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說課作為一種檢驗教師教學能力與基本素養的教研活動形式,不僅能夠提高課堂教學效果,還能促進教學探討。研究基于參加“2024年浙江省中小學體育與健康教學活動評審”中說課項目的所思所感,嘗試采用預告開頭、線性整理、歸納共性、三點論述等策略實現對說課的有效改進,提出說課模板改進策略,探索體育說課模板設計的合理性與實踐性。具體以水平五(高一年級)《足球運球組合技術及運用》模塊教學的第2課時(體能維度)《足球運球突破練習方法2:邊路進攻回傳反切二過一配合》一課為例,針對說課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解決策略,提出改進建議。
關鍵詞:說課;體育課堂;教學形式
中圖分類號:G807.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4-7662(2025)01-0052-02
說課作為一種教研形式和教師專業發展的載體,聚焦于教師知識、師生行為和課堂教學等諸多方面,是對有效教學的實施,也是教師能力與素養的綜合體現。
除常規體育說課內容,筆者增加了關鍵問題、“1+3”問題鏈[1]、評價反思等內容。說課類型可分成兩大類:實踐型說課,是針對某一具體課題的說課,注重的是教學過程與依據,由說教材、說教法、說流程組成;理論型說課,是針對某一理論觀點的說課,注重的是自己的觀點,由說觀點、說實例、說作用組成。筆者的說課基于以上說課類型的融合,是以實踐型說課為主體框架,利用理論型說課觀點、事例為內容補充的組合式說課模板形式。
筆者通過預告開頭、線性整理、歸納共性、三點論述等策略改進說課內容模板,不僅方便記憶,同時也能更快捕捉到說課中的不足,以便及時補充與完善。接下來筆者將逐一對說課的框架、內容、細節改進等進行闡述。
一、清晰闡述開始
說課開場需要具備說課對象、問候語、自我介紹一些基本元素,除此之外還需要水平段、內容、課時以及人數等信息。筆者將內容、學生人數以及分組預先告知,提出本堂課著重解決什么問題,提升學生哪方面的能力,讓聽課教師大致了解本課內容。在模塊、課時之后標注三維度(技術、體能、運用)模塊構建,體現模塊教學的系統性和連貫性,也讓聽課教師知道授課所處模塊位置、作用、關系等。
二、線性表述思想
表達較寬泛是體育教師在說指導思想時最易出現的問題。筆者將課程改革的重要時間節點與推進時間進行整理,并精煉指導思想,明確緊跟國家文件、思想下孕育的符合地方實情可操作、有實效、易推廣的改革思想,如,“在現行課程標準理念指導下,堅持以人為本、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構建結構化教學內容,實現‘學、練、賽’一體化,旨在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歸納共性問題
說教材分析時,由于內容數量龐大,歸納總結與固定模板尤為重要。教師需要尋找不同教材之間的共性,再結合案例中容易出現的問題進行設計,如,由于學生具有傳接球不及時、跑動路線不明確等問題,所以需要通過固定路線練習、創設二過一真實情境等方法解決;由于學生易出現的問題與動作技術、協同配合、心理狀況、場地器材等因素相關,通過整合教材,能更系統地闡述觀點;還可針對學生的速度、靈敏、協調等身體素質,提升學生創造進攻時機與空間的戰術意識。以上內容針對三大球可直接借用,其他項目需要針對項目特征稍作修改。
四、緊密結合學情
學情分析劃分按照已有基礎、身心特點、個體差異等進行設計更符合記憶與理解。以《足球運球突破練習方法2:邊路進攻回傳反切二過一配合》一課為例,圍繞已有基礎可以闡述:先前已學習單一內容——“在足球運球突破模塊的第3個課時已學習了足球踢墻式、斜傳直插、直傳斜插等二傳一配合內容,掌握了二過一戰術意識和運傳球基礎能力”;根據學生的身心特點可闡述:“學生仍處在生長發育期的末段,模仿能力強,對對抗性球類感興趣,喜歡多人的技戰術配合挑戰與比賽”;針對學生的個體差異可闡述:“在二過一配合的戰術中時機與路線的把握上還存在認識上的不足,通過學習能夠達到傳球時機準確、擺脫起動快速、路線跑動合理”。
五、明確呈現目標
在說教學目標時可按照浙江省教學設計進行設計,定性標準下量化指標,與評價精準化相呼應。在實際操作中,針對學生練習標準更應具有指向性,為之后的比賽與評價提供準確依據。除3個目標外還應探索學生如何能夠將所學的體育知識與技能遷移到日常生活中,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如,《足球運球突破練習方法2:邊路進攻回傳反切二過一配合》一課中,可表述為:小組練習比賽中能夠說出回傳反切、踢墻式等二過一配合技術名稱;了解比賽規則(越位);二過一練習的注意事項;在多人小組邊路進攻練習比賽中,進攻隊員踢完回傳球后利用假動作快速反插到防守隊員的身后接隊友準確到位的傳球完成中路有效射門15次以上,培養學生快速移動、準確傳球以及創造進攻時機的能力;培養學生小組間的團隊配合意識和敢于對抗的精神。鼓勵學生在練習和比賽中發揮創新思維,嘗試新的動作組合和戰術策略,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也正是說課稿的核心。同時挖掘本課的育人價值。
六、進階設計問題鏈
筆者基于《足球運球突破練習方法2:邊路進攻回傳反切二過一配合》一課,設計了“1+3+1”問題鏈(1個基本問題、3個子問題、1個探究問題,表1),著重闡述“學練三個一”與問題設置間的關系,在思考過程中將提出的問題與教材之間建立聯系。
七、設計多樣方法
為了達到教學目標,需要采取多種教學方法。說課需要與教材分析一樣,深入了解本節課教學目標以及具體解決的實際問題,剖析教學方法使用的意圖與意義。筆者以采用問答法為例,通過“1+3”問題鏈(1個基本問題、3個子問題)的設計,引導學生或同伴發現傳接球時機不準的問題,并尋找解決傳球落地點與接球隊員跑位路線的方法,提升傳接球與跑位能力,運用此方法,不僅闡述了該教學方法在課堂中如何操作,還說明了方法目的導向,指向性更明確,針對性更強。
八、先總后分結構化
教學流程是整個說課中的核心內容,不僅要包含整個教學流程的介紹、任務設置、問題設置、學練標準、評價方式等,還需說明設計“學練三個一”的邏輯以及預設遇到的問題與解決思路??紤]到內容的重要性及時間分配,先構建一個總的框架,將所設置的“學練三個一”進行整體說明,隨后逐一分解闡述。在闡述“學練三個一”的過程中有一個評價設置的問題,如果是內容熟悉可以在每一個環節后面說明:“練習完成后,小組成員根據小場地的2VS1輪流練習,通過回傳反切二過一配合完成15次以上”,這種評價涉及了組內、小組、小組長等評價。如果是新內容或者時間較緊張,可以后期總結說明,如,“利用任務評價單在單一、組合、游戲與比賽中根據學練標準、練習次數、體育品德進行組內評價、小組評價、小組長評價和教師評價,針對傳接球時機不準,跑位路線不合理進行追問、思考與解答,體現評價精準化”。同時,為了進一步提升學生適應多種比賽情境的綜合能力,將“學練三個一”中的游戲與比賽映射到單一、組合甚至是準備部分、放松部分,可設計為“準備環節設置搶斷球內容,提升連續傳固定人的準確度,目的是熟練球性固定擊球力度與方向”。在基本部分靈活運用不同場景進行組內、組間等的練習、展示與比賽,展現教師對教學組織小組化多角度式理解,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和合作精神;在“學練三個一”中設置階段問題,通過教法學法的問題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思維活力;通過定量與定性結合實時評價、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并提供有針對性的反饋。按照先總后分的結構進行說課,條理更加清晰。
說課除了內容設計外,還與教師說話的語速、語調等有一定的關系。一般情況下,每秒4~5個字,每分鐘240~250字。因此,在平時練習過程中,說課稿字數并不是越多越好,適配自身的說課稿才是最適合的。同時說課時表情微笑、手勢的恰當使用、站姿形象自然、過渡語段的自然銜接等,同樣都是說課打分影響因素。
參考文獻:
[1]王滿意,何魯偉,李鼎佳.體育課堂教學中“問題鏈”的設計原則與實施策略[J].中國學校體育.2024,43(5):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