就實踐層面而言,我國高職學生創業目前還多集中于餐飲、娛樂、銷售和互聯網領域,與專業關聯度不高,技術含量與創新性不強[5]。另一方面,我國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政策長期存在的工具理性和價值理性之間沖突導致政策的實效性不佳[6],往往在畢業生就業困難之際,創業教育就會受到較高的關注;最后,高職學生創業教育資源性投入的紅利空間日益減小,繼續增加投入的難度加大;產教融合機制制約性環節尚未完全打通,結構性矛盾依然存在,企業參與積極性得不到保障;在高職院校教學改革過程中,培養方案規定學時整體壓縮,創業教育課程比例增加空間有限。因此,高職學生創業教育高質量發展要突破對于資源性投入的過度依賴,通過高職學生創業教育和高職學生專業教育的融合發展實現資源的共建共享和有效利用。專業教育也要充分認識到高職學生創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是實現高職學生全面發展的新的育人理念,是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導向,積極參與高職學生創業教育實踐中。
(一)深刻挖掘高職學生專業教育中的創業元素
專業教育貫穿于高職學生人才培養全過程,也是高職學生人才培養的主干,已經形成了完整的培養方案、師資隊伍、實踐實訓平臺和考核評價體系。要準確、完整理解和認識勞模精神,將勞模精神細化分解為一系列具體的表現形式,并在專業教育資源中明確恰當勞模精神表現形式的支撐知識點、案例,完成勞模精神在高職學生專業教育的融合,繼而以勞模精神為中介,促進高職學生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的融合。這種融合不是生硬的“夾砂”式的組合,而是“潤物細無聲”式的滲透。專職創業教育教師和兼職企業管理人員對于創業的理解更為深刻、全面和具體,因此要在挖掘高職學生專業教育中的創業元素方面發揮輔導作用,增強這一工作的效果,為專業課教師更好參與高職學生專業教育提供豐富素材。
(二)增強專業課教師開展創業教育的意識和能力
專業課教師是專業教學中的主導,其教育理念、教學水平、實踐經歷等對于教學質量和高職學生實現知識向能力的轉化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受到傳統學科專業思想的影響,部分專業課教師只是將高職學生創業教育視為就業部門解決就業困難的輔助手段,并非教師的主業,甚至認為高職學生創業教育是對專業教育的一種干擾。而多數專業課教師缺乏創業經歷和認知,這些都制約了高職學生創業教育的專創融合[7]。因此,要在新進專業課教師入職教育和崗前培訓過程中補充創業教育內容,在職稱評審標準和聘期考核任務增加專業課教師指導高職學生創業競賽實踐要求,鼓勵教師赴企業掛職鍛煉和參與生產實踐,補足專業課教師創業意識和能力短板,使其成為高職學生創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三)依托專業生產實踐平臺提升高職學生創業教育實效
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方針。馬克思將生產勞動同智育和體育的結合視為造就全面發展的人的唯一辦法。高職學生參與專業生產實踐是培養方案的必修要求,是高職學生勞動教育的主要形式。因此,高職學生創業教育要依托專業生產實踐平臺,促進高職學生對于創業知識的理解、內化,進而提升創業能力,同時檢驗高職學生創業教育成效。專業課教師要注意在生產實踐過程中有意識引導高職學生對自我創業能力的反思。專業課教師還要積極吸納高職學生參與產品技術攻關項目,特別是校企合作項目,增強高職學生對于企業生產管理運行的認知,以及解決企業生產管理實際問題的能力。參加創業競賽對培養高職學生創業能力具有積極正向作用,專業課教師要通過項目牽引指導高職學生參加各級各類創業競賽,構建高職學生知識認知向知識應用的橋梁。
(四)構建生態系統實現高職學生創業教育可持續發展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指出,我國已經進入了新發展階段。高職學生創業教育的環境、理念、對象、內容和評價標準等要素都發生了深刻變化。當前政府、高職院校、企業、教師和學生等主體的訴求并不一致,難以形成合力;創業課程的數量和質量不能滿足要求,尚未覆蓋全體學生;師資隊伍結構不合理,教師創業課程教學能力有待提升,教學方法有待改進;高職學生創業教育供給單一,不能滿足學生多元化、多層次需求;學生對于創業的理解存在偏差,參與創業的動力不足。這些都是高職學生創業高質量發展亟待解決的問題。高職院校作為高職學生創業教育的主要場域,要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為指導,加快營造自組織、自適應、自發展的高職院校創業教育生態系統,構建高職學生創業教育可持續發展的長效機制。為此,高職院校要統籌協調好校內外優質資源,圍繞高職學生創業教育,聚焦高職學生創業能力提升,做好頂層設計和系統規劃,激發各主體內生動力;鼓勵教師提高創業教育教學能力,創新方法、手段,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服務學生全面發展和多層次、多樣化創業需求;引導學生轉變思想觀念,激發學生興趣熱情,積極參加創業實踐,全面提高創業能力;開展形式多樣、卓有成效的創業校園文化建設,形成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的高職學生創業體系。
五、結束語
2024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體學習時間強調要“鼓勵青年投身重點領域、重點行業、城鄉基層和中小微企業就業創業”[8]。高職院校作為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重要力量,要以勞動教育為思想引領,以專業教育為依托,以學生發展為價值導向,加快形成系統合力,聚集優質資源,深入對接新業態、新模式、新產業,不斷提升創業教育內涵質量,實現高職學生更充分更高質量就業。
參考文獻:
[1]胡伏湘,崔德明,韓燕平.高職“三階三層”創新創業教育體系研究:基于現代商貿服務類專業的實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2(23):58-64.
[2]蘇克治,宋丹,趙哲.大學創新創業教育的邏輯構成、現實困阻與長效機制[J].現代教育管理,2022(3):40-47.
[3]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13.
[4]張瑞,陳坤.論大學生勞動教育與創業教育的融合發展[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2(6):79-80.
[5]賀騰飛,劉文英.創新創業教育高地建設的現實困境與發展策略[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22(8):43-49.
[6]趙慶年,曾浩泓.工具理性向價值理性的回歸:大學生創業教育政策的價值沖突與平衡[J].現代教育管理,2022(5):36-45.
[7]黃兆信,黃揚杰.復雜系統視角下高等學校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J].教育研究,2022(8):110-120.
[8]郭錦輝.把青年群體就業作為重中之重[N].中國經濟時報,2024-06-07(1).
基金項目:本文系2023年陜西省本科和高等繼續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基于課程群建設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課模式研究”(編號:23BY194)、西安交通大學城市學院2020年度校級重點科研項目“習近平勞動觀視域下新時代大學生勞動教育研究”(編號:202002Z04)階段性成果
作者簡介:常媛(1982—),女,漢族,陜西延安人,西安交通大學城市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高等教育。
(責任編輯:楊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