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現代學徒制涉及政府、行業、企業、學校多元利益主體,識別、分析以及管理現代學徒制的利益相關方是推動現代學徒制發展的重要手段,在現代實施的過程中應注重不斷完善和改進。本文分析了實施現代學徒制過程中遇到的瓶頸,運用利益相關方以及P—D—C—A循環質量控制理論等管理學的方法探索了現代學徒制的實施路徑。
關鍵詞:現代學徒制;利益相關方;P—D—C—A循環
引言
《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等文件先后明確提高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質量是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基本任務。現代學徒制作為職業教育領域高技能人才培養的成功范式,在社會上廣受歡迎。現代學徒制的利益相關者眾多,雖然強調多主體、多部門協同管理,但因其實施過程復雜,還存在諸多管理不到位的地方。與其他人才培養模式相比,現代學徒制的人才培養質量更加難以把控[1]。為了保證現代學徒制的實施效果,高職院校要積極探索“邊推進、邊診斷、邊改進、邊提升”的建設思路,運用利益相關方和P—D—C—A循環等管理學的方法,持續提升現代學徒制教學的工作質量,使其不斷完善和改進。
一、當前學生在實施現代學徒制過程中遇到的瓶頸
現在很多學校已經實施了現代學徒制,但是在實施的過程中由于種種原因,無法有效兼顧企業的利益、訴求,不能充分地調動企業主動參與到現代學徒制的建設中;另外根據調研發現部分學生思想觀念守舊,不愿去參加現代學徒制,認為只有在學校才能學到知識,參加現代學徒制就是把自己推向社會,成為賺錢的機器,并不是在學習;對于現代學徒制的考評結果運用及反饋改進缺乏系統性[2]。
二、利益相關方研究
(一)利益相關方識別
利益相關方是指能影響項目決策、活動或結果的個人、群體或組織,以及會受或自認為會受項目決策、活動或結果影響的個人、群體或組織[3]。本文作者通過SIPOC流程法,通過專家判斷、小組會議、頭腦風暴、頭腦寫作、焦點小組討論等形式對利益相關方進行了識別。通過SIPOC方法分析出以下利益相關方:
(1)政府:負責制定現代學徒制的制度,給予政策;(2)學校:根據政府制定的制度、給予的政策,制定學校的現代學徒制方案,推進現代學徒制度;(3)行業協會:根據政府制定的制度、給予的政策給予學校具體執行的意見建議,積極動員企業參與到現代學徒制中,并向社會宣傳現代學徒制;(4)企業:根據政府的政策,積極參與到現代學徒制培養中,并給予反饋評價;(5)學生:根據政府的政策,積極參與到現代學徒制培養中,并給予反饋評價;(6)家長:根據政府的政策,積極動員孩子參與到現代學徒制培養中,并給予支持;(7)教師:根據學校的方案,積極參與到現代學徒制培養中,并給予反饋、評價;(8)社會媒體:根據政府的政策,將現代學徒制培養模式進行宣傳,積極動員全社會了解現代學徒制并參與。
(二)利益相關方分析
通過利益相關方識別,共識別出8個相關方,如何管理這些相關方,讓他們最大程度地參與項目、發揮作用,這就需要對他們的利益影響(利益決定影響)、作用進行分析及排序,并根據結果對相關方進行歸類,便于對不同類型的相關方集中管理。
1.利益影響分析
通過調查及參考相關資料,通常,相關方的主要利益有以下幾類:崗位晉升、獲得經濟利益、提升知名度、提高性價比、為社會做貢獻、獲得影響力[4]。通過調研政府工作人員、某校推進現代學徒制的副院長、某校推進現代學徒制的雙師型教師若干、某地建筑行業協會會長、某地建筑企業公司負責人若干、學生若干,詢問各利益關注點的權重,分別為0.1、0.3、0.2、0.2、0.1及0.1。得出權重后運用加權打分法,對各相關方的利益進行定量分析打分,得出相關方利益分析表,見表1。
由表1可知,影響大的有學校、教師、學生,影響小的有政府、行業協會、企業、家長、社會媒體。
2.作用分析
由于本項目不僅受利益和影響的約束,還要分析各相關方的作用,作用是指相關方參與項目之后,能夠在多大程度上讓項目做出改變[5]。通過訪談各相關方,分析出作用如下:
(1)作用大的相關方
學生:學生可以直接從現代學徒中獲得知識技能提升、學歷提升以及經濟報酬,他們會主動參與此項目,對學生應進行動員、給予約束及監管。
企業:是現代學徒制培養的核心,學生在企業學習的知識技能、就業情況以及安全保障等,直接關乎現代學徒制是否成功。
教師:教師是現代學徒制培養的主體之一,給予學生理論知識的傳授,并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
學校:學校要給予教師實行現代學徒制的支持,制定一些現代學徒制的培養方案,給予根本保證。
政府:企業、學校實行現代學徒制離不開政府的政策、制度。
(2)作用小的相關方
家長:家長主要是起到配合作用,知曉孩子的動態即可。
媒體:主要是向社會宣傳現代學徒制的培養體系。
行業協會:負責向企業宣傳現代學徒制的培養體系,將企業在推進過程中反映的問題反饋給政府、學校。
3.影響作用方格
將影響和作用聯系起來得出影響作用方格。對于影響大、作用大的相關方學校、教師以及學生,應該加以重點管理,積極利用他們參與項目的愿望,充分發揮他們的作用;對于影響小、作用大的相關方,應該令其滿意,引導他們合理地參與項目;對于影響小、作用小的相關方,發揮出他們的作用,花最少的精力監督即可,防止其過分參與。
三、結合P—D—C—A質量控制理論應用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
通過將各個相關方的管理策略以及P—D—C—A戴明環質量控制方法結合起來,有針對性地實施管理策略,現代學徒制的人才培養策略應該注重其實施質量,事前引導制定標準、事中跟進積極反饋、事后總結不斷改進,使其教學質量不斷提升改進重點管理。
(一)重點管理
1.學校
學校主要是在計劃(P)這個過程中,各學校應借鑒各省份各高校的先進做法,探索多元化的培養模式,如現代學徒制訂單班培養模式、現代學徒制成人教育模式、現代學徒制自主招生模式等。
在制定現代學徒制的培養方案時應充分征求行業協會、企業的意見,并考慮教師、企業、學生的切身利益,才能引導教師、企業、學生積極參與到現代學徒制中[6]。特別是對于企業應給予一定的費用支持或搜集企業的用工需求,解決企業用工難的問題,從根本上調動企業參與的積極性。
2.教師
教師主要是在實施(D)和檢查(C)的過程中的理論講授、監督管理以及糾偏者,決定著現代學徒制的實施質量[7]。應從滿足教師的利益入手,化被動執行為主動作為。(1)拓寬崗位晉升機制以及經濟補助,對深入行業一線承擔現代學徒技能培訓的培訓教師,根據其培訓情況在職稱職位晉升時應給予傾斜并給予一定的經濟補助;(2)在行業內認可培訓師,提升教師的知名度,挖掘其社會的責任感、使命感,以自身行動推動社會進步和發展。
同時,教師應該發揮自身的作用,在現代學徒制實施的過程中應嚴格根據培養目標、培養方案(P)對學生進行知識理論、應用技能以及思想政治的教育(D),嚴禁無計劃、不按計劃隨意指導;按月、周或者完成工作任務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檢查(C),檢驗、考核其學習成果,嚴禁將學生交給企業對學生不理不睬;發現問題后,反思發生的原因,及時和學校、企業反饋,并有針對性地調整培養方案(A)。
3.學生
通過利益分析,引導學生明晰現代學徒制的學習目標,以及個人的就業目標:(1)技能提升,獲得職業技能工種認定的機會;(2)通過技能提升,可以獲得相應的經濟報酬;(3)通過現代學徒制可以學到相關的就業本領,熟練掌握職業技能,成為大國工匠,增強職業認同感、增強民族責任感、使命感。
現代學徒制開始階段,指導學生結合職業規劃細化學習計劃(P);實施過程中嚴格按照學校的培養方案以及個人制定的計劃循序漸進地學習(D);按月、周、技能任務點反思自己的學習情況,對沒學會、沒學懂的技能應及時尋求校內或企業導師的幫助(C);根據掌握技能的情況,對自己的目標以及學習計劃進行調整(A)。
(二)引導參與、令其滿意
1.企業
在整個實施以及反饋的過程中起至關重要的作用是企業,但是現狀對于企業而言利益較小,要吸引企業積極地參與進來,并盡量令其滿意,主要有:(1)給予企業一定的政策的優惠,如稅收政策、補助政策、貸款政策等;(2)給聘用企業導師為學校的客座教授,提高其社會聲望;(3)完善培養方案,即招生即招工,培養的是自己公司的員工,而非簡單的幫學校培養大學生,既提高了公司員工的學歷結構、又提升了員工的技能水平。
2.政府
實施現代學徒制,離不開政府的政策支持,政府在制定政策時應充分聽取行業協會、企業、學校、教師以及學生的意見,支持學校探索創新的方案,各級省政府應借鑒不同省份的政策,最大力地給予政策上的支持:如現代學徒制訂單班培養模式、現代學徒制成人教育模式、現代學徒制自主招生模式等。
政府應減少過于細化的行政政策干預,給予導向性引導,為校企協同開展人才培養預留足夠空間;重點推動落實土地、金融、稅收等激勵制度,積極推進產教融合型企業認證工作,切實提升行業、企業參與現代學徒制培養的內生動力。
(三)適度參與
對于家長、行業協會、社會媒體發揮他們的作用即可,防止其過分參與。
四、現代學徒制的實施路徑
在推進過程中事前構建國家資歷框架,基于學歷證書+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等制度設計,推動現代學徒制培養與國家資歷框架相融合。雙方協同制定現代學徒制實施方案,細化、明確雙方在招生、培養、評價各環節的責任和義務,全面落實培養對象的學生、學徒雙重身份,明確不同身份所對應的不同培養主體,在不同階段應承擔的培養職責。完善企業師傅的評價和激勵機制,著力提升企業師傅在育人工作中的參與度。始終鼓勵教師到企業中開展跟班鍛煉,豐富教師實戰經驗,成為行業培訓師不斷推動學校和企業在技術創新、產品研發等方面的合作,擴大企業在現代學徒制培養過程中的受益面。按周、月、技能任務點進行考核,學校教師給予指導,企業根據技能掌握情況調整學生的薪酬。事后根據檢查反饋情況,對方案、計劃進行調整。
結語
綜上所述,現代學徒制作為有效的高技能人才培養模式,其實施涉及多元利益相關方的協同與管理。在當前實踐中,盡管已取得一定成效,但仍存在利益協調難、實施標準化不足、反饋機制不完善等瓶頸。通過利益相關方理論識別與分析,可明確不同主體的影響力與作用,為科學分配資源、優化管理策略提供依據;結合P—D—C—A循環質量控制方法,可在計劃、執行、檢查和改進各環節中實現現代學徒制的持續改進與質量提升。通過重點管理學校、教師與學生,引導企業積極參與,爭取政府政策支持,并適度發揮家長、行業協會及媒體作用的路徑設計,進一步明確了現代學徒制實施中的各環節要點。
本文系云南國土資源職業學院2023年度教師科研基金項目《基于利益相關方和戴明環視角高職現代學徒實施路徑探索》(課題編號:2023YJ18)的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邵堅剛.基于利益相關者理論的職業教育產教融合路徑探析[J].教育與職業,2017,(02):43-47.
[2]楊俊杰.現代學徒制利益相關方分析[D].廣州:廣東技術師范學院,2017.
[3]劉武軍,趙鵬飛,張志.學徒人力資本視域下現代學徒制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0,(24):47-53.
[4]賈文勝,潘建峰,梁寧森.高職院校現代學徒制構建的制度瓶頸及實踐探索[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7,35(01):47-53+119.
[5]謝莉花,余小娟.現代學徒制背景下企業培訓師傅隊伍的定位、問題與要求[J].上海教育評估研究,2020,9(03):12-16.
[6]郭艷芳,康慧玲,張攀攀.高職旅游管理專業學生頂崗實習職業適應的調查研究[J].教育觀察,2019,8(40):108-111.
[7]馬良.“學位學徒制”落地中國的思考與實踐[J].教育家,2021,(05):30-33.
(作者單位:云南國土資源職業學院)
(責任編輯:袁麗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