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是一種慢性呼吸系統(tǒng)常見疾病,屬于非特異性慢性炎癥,主要累及支氣管、氣管黏膜及周邊組織,以咳嗽、喘息、咳痰等癥狀為主,隨著病程遷延,可逐漸出現支氣管擴張、肺水腫、肺不張等癥狀,嚴重時可并發(fā)呼吸障礙、肺源性心臟病等,對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嚴重影響。當前臨床通常采取藥物治療該病。為提升病情控制效果,需配合開展有效的護理干預,包含戒煙、合理飲食以及適當鍛煉等。受病情反復、遷延不愈等的影響,患者負性情緒較為嚴重,依從性不理想,影響病情控制效果。動機訪談護理是一種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模式,強調增強患者內在動機,促使患者積極進行行為改變,形成有益健康的行為。反饋式健康宣教是一種強調互動與反饋的健康教育方法,強調結合患者學習反饋予以進一步的針對性指導,以提升健康教育效果,增強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本研究選擇2022年4月—2024年3月進賢縣人民醫(yī)院收治的80例CB患者,通過分組對照探討動機訪談護理聯(lián)合反饋式健康宣教在CB患者中的應用效果,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22年4月一2024年3月進賢縣人民醫(yī)院收治的80例CB患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0例。對照組男性17例,女性23例;年齡47\\~74歲,平均 (60.33±5.11) 歲;受教育年限6\\~16年,平均 (9.16±0.75) 年;病程2\\~8年,平均( 5.15±0.42) 年。觀察組男性18例,女性22例;年齡 47~74 歲,平均( 60.33±5.06) )歲;受教育年限6\\~16年,平均(9.12±0.71) 年;病程2\\~8年,平均( 5.12± 0.44)年。2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 ,有可比性。本研究已通過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及其家屬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納入標準:符合CB相關診斷標準4,并經影像學檢查確診;能夠配合完成研究。
排除標準:合并肺結核;合并嚴重感染;合并心力衰竭。
1.2 方法
1.2.1 對照組護理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護理。護理人員以溫和的態(tài)度與患者交流,向患者介紹病區(qū)環(huán)境、人員、規(guī)章制度等,幫助患者熟悉環(huán)境;采取口頭講解、發(fā)放健康宣教手冊的方式開展宣教,鼓勵患者提出問題,并予以相應解答;密切監(jiān)護患者情況,遵從醫(yī)囑服用藥物,告知定時定量用藥的重要性,囑患者遵從醫(yī)囑用藥;結合患者恢復情況予以恰當的鍛煉指導,包括縮唇呼吸、腹式呼吸、坐式呼吸以及咳嗽技巧等, 20~30min/ 次,2\\~3次/d,同時予以患者飲食、生活、活動等方面的指導;患者出院前開展健康宣教,記錄患者電話,每周進行1次電話隨訪,了解患者情況,并予以相應的健康指導,隨訪3個月。
1.2.2 觀察組護理方法
觀察組實施動機訪談護理聯(lián)合反饋式健康宣教。成立由護士長及責任護士等組成的護理小組,開展組內培訓,包含動機訪談護理、反饋式健康宣教的定義、內容以及實施方法等,并通過考核確保小組成員充分掌握相關內容。
動機訪談護理。(1)意向階段。護理人員采取一對一的方式與患者進行交流,開展動機性訪談,予以患者開放式提問,如“什么是當前最讓你感到擔憂的事情?”“如何看待鍛煉”等;訪談過程中,對患者傾訴內容予以肯定,并解答患者存在的疑問。(2)準備階段。向患者詳細講解具體護理內容、實施方法等,包含鍛煉內容、心理疏導措施等,囑患者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積極配合各項措施的有效開展。(3)行動階段。定時對患者開展評估,包含鍛煉情況、心理狀態(tài)等,并結合評估結果予以針對性指導;待患者出院后,采用微信方式進行隨訪指導。(4)維持階段。結合護理實施效果,對患者的行為與取得的成就進行肯定,聯(lián)合患者家屬予以患者物質獎勵。
反饋式健康宣教。(1)認知評估。收集患者一般資料,包含年齡、受教育年限等,通過結構式訪談方式了解患者疾病認知、心理狀態(tài)等,結合訪談結果制定反饋式健康宣教方案。(2)健康宣教。采取播放視頻、PPT講解等方式宣教康復鍛煉相關內容及重要性,囑患者遵從醫(yī)囑;向患者示范鍛煉步驟及方法,幫助患者進行有效鍛煉;健康宣教結束后,囑患者復述宣教內容,并結合患者反饋結果,采取一對一方式強化宣教。(3)積極反饋。囑患者以日記方式記錄每日發(fā)生的事情、收獲等,每周組織1次病友會,鼓勵病友間分享經驗;每周結合患者反饋予以耐心解答,詢問患者掌握的相關健康知識、行為技巧等;出院后利用電話、微信開展持續(xù)評估、教育。隨訪3個月。
1.3 觀察指標
(1)鍛煉依從性。采用醫(yī)院自擬鍛煉依從性調查表評價,包括抵觸情緒、配合度等, ?90 分為完全依從,61~89分為部分依從, ?60 分為不依從。Cronbach's ∝ 系數為0.852,重測效度為0.862。(2)心理狀態(tài)。采用SAS、SDS評價,2個量表各包含20個項目,使用4級評分法, SAS> 50分表示患者存在焦慮癥狀, SDS>53 分表示患者存在抑郁癥狀。(3)自我管理能力。采用ESCA評價,包括健康知識(17個條目)、自護技能(12個條目)、自護責任感(6個條目)、自我概念(8個條目),使用5級評分法,分數越高表明患者自護能力越好。(4)生活質量。采用SF-36評價,包含36個項目,使用6級評分法,換算為百分制,分數越高表明患者生活質量越好。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以 表示,行 χt 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行 χ2 檢驗。 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鍛煉依從性
觀察組鍛煉依從性高于對照組 (P<0.05) ,見 表1。
2.2 心理狀態(tài)
護理后,觀察組SAS評分、SDS評分低于對照組 (P<0.05) ,見表2。
2.3 自我管理能力
護理后,觀察組ESCA評分高于對照組( (P< 0.05),見表3。
2.4 生活質量
護理后,觀察組SF-36評分高于對照組( P< 0.05),見表4。
3 討論
CB屬于臨床常見、多發(fā)病,當前尚未明確該病的發(fā)病機制,多認為是環(huán)境因素與機體長期相互作用的結果,臨床尚缺乏特效治療CB的手段8]。患者多需長期用藥、合理鍛煉、控制飲食以控制關知識的認知,對自身病情的康復抱有不安、擔憂心理,加之長期病痛困擾、軀體不適易產生負性情緒,不利于疾病預后。相關研究顯示,針對CB 緩解期患者實施科學、合理的護理干預能夠促進病情轉歸。
常規(guī)護理護理內容較為單一,臨床應用受限[。動機訪談護理通過加強護患溝通,鼓勵患者傾訴內心想法,并予以患者幫助,促使患者轉變行為。反饋式健康宣教屬于健康教育模式,強調采取多種方式開展健康宣教,并結合患者宣教反饋點開展再教育,以提升宣教效果12。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鍛煉依從性高于對照組( (P<0.05) ;護理后,觀察組SAS評分、SDS評分低于對照組( P< 0.05);護理后,觀察組ESCA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 ;護理后,觀察組SF-36評分高于對照組 (P<0.05) ,提示予以CB患者動機訪談護理聯(lián)合反饋式健康宣教的效果較好。動機訪談護理聯(lián)合反饋式健康宣教應用于CB患者中,通過成立小組、開展培訓,為護理工作的有效開展奠定堅實基礎。動機訪談護理實施過程中,護患開展一對一訪談,鼓勵患者表達內心想法,圍繞病情康復開展探討,分享疾病康復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心理感受,幫助患者正確認知心理問題,并通過解答疑問的方式,幫助患者樹立關于自身疾病的正確認知,緩解因缺乏認識所致的負性情緒,促使患者以良好的身心狀態(tài)配合各項護理措施;結合患者自身情況,為患者制定護理方案,講解護理操作的應用優(yōu)勢及必要性,使患者明確護理工作對改善病情的積極作用,幫助患者提升自我認同感,產生改變行為的動機,積極參與到自我護理中,提升鍛煉依從性;聯(lián)合家屬共同肯定患者的行為,可增強患者康復信心,使患者形成并維持良好的健康行為,利于提升生活質量。反饋式健康宣教實施過程中,評估患者的認知情況,制定具有針對性的宣教方案,滿足不同認知水平患者的教育需求;相較于常規(guī)護理中的口頭宣教方式,采取播放視頻、PPT講解等多種方式進行宣教,可提升患者對疾病、鍛煉相關知識的認知,增強患者鍛煉依從性,獲得較好的宣教效果;采取記日記、病友經驗分享等方式幫助患者從不同角度獲取積極認知,增強正性力量,形成良好的健康支持網絡,在同伴的支持鼓勵下克服因疾病困擾產生的焦慮、抑郁情緒,減少對自身病情康復狀況的憂慮、恐懼心理,增強患者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自覺糾正自身不遵醫(yī)囑行為,改善患者生活質量,提升教育效果。本研究將動機訪談護理聯(lián)合反饋式健康宣教應用于CB患者中,可發(fā)揮協(xié)同效用,增強患者認知,提升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促使患者積極參與到康復鍛煉中,不僅可獲得較好的鍛煉效果,還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改善患者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動機訪談護理聯(lián)合反饋式健康宣教在CB患者中具有較好的應用效果,利于提升患者鍛煉依從性,改善患者心理狀態(tài),增強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提升患者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閆振宇.慢性支氣管炎的中西醫(yī)護理效果及對患者呼吸功能的影響[J].西部中醫(yī)藥,2021,34(1):121-124.
[2]李鳳娟,楊英,件倩紅,等.動機訪談結合心理彈性干預對肺結核患者自我感受負擔感的影響[J].中國醫(yī)藥導報,2022,19(28):166-169.
[3]張桂然,高麗,張麗.反饋加強化式健康教育路徑在全膝關節(jié)置換患者中的應用[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8,15(6):153-157.
[4]中華醫(y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哮喘學組.咳嗽的診斷與治療指南(2015)[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16,39(5):323-354.
[5]段泉泉,勝利.焦慮及抑郁自評量表的臨床效度[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2012,26(9):676-679.
[6]王月賓,許祿云,楊林順,等.自我護理能力實施量表中文版在精神分裂癥患者中的信效度[J].臨床精神醫(yī)學雜志,2014,24(2):104-107.
[7]李凌江,楊德森,周亮,等.世界衛(wèi)生組織生活質量問卷在中國應用的信度及效度研究[J].中華精神科雜志,2003,36(3):143-147.
[8]余梅,羅蘭,向希.強化健康教育在高齡慢性支氣管炎患者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護士進修雜志,2021,36(1):64-67.
[9]周莉莉,張輝果.舒適護理對小兒慢性支氣管炎患者的效果及負面情緒的影響[J].國際精神病學雜志,2022,49(5):952-955.
[10]任雨薇.短周期健康行為管理在慢性支氣管炎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21,27(3):298-302
[11]羅倩,王連紅,張莉,等.動機性訪談對COPD穩(wěn)定期患者健康行為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上海護理,2021,21(4):11-15.
[12]李海燕,白楊,李玉霞,等.醫(yī)護協(xié)作多環(huán)節(jié)反饋式宣教模式在人工流產者應用效果評價[J].中國計劃生育學雜志,2020,28(7):1132-1135.
(編輯:郭曉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