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題項目】本文系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2年度課題“初中國家課程項目式學習案例開發與實踐研究\"(批準號:FJJKZZ22-004)成果;省市第六批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課題“跨學科項目化的高中勞動課程建設實踐研究\"(批準號:Z635)成果。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5)11-0046-03
現階段,隨著教育教學理念的持續更新,在教學活動實施的過程中,借助項目式學習能以其獨特的優勢構建起一個真實情境下的任務驅動式學習環境。在此學習環境中,學生需要自主地探索、分析并解決復雜問題,這一過程促使學生主動地去獲取知識并磨礪技能,從而深度培養批判性思維、團隊協作能力以及問題解決能力等關鍵素養。在項目式學習中,要結合學生的學習項目制定有效的項目式學習資源,為學生的項目式學習提供支援和支持,在滿足學生學習需求的同時促進學生的多元能力發展。
一、項目式學習資源分類
(一)教材與課程資源
在項目式學習實施的過程中,教材作為不可或缺的基礎資源,為學生提供了理論框架和基礎知識儲備。在充分使用教材的基礎上,學校還應結合學生的實際需求,借助校本課程資源的開發進一步豐富教材資源的應用,更好地實現對教材知識的深度拓展與延伸。[例如,在數學學科教學中,通過開發數學校本課程,將校際資源作為教材的補充,在實施項自式學習的過程中,可以借助校本課程將教材中的知識以項目化主題的方式呈現出來,為學生的項目式學習提供支持。總的來說,教材與校本課程資源的互補為項目式學習提供了更為豐富且獨特的知識內容,有助于學生構建全面且靈活的知識體系。
(二)人力資源
在開展項目式學習的過程中,教師是學生學習活動的引導者,通過其專業引領,能夠幫助學生在項目化學習中我準方向。在人力資源中,教師所具備的深厚的學科專業知識可以使其精準地把握項目所涉及的知識要點,從而為學生提供準確且深入的講解。不僅如此,教師自身所具備的豐富的教學經驗可以讓其敏銳地洞察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問題,結合學生存在的不足,及時給予恰當的指導策略。這一過程中,教師出色的指導能力體現在其能夠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并且靈活調整教學方法,從而引導學生逐步深入探索項目任務,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思維。
(三)數字化資源
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數字化教學資源也為項目式學習提供了更多支撐,在項目式學習實施中,數字化資源呈現出豐富多樣的態勢,拓寬了項目式學習的實施深度和廣度。數字化資源主要包括在線課程平臺、學科專題網站等。在線資源包括各類慕課,學生通過對慕課資源的利用,能夠實現與知識體系相銜接,并為項目式學習提供拓展知識的課程。在課程形式上主要通過視頻講解或在線互動等形式為學生提供了多元化的學習視角,從而使學生可以根據自身需求和興趣選擇適合的課程進行學習。其次,學科專題網站主要專注于具體的學科領域,網站上的教育資源深人挖掘并整理了大量的學科知識拓展資料。通過對這些教育資源的充分利用,能夠滿足學生在項目式學習中對特定學科知識深入探究的需求。此外,數字化資源還包括各類教育類App,教育App所具備的功能多樣,一些App專注于提供便捷的學習工具,也有一些App 更側重于搭建互動交流平臺,這可方便學生之間以及師生之間進行實時溝通,分享學習心得和項目進展情況,可以有效提高學習的便捷性和互動性。
(四)實物資源
在項目式學習活動中,學校所擁有的實驗室設備為學生提供了實踐操作的硬件條件,在實驗室中,學生可以通過親自動手實驗驗證理論知識,并且培養實踐操作能力和科學探究精神。而圖書館藏書則涵蓋了各個學科領域,這為學生的項目式學習提供了豐富的理論參考資料。其次,校外的博物館、科技館等各類場所則是更為廣闊的實物資料來源。在項目式學習中,博物館通過豐富的文物展品和歷史資料,展示了人類社會的發展歷程和文化傳承,這樣的資源為學生進行歷史、文化等相關主題的項自式學習提供了真實的學習素材。
二、項目式學習資源整合與利用現狀及問題
(一)資源整合缺乏系統性
要想發揮項目式學習資源的價值,需要結合項目式學習的需要,結合資源類型進行系統性整合,但實際上,學校在此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首先,學校對于資源整合工作缺乏宏觀的整體規劃,各類資源之間未能建立起有機的聯系,這導致豐富的教學資源難以形成協同效應。從教材與課程資源來看,學校雖然擁有豐富的校本課程和教材內容,但在項目式學習實施過程中未能將其與數字化資源、實物資源以及人力資源進行有效關聯。其次,在資源整合的過程中,未能結合實際構建完善的資源整合標準,具體來說,在進行資源整合的過程中,未能對資源進行有效的分類與整合,這導致學校整合的資源缺乏實用性。
(二)資源利用效率低下
在項目式學習中,教師對現有的學習資源認識不夠深入,在教學實施中未能充分挖掘資源的潛在價值,這就導致資源閑置或利用不充分。例如,在學校的實驗設備利用中,雖然學校配備了先進且齊全的實驗儀器,但實際上,在項目式學習實踐中,教師往往僅使用一些常規的、操作相對簡單的設備。其次,在數字化資源利用方面,教師僅僅將在線課程平臺以及學科專題網站等作為簡單的資料查閱工具,未能基于項目式學習的特點以及學生的實際需求充分利用其互動功能和課程體系等資源來豐富教學過程,這導致學生的學習體驗不高。
(三)資源與項目匹配度不高
在進行資源與項目匹配的過程中,教師在選擇學習資源時,未能充分考量項目目標和學生的實際需求。一方面,教師自身對于項目目標的理解不夠精準,這導致所選資源偏離項目核心方向。如教師提供的資源過于簡單而無法滿足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反之,教師整合的教學資源遠遠超出了學生的理解范圍,這樣的教學資源不僅無法幫助學生實現項目目標,反而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負擔,進而影響項目的順利進展。另一方面,教師在進行資源整合的過程中,對學生的知識儲備、學習能力和興趣特點把握不準確,未能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篩選合適難度和類型的資源,這使得資源與學生的學習需求脫節,進一步降低了學生對項自的參與度和積極性。
三、項目式學習資源整合與利用路徑
(一)基于項目目標的資源整合
在項目式學習實施中,在確定項目主題后,教師就應圍繞項目目標對各類資源進行全面且系統的梳理與整合。具體來說,首先,教師應深入剖析項目目標所涉及的知識領域和能力要求,精準地從教材中提取物理、地理、數學等相關學科知識。其次,教師在教學中應積極整合數字化資源。基于數字化工具在海量的數字化資源中篩選出與項目相關的案例,在項目式學習中,這些案例能夠為學生提供實際的數據分析思路和方法。最后,教師應圍繞項目式學習的需求建立資源共享平臺。結合項自式學習的實施情況,應積極搭建項目式學習資源共享平臺,實現校內校外資源的高效整合與流通。
(二)提升教師資源整合與利用能力
教師在項目化學習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在項目式學習實施中,學校應定期開展針對教師的培訓活動,通過培訓全面提升教師對各類學習資源的認知水平和整合利用能力。在培訓內容上應涵蓋多個方面,確保教師通過參與培訓,知道如何將篩選出的資源與項目進行有效結合,并掌握與之相應的能力。因此,在培訓中還應關注教師是否能深入理解項目目標和學生需求,并且運用恰當的教學策略將資源融入教學過程,更好地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式學習,充分發揮資源的教育價值。在數字化背景下,隨著數字化資源在教學中的廣泛應用,還應在培訓中指導教師熟練運用數字化工具進行資源管理。例如,應通過培訓引導教師學習使用在線課程平臺的課程設計與管理功能、教育類App的數據分析與反饋功能等,借助這樣的培訓,通過數字化工具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持續優化教學過程,從而為學生提供更加個性且高效的學習支持。
(三)加強人力資源協作
在人力資源支持項目式學習的過程中,還應建立完善的教師一校外專家的協作機制,在協作機制之下,共同為項目式學習制定科學合理的指導方案。在學校內,學科教師在協同機制下應打破學科壁壘加強跨學科協作。在項自式學習開展之初,共同參與項目規劃,從各自學科角度分析項目可能涉及的知識和技能要點,制訂統一的指導計劃。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則應定期開展聯合教研活動,針對學生在項目中遇到的問題進行共同探討,進一步整合各學科知識為學生提供綜合性的解決方案。針對校外專家而言,學校應當提前與其進行充分溝通,并且向其詳細講述學生特點以及本項目的整體規劃和目標。在此基礎上,校外專家與校內教師共同組成指導團隊,定期開展聯合指導活動,雙方通過優勢互補形成強大的指導合力,共同助力學生項目的順利推進。
(四)動態調整資源
項目式學習中,要想實現資源的有效利用還應構建動態的資源調整,對于學生的學習過程來說,其學習進展和反饋是動態變化的,因此,教師需要根據這些情況及時對學習資源進行動態調整。為此,在項目式教學實施中,教師應密切關注學生在項自中的表現,通過課堂討論、小組匯報以及作業完成情況等多種方式收集學生的學習反饋。通過學生在項目式學習中反饋的情況,教師可及時調整資源配置,通過為學生補充相關資源類型,針對學生的困惑進行深入解答,進一步滿足學生在不同學習階段的多樣化需求,確保項目式學習能夠持續高效地開展。
四、結語
項目式學習資源的解構與激活是提升項目式學習質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核心關鍵。在實現資源整合與應用的過程中,教師應當針對現階段存在的不足,制定切實可行的實施策略,通過對項目學習資源的整合,建立共享平臺,提升教師能力,加強人力資源協作以及動態調整資源等一系列科學合理的路徑,從而充分激發各類學習資源的潛在優勢,為項目式學習的深入開展筑牢堅實根基。
參考文獻:
[1]康怡.融入傳統茶文化的化學項目式教學設計與實踐研究[D]南昌:江西師范大學,2024
[2]朱良棟.項目式學習中如何進行物理學科和信息技術的整合[J].第二課堂(D),2024(2):51.
[3]陳中云.“實踐先行\"以項目式學習變革學生學習方式[J].小學科學,2024(4):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