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思維地圖作為一種可視化教學工具,能夠有效解決聾生英語學習中因聽覺缺失導致的詞匯關聯弱、語篇邏輯梳理困難、文化理解障礙等問題。聾校英語教師可將思維地圖融入閱讀教學的讀前、讀中、讀后環節,以此實現知識的系統化呈現和思維的可視化表達,助力聾生深入理解文本內容,推動其思維品質提升。
【關鍵詞】 思維地圖;聾校;英語閱讀教學;思維品質
【中圖分類號】 G762
【作者簡介】 辛爽,博士研究生,陜西師范大學陜西教師發展研究院(西安,710062),西安市第二聾啞學校(西安,710043);孫堅,教授,陜西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西安,710062)。
2007年教育部頒布的《聾校義務教育課程設置實驗方案》規定,各校可根據不同地區和聾生實際選擇開設外語課程。聾生在英語學習中面臨多重挑戰:其一,詞匯記憶主要依賴視覺編碼,傳統線性教學難以幫助聾生建立有效的語義網絡;其二,閱讀理解存在邏輯梳理困難等問題;其三,文化背景差異加大了文本深層含義的解讀難度。思維品質是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反映學生在理解、分析、比較、推斷、批判、評價、創造等方面的層次和水平[1]。聾生獲取知識主要依賴視覺信息,其圖形創造力水平甚至好于健聽學生[2]。已有研究表明,將文章的脈絡用圖式表現出來,對聾生理解文章內容有一定的幫助[3]。思維地圖是海勒博士開發的一種可視化工具,包括圓圈圖、氣泡圖、雙氣泡圖、樹形圖、括號圖、流程圖、復流程圖、橋形圖等8種形式[4]。聾校英語教師可將思維地圖運用于英語閱讀課的讀前、讀中、讀后環節,使知識系統化、思維可視化,從而幫助聾生更深入地理解文本內容,促進聾生的思維品質更好地發展。
一、讀前活動,為閱讀做好知識和語言準備
讀前活動是指在正式閱讀文章前開展的活動,其目的是激活聾生大腦中相關的先備知識,進而建立與文本主題相關知識的聯系。聾生缺乏對詞匯的聽覺編碼,導致詞匯提取效率低、語義網絡松散。在讀前環節,教師可利用思維地圖的視覺屬性,幫助聾生建立詞匯與主題的強關聯,從而激發聾生的學習興趣,為閱讀做好知識和語言準備。
(一)圓圈圖:鏈接背景知識,彌補詞匯聯想短板
圓圈圖適用于下定義或頭腦風暴,繪圖時將描述對象或觀點寫在中心圓圈內,并在圓圈帶內書寫與之相關的信息[5]。聾生可運用圓圈圖,通過書寫與話題相關的詞匯來建立與語篇的鏈接,積累相關詞匯。這樣能夠調動聾生的學習積極性,引導他們自主建構知識。以九年級教材Unit 2 I think that mooncakes are delicious! Section A中的Full Moon,Full Feelings閱讀課為例。在上課之前,教師給聾生布置了一個任務:在圓圈圖中寫或畫出與Mid-autumn Festival相關的物品、人物、單詞,并在課堂上展示。這一任務將零散的詞匯整合為可視化語義集群,補償聾生因缺乏語音輸入導致的詞匯聯想不足。聾生在回憶與中秋節相關的事與物的過程中鍛煉了信息提取能力。
(二)氣泡圖:尋讀特定信息,強化信息定位
聾生在尋讀時常因文本密度高而遺漏關鍵信息。氣泡圖能夠聚焦核心概念,將文本信息分層呈現。繪圖時在中心圓內寫上描寫對象,在外圓內寫上描寫對象相關的詞語或句子。在讀前活動中,教師可利用氣泡圖展示文章的特定信息,訓練聾生掌握尋讀的方法。同時,利用氣泡圖簡化提問方式,減輕聾生認知負荷。以九年級教材Unit 2 Section B中的The Spirit of Christmas閱讀課為例,教師指導聾生通過填充氣泡圖來快速尋找圣誕節的日期、象征、活動以及相關的故事(見圖1),以培養聾生提取和歸納關鍵信息的能力,減少反復回溯文本產生的認知消耗,提升閱讀流暢性。聾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深入了解圣誕節,認識到不同文化的多樣性和差異性。
二、讀中活動,強化文章內容理解
讀中活動重點關注文章內容理解而不是閱讀過程。教師可利用思維地圖,引導聾生深入剖析文章內容,梳理文章的結構與邏輯,從而強化對文章的理解,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主旨、細節以及內在聯系。
(一)括號圖:總結段落大意,理清邏輯關系
括號圖主要用于呈現整體與部分的關系,把被分析的對象寫在大括號左邊,在大括號的右邊依次逐級拆分對象。聾生在面對篇幅冗長且結構復雜的文本時,容易出現畏難情緒,難以精準識別并把握關鍵信息。在英語閱讀教學中,括號圖可用于梳理文章框架結構,幫助聾生理解文章主要內容。以九年級教材Unit 1 Section A中的How I Learned to Learn English閱讀課為例,教師引導聾生利用括號圖對語篇內容進行歸納總結,概括段落大意,并進行拓展小練筆“How Can We Learn English Well?”,用括號圖梳理出寫作要點。圍繞語篇內容整體理解和簡要概括主要內容,能夠有效培養聾生的語言習得能力。
(二)流程圖:呈現文章脈絡,掌握敘事邏輯
聾生對時間順序和因果關系的理解易受語言抽象性干擾。在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帶領聾生了解文章的脈絡,辨識信息之間的關系,把握語篇的整體意義。將事件發生的過程或者主要程序寫在流程圖的方框內,可以清晰地呈現文章的脈絡。初中英語教材中敘事文章占很大比例,流程圖的運用能夠簡化閱讀理解。在Full Moon,Full Feelings閱讀課中,教師準備好流程圖,讓聾生以填空的形式完成對嫦娥奔月這一故事的梳理(見圖2),學習shoot down、lay out、fly up to等常用的詞語搭配。在聾生完成任務后,要求聾生自主畫出流程圖,將文字轉化為記憶鏈,強化對敘事脈絡和動詞搭配的雙重掌握,實現對文章的深入解讀。
(三)雙氣泡圖:分析比較異同,提升對比分析能力
聾生抽象邏輯思維發展速度緩慢,雙氣泡圖可用于比較事物的異同,使“對比”可視化,幫助聾生在對比分析中提升邏輯思維能力。在繪圖時,把兩個比較對象放在兩個中心圓中,共同點寫在中間與兩個中心圓相連的圓里,不同點寫在只與一個中心圓相連的圓里。八年級下冊Unit 2 Section A中的Students Who Volunteer一文主要介紹了同一學校的學生Mario和Mary去做志愿者的經歷,分別比較了兩人的愛好、志愿項目、對志愿活動的態度等。在聾生閱讀完文章后,教師要求聾生利用雙氣泡圖,比較Mario和Mary做志愿者時的異同。一方面,培養聾生從文章中提取、歸納關鍵信息的能力;另一方面,幫助聾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形成積極向上的情感態度。
三、讀后活動,深化對文章內涵的思考與感悟
讀后活動在聾生理解文章內容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化其對文章內涵的思考與感悟。聾生因語言表達受限,易陷入表層理解,難以開展深度思辨。思維地圖通過結構化框架引導邏輯輸出,能推動聾生思維從“記憶”向“創造”躍遷。教師可以組織聾生開展多種形式的讀后活動,如討論、復述故事、角色扮演、寫作等,以鞏固閱讀成果,拓展思維深度。
(一)樹形圖:闡明議論觀點,培養深度思辨能力
聾生可以借助圖形組織語言,突破口語表達的限制,系統訓練思辨能力。樹形圖用于分類,能夠清晰呈現觀點。以八年級下冊Unit 3 Could you please clean your room?教學為例,在完成閱讀后,教師引導聾生就是否應該做家務展開討論,利用樹形圖分組寫出正反觀點,并進行辯論活動。聾生對正反觀點進行概括,學習從多個角度辯證地看待事物和分析問題,有效培養了思辨能力。在辯論活動中,聾生針對語篇內容或觀點進行合理質疑,發展了批判型思維。
(二)橋型圖:進行類比推理,清除跨文化障礙
文化差異是聾生理解英語文本的隱性障礙。橋型圖主要用來進行類比和類推。類比的作用是通過描述類似事物的特征來突出刻畫本體事物的特征,從而使本體事物更易理解。例如,Birthday Food Around the World一文介紹了世界各地慶祝生日時的不同飲食文化:在中國,吃面代表長壽;在國外,蛋糕上的蠟燭寓意幸運。教師利用橋型圖比較中外過生日時的飲食習慣(見圖3),并對比分析句子“In China ,the long noodles are a symbol of life”和“In the UK,people sometimes put a candy in a birthday cake.The child with the candy is lucky”,幫助聾生更好地理解as的語法知識點,加深對文化差異的理解,實現語言知識與文化內涵的雙重內化。
綜上所述,將思維地圖應用于聾校英語閱讀教學,能夠豐富讀前、讀中、讀后活動,激發聾生的英語學習興趣,降低聾生的認知負荷,幫助聾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思維地圖的應用絕非簡單的工具移植,而是基于聾生認知特點的教學重構,通過視覺編碼將抽象語言轉化為可操作的思維框架,既補償了聽覺通道的缺失,又發揮了聾生的圖形認知優勢,促進其思維品質進一步提升。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5.
[2]Stanzione C M, Perez S M, Lederberg A R. Assessing aspects of creativity in deaf and hearing high school students[J].Journal of Deaf Studies and Deaf Education,2013(2):228-241.
[3]鄭曼.聾生可視化教學資源研究[D].開封:河南大學,2013.
[4]Hyerle D.Thinking maps as tools for multiple modes of understanding[D].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Berkeley,1993.
[5]朱慶萍.思維地圖應用于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的有效性研究[D].蕪湖:安徽師范大學,2021.
(責任編輯:黃春露)
【基金項目】 本文為陜西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一般課題“核心素養下聾生英語教學研究”(SGH22Y0048)、陜西師范大學教師發展研究院研究生創新基金項目課題“思維地圖在聾生英語課堂教學中的實踐探究”(2022YJBYB021)的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