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順應發展;學生立場;愛的教育
【中圖分類號】G635.1" 【文獻標志碼】C" 【文章編號】1005-6009(2025)12-0038-02
2024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要堅持不懈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實施新時代立德樹人工程。”加快建設教育強國,必須大力實施新時代立德樹人工程,引導青少年學生立報國強國大志向、做挺膺擔當奮斗者。儲玉萍老師的育人理念蘊含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基因,立足于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她的帶班經歷為我們呈現了基于學生立場的諸多典型育人案例。
一、家訪:開啟“愛”的旅程
顧明遠先生說:“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新時代,隨著大數據、人工智能的不斷迭代升級,教師與家長的溝通交流更加便捷了,班主任可以及時掌握學生的情況,然而家訪對于更好地、更有效地關愛學生仍是不可或缺的方式。
走進學生心靈。儲玉萍老師在接班后,先通過問卷調查——“學生內驅力不足的原因調查”,在初步了解學情的基礎上,到學生家里進行家訪。她認為:“家訪是了解學生最快、最便捷的方式,也是教師與家長溝通最好的場所。”她利用周末走進學生家中,并在走訪中了解學生的成長背景和個性特點,走進學生心靈,挖掘適合不同學生的關愛之道。“愛”的發現為更好的“育”指明了方向。
搭建共育橋梁。儲老師堅信,家訪不是推卸責任,不是告狀,更不是向家長“找茬”,而是立足學生立場,搭建家校共育橋梁,為學生健康成長賦能。比如,為了提高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儲老師積極與家長溝通,并與家長達成共識——讓孩子在家中動手做家務。儲老師深知,家不僅是愛的港灣,更是讓學生幸福出發的加油站。
二、陪伴:欣賞“愛”的風景
成尚榮先生說:“幸福不是給予,是創造,關鍵是人際關系,要有大智慧。”處在青春期的初中生,有時把同學關系、師生關系看得高于一切。因此,班主任引導學生正確處理好人際關系顯得十分必要。這對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必備的品格和關鍵能力尤其重要。
接納來自個體差異的美好。平等、尊重、鼓勵是儲老師建立師生關系的第一條路徑。儲老師在去食堂的路上“特意”跟學生并肩走,在就餐時讓學生學會“如何與同桌的人禮貌相處”、學會參與“分餐、擦桌子、拿盤子”等小事。儲老師用她那看似不經意的激勵引導、“特意”的陪伴就餐,讓學生正確認識自己,學會交往。
根植源自共同興趣的崇高。“經師易求,人師難得。”班主任不僅要當有學問的“經師”,更要成為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的“人師”。針對學生的消極情緒,儲老師“見縫插針”地與學生“隨機聊”,而不是“隨意聊”。在社團活動中,儲老師與學生切磋乒乓球技巧,暢談打球的快樂。通過“共同語言”的交流,儲老師喚醒了學生的積極情緒,拉近了師生關系。
厚植發自內心感恩的情意。儲老師在班級管理中嘗試了兩項推進感恩教育的舉措:一是召開主題班會,引發討論,引起共情;二是借助綠植種植打造班級文化。兩項舉措都收到良好效果。儲老師說:“學會感恩,方懂得向善而行。學生懂感恩,會付出,能讓班級的同學關系更和諧,師生關系更默契,親子關系更融洽,班級管理也就得心應手。”
三、期待:提升“育”的成效
雅斯貝爾斯說:“教育須有信仰,沒有信仰就不成其為教育,而只有教學的技術而已。”儲玉萍老師不斷思考如何更好地激發學生成長的內驅力,促進學生全面健康成長。
提高班級文化的影響力,提升共建班風的效應力。儲老師讓學生群策群力,一起設計班名、班徽、班級口號等,使班級成為學生施展才華的平臺。儲老師引導學生共同制定班規,使學生攜手走進“最近發展區”,為實現美好的未來奠定良好的基礎。
激發自身成長的內驅力。在學生評價上,儲老師認為雖然“學科成績的提升是最容易被看見的效果”,但是“慢慢培育學生優秀的品質、良好的習慣等”才更加重要。儲老師通過“發現問題—思考并討論—制訂計劃—構建結論”的科學思維,借助榜樣力量,借力學科魅力和家鄉文化,不斷激發學生的上進心和內驅力。
四、共生:融合“育”的資源
葉瀾教授說:“課堂應是向未知方向挺進的旅程,隨時都有可能發現意外的通道和美麗的圖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須遵循固定線路而沒有激情的形成。”課堂不僅是日常學科教學的小課堂,也包括社會的大課堂。在課堂中,學生學會新知,學會關鍵能力,學會與他人交往。
弘揚榜樣資源,引領學生。儲玉萍老師挖掘各種類型的榜樣資源,讓學生始終充滿學習熱情,滿足學生“被看見”的需要,保證班級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
借力學科資源,助力學生。儲老師善于借力學科教師的表揚,放大學生的優點,以點帶面推進其他學科的學習和提升;同時,充分發揮“小老師”的“助學”作用,在生生互助、互學和互律的過程中共生、共長。
推進鄉土資源,共育學生。以家鄉的文化基因做支撐,將鄉土資源作為對學生進行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自我提高的有效抓手,是儲玉萍老師育人理念的重要體現。
儲老師尊重并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在班級管理過程中采取順應發展的行動舉措,彰顯了她基于學生立場愛學生、育學生的情懷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