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題材作品是連接過去與未來的精神紐帶,承載著無數革命先輩的理想信念。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紅色題材作品跨學科主題學習活動,打破學科間的隔閡,從多個維度感受紅色文化的魅力,增強民族自豪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傳承紅色基因。
一、立足紅色文本,提煉跨學科主題學習元素
在小學紅色題材作品的跨學科主題學習中,教師要以語文知識為核心,從文本里挖掘出其他學科的元素,實現多學科知識的相互滲透,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提高他們的綜合能力。
以統編版三年級上冊《手術臺就是陣地》為例,教師先引導學生仔細研讀課文,圈畫出描寫白求恩大夫在手術臺旁工作的語句,如“白求恩仍然鎮定地站在手術臺旁丟在盤子里”。通過分析這些語句,學生可以學習到作者通過動作、神態描寫展現人物品質的寫作方法,提升語文閱讀理解和表達能力。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關注作者如何運用簡潔而準確的語言,將緊張的手術場景生動地展現出來,讓學生體會到語言的魅力,進一步強化語文學習效果。等學生對課文內容有了一定的理解后,教師引入科學學科知識,給學生介紹在戰爭年代,醫療條件有限,外科手術對救治傷員極為重要。教師利用圖片、視頻展示外科手術的基本流程和常用的醫療器械,比如手術刀、縫合線等,詳細地講解它們的用途。同時,教師給學生展示戰爭時期簡陋的醫療環境,與現代先進的手術室形成鮮明對比,讓學生更直觀地了解白求恩大夫工作的艱難與危險。通過這些科學知識,學生能從專業角度體會到白求恩堅守手術臺的高尚品德。
之后,教師引導學生再次閱讀文本。這時,學生能更深刻地感受到白求恩大夫不顧個人安危、堅守崗位的奉獻精神,也能體會到文學描寫與科學實際的緊密聯系。這種從文本中挖掘跨學科元素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的同時了解科學知識,提升了語文素養。
二、開展多元教學,培育跨學科主題學習意識
在小學紅色題材作品的跨學科主題學習中,教師要發揮創新思維,突破傳統單一的教學模式,設計并開展豐富多樣的跨學科教學活動,培養學生從不同學科視角思考紅色文化的能力。
以統編版四年級上冊《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為例,教師可以引入美術和音樂學科知識輔助教學。在課堂導人環節,教師先讓學生初讀課文,了解周恩來立下“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志向的故事。接著,教師播放一段關于中國近代屈辱歷史的視頻,如鴉片戰爭、八國聯軍侵華等,讓學生直觀感受當時中國面臨的困境。通過這些歷史背景的介紹,學生能更好地理解“中華不振”的含義,明白周恩來立下遠大志向的時代背景。然后,教師引導學生進行美術創作,讓學生根據課文內容和對歷史背景的理解,畫出周恩來在課堂上說出“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時的場景,或者畫出自己心目中的中華崛起后的繁榮景象。在繪畫的過程中,教師適時講解繪畫構圖、色彩搭配等知識,幫助學生更好地展現畫面。
學生完成繪畫后,教師組織學生展示并分享自己的作品。學生結合課文和歷史知識,講述自己繪畫的思路和想要表達的情感。通過這樣的學習實踐,學生不僅鍛煉了美術創作能力,還深入地理解了課文蘊含的愛國情懷和責任感。之后,教師可以引入音樂學科元素,播放激昂的愛國歌曲,如《我和我的祖國》,讓學生伴著音樂再次朗讀課文,增強情感共鳴。在這個多學科協同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從不同維度感受紅色文化的魅力,逐漸培養起跨學科主題學習意識
三、結合生活實際,訓練跨學科主題學習思維
紅色文化源于生活。教師要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開展跨學科主題學習,運用多學科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鍛煉跨學科主題學習思維
以統編版一年級下冊《吃水不忘挖井人》為例,教師在課前讓學生和家長一起了解自己家附近的生活設施情況,比如以前獲取飲用水的方式,現在有了哪些改變等。教師還可以讓家長給孩子講述一些關于社區發展的故事,引導孩子體會生活的變化。課堂上,教師組織學生分享自己的調查情況。學生可能會提到過去打水要走很遠的路,現在有了自來水很方便等。接著,教師結合道德與法治學科知識,講解基礎設施建設對改善人們生活的作用,以及在生活中要懂得感恩和奉獻的道理。
此外,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開展“我為班級做貢獻”的活動。讓學生分組討論并制定為班級服務的計劃,如幫忙整理圖書角、打掃教室衛生等。在活動實施過程中,學生需要運用語文知識進行溝通交流、運用數學知識規劃活動步驟和安排物資、運用勞動技能完成服務任務。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學生在生活情境中靈活運用多學科知識,鍛煉跨學科主題學習思維,進一步加深對紅色文化的理解。
四、拓展實踐活動,培養跨學科主題學習素養
為全面提升學生的跨學科主題學習素養,教師不能局限于課本知識,而要以課文為基石進行拓展延伸,開展豐富多樣的跨學科學習實踐活動,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培養其綜合能力。
以統編版五年級上冊《圓明園的毀滅》為例,在學生學習課文后,教師讓學生從美術、課外閱讀等角度,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美術小組負責收集圓明園建筑和藝術品的圖片、繪畫作品,仔細分析其藝術風格和特點。在這一過程中,學生驚嘆于圓明園建筑設計的精巧,如那獨具匠心的亭臺樓閣,融合了中式建筑的對稱美學與靈動韻味;他們也為各類藝術品的精湛工藝所折服,如細膩的陶瓷、栩栩如生的雕刻。學生嘗試臨摹部分經典作品,在臨摹中感受其藝術魅力,隨后制作美術作品集。這不僅提升了學生的繪畫技巧,還增強了他們對藝術的鑒賞能力。課外閱讀小組則去廣泛收集與圓明園相關的詩詞、散文等文學作品,進行拓展閱讀。
總之,在小學紅色題材作品跨學科主題學習實踐中,教師要采用行之有效的策略,融合多學科知識,組織學生開展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助力學生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