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在分析了財經素養教育的內涵、現狀及中國財經素養教育框架的基礎上,以職業本科課程人力資源管理為例,介紹了專業課程融入財經素養教育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課程考核設計及應用,以期為其他課程融入財經素養教育提供一些借鑒。
關鍵詞:財經素養;人力資源管理;教學設計
中圖分類號:F23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5.15.044
1研究背景
根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的定義,財經素養是指個體在各種財經情境下作出的以提高個人和社會的經濟利益為目的有效決策,它是以實現個人財務幸福的意識、知識、技能、態度和行為,主要包括基本的財經知識、財經思維方式、合理的理財技能、符合倫理道德的財富創造以及財富管理的觀念、態度和價值取向[1]。全球金融危機之后,財經素養培養已被世界很多發達國提升到國家戰略的高度,并已經形成一套較為完整的培訓體系。如美國、韓國、加拿大、日本等國家均本提出了本國的財經素養教育理念,構建本國財經素養課程體系。2018年,我國發布了首個財經素養教育標準框架,對各學段學生應具備的財經素養內容進行了較為詳細的描述,財經素養教育開始納入我國的教育體系中[2]。該框架認為,個人財經素養是個人在經濟生活中處理與財經問題所應當具備的綜合素質和能力,包括收入與消費、儲蓄與投資、風險與保險、制度與環境、財富與人生5大維度,并對各學段學生應具備的財經素養教育內容進行了較為詳細的描述[3]。實踐表明,將財經素養教育融入相關學科課程是提升學生財經素養的有效舉措。如美國早在2002頒發了《融入財經素養教育于學校課程》白皮書,將財經素養教育按照一定的國家標準滲透到學校教育之中,涵蓋課程、考試、教材和師資培訓等方面,美國中小學逐步形成了獨立設置與學科融入相結合的財經素養教育形式。學科融入即將財經素養教育融入現行的數學、閱讀、歷史、社會等學科課程之中,使學生在學習必修科目的同時,也能接受財經素養課程,形成學科間課程滲透[4]。
目前我國高校課程融入財經素養教育的研究還處于起步階段,可查閱的資料不多。人力資源管理作為高校工商管理類專業的核心必修課,蘊含了認知勞動力市場、樹立正確的勞動價值觀等方面的教育內容,是財經素養教育融入專業教育很好的一個契合點。基于此,本文將以本科課程人力資源管理為例,探索將財經素養元素融入大學課程的教學設計和實踐,為經濟管理類課程融入財經素養教育提供一些借鑒。
2融入財經素養教育的人力資源管理課程教學目標設計
根據《中國財經素養教育標準框架》,大學生應當具備的財經素養包括收入與消費、儲蓄與投資、風險與保險、制度與環境、財富與人生5大維度,這5個一級維度又各自包含2到3個二級指標點[5]。根據框架中的財經素養指標和要求,將人力資源管理課程各章節的專業教學目標進行梳理,深入挖掘課程中的財經素養元素,并與課程思政元素相結合,在授課過程中將我國政治經濟環境、勞動力市場、職業選擇與發展、就業形勢、經濟熱點等內容融入專業知識當中,使學生全面了解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環境下的勞動力市場特征和制度,樹立正確的收入觀、職業觀,具備的教學目標設計如表1所示。
3融入財經素養教育的人力資源管理課程教學內容設計
根據人力資源管理課程的教學重點,我們選取工作分析與素質模型、員工招聘、員工培訓、薪酬管理、績效管理、職業生涯規劃、員工關系管理這幾個章節,課程團隊分析和梳理這些章節的蘊含的相關財經素養元素,并將其融入相關知識點中,讓學生既掌握人力資源管理學科知識的同時,又具備良好的財經素養基本理念和技能。
3.1工作分析
工作分析是指通過系統全面的收集工作相關信息,把每個崗位的工作任務、內容、責任、權利、任職資格等記錄下來,并整理形成崗位說明書的過程。工作分析融入的財經素養主要是勞動與個人收入方面,促使學生形成正確的勞動觀念與態度,只有選擇適合自己的工作,才能發揮更大的價值。在講解崗位說明書時,通過分享一些典型崗位的任職資格中對專業知識、能力、職業資格、技能水平等方面的信息,引導學生思考自身的能力、個性特征等與哪些崗位相匹配,通過分享職場中不同崗位的人才努力奮斗的案例,讓學生明白不同的崗位都有不同的價值創造的方式,人適其崗才能更好創造價值,對自己的求職方向有一個初步的認知。
3.2員工招聘
員工招聘主要可以融入的財經素養元素是勞動與個人收入維度,使學生了解不同崗位的應聘條件及市場薪資水平,并能進行自我職業選擇與機會成本及其估算,能夠制作求職簡歷。首先,在講解企業制定招聘策略需要考慮的外部環境因素,招聘崗的薪資需要考慮勞動力市場薪酬水平,讓學生了解到不同類型、不同地區的企業為吸引各類人才給出的薪酬水平,促使學生思考自身在勞動力市場的價值和定位,對不同的就業地域、單位、崗位的未來收入水平有一個基本認知,啟發學生對就業、事業發展和個人特長與愛好等多方面進行思考和權衡,能夠比較職業選擇的成本、收入與利弊。在講解人才甄選環節時,講解企業應用簡歷篩選、筆試、面試、能力測評等對求職者進行測評的過程和方法,使學生掌握應聘技巧,提升求職簡歷制作水平,找準職業定位、提升在勞動力市場中的競爭力。
3.3員工培訓
員工培訓可以融入的財經素養元素主要是個人勞動與收入維度。一方面,讓學生意識到教育有利于提高個人在勞動力市場的競爭能力,進而提高收入水平。另一方面,使學生掌握培訓的基本方法,懂得分析個人狀況制定合理的個人培訓計劃,提升職業技能。在課程導入時,用知名企業對員工培訓的重視與投入案例,使學生理解培訓是對人力資本最重要的投資,是價值財富創造的源泉。培訓的意義不僅有利于企業提升競爭力,對員工提升工作能力、實現自我價值同樣重要,員工要想獲得長期的職業成功和收入的增長,必須不斷地學習,不斷提升職業技能水平。其次,引導學生有意識地對各種培訓方案的成本用及效果進行比較和評估。例如,如果某人在工作以后想脫產去國外讀博,那么他的培訓的總成本就包括學費、路費等支出,還包括這幾年不能工作的工資、機遇等機會成本,讀博回來可以獲得的工資增長、晉升等回報,使學生對個人培訓計劃作出理性決策。第三,介紹相關培訓的最新方法、技術和資源、渠道等,使學生掌握各類培訓方法及技巧,形成自主學習、終身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3.4績效管理
績效管理是指定期制定員工績效目標,并收集與績效相關的信息,對員工績效目標完成情況進行監控和反饋,確保員工工作產出與組織目標一致,最終保證組織戰略目標實現的管理手段與過程。績效管理主要是從個人勞動與收入部分切入,使學生明白想獲得高的經濟收入必須做出高績效,有付出才能有回報。首先,在課程導入時,使學生明白企業員工無論是薪酬、獎懲還是晉升等都與績效考核密切相關,想要獲得長期的職業成長和收入增加,就必須做出優良的業績,績效不佳則可能降薪、降崗甚至辭退,勞動收入減少甚至失去。其次,通過分析企業績效考評內容,包括業績成果、工作態度、工作能力等方面,使學生明白要取得好的績效,是要付出的努力、時間、學識、技能、經驗等投入的。再次,不同類型的崗位的考核重點不同,因為價值創造的方式不一樣。例如銷售崗位主要看銷售成果,工作方式相對自由度,但必須承受較大的業績壓力。而行政人員的考核主要看工作過程的規范性與及時性,必須嚴格遵守的各種規范制度,選擇不同的崗位意味著不同的價值創造方式、不同的努力方式,但沒有哪一崗位是輕輕松松不勞而獲,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并引導學生根據個人的個性特征、興趣、能力等思考未來的職業發展。
3.5薪酬管理
薪酬管理可以結合的財經素養元素比較多,核心目標是要樹立正確的金錢觀。一是講解個人薪酬收入的影響因素。使學生在勞動力市場的分類上,理解不同勞動力類型的收入水平差異。二是講解基本薪酬設計。崗位薪酬是與其所承擔的責任大小、風險、所需要的技能水平、工作難度等水平成正比的,理解崗位“高薪的秘密”,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三是從財富與人生維度講解報酬與薪酬的關系。讓學生理解工作的回報不僅僅是薪酬,精神上的回報也是同等重要的,工作可以為我們帶來成就感、歸屬感、參與感,這也是人生價值的重要方面,同時工作中能夠發揮自主性、創造性、獲得表揚與肯定、晉升及職業成長,這也是一種重要的激勵。一個能夠在工作上能取得大成就的人,往往并不是因為薪酬的激勵,而是自己本身有追求卓越、創造價值的內驅力,使學生理解金錢不是唯一的追求,精神財富與物質財富同等重要。
3.6職業生涯管理
本章承擔的財經素養教育首要任務,是讓學生掌握自我職業生涯規劃的方法,能夠設計職業發展計劃書,并從就業、個人特長與愛好等多方面比較職業選擇的成本、收入與利弊。通過講解個人職業生涯規劃書的設計,理解職業匹配理論,使學生掌握科學的方法,并對自身優勢、劣勢進行評估;收集外部就業環境,行業環境、工資水平、職業發展前景等,明確就業機會和威脅,進行個人職業定位。能夠比較各類就業方案的利弊得失,從而作出切合實際的職業選擇。在講解職業發展理論時,通過分析不同職業生涯階段的特點與任務,讓學生能理清不同階段職業投入與收入、事業與生活之間的關系,理解各階段的收入水平與特點,懂得合理規劃終身職業生涯。其次,可以從財富與人生維度切入,通過分享優秀企業家在追求事業成功的同時對國家、社會的貢獻,使學生認識到事業成功的至高境界是分享財富、仗義疏財,積極投入社會公益和慈善事業,是人生的至高道德境界。
3.7員工關系管理
員工關系管理就是企業采用各種管理手段和行為來調節用人單位與員工依法享受的權利和應當承擔的義務的關系,一般包括勞動合同、勞動紀律與獎懲、工作時間、休息時間、勞動安全衛生、勞動環境等方面形成的關系。員工關系管理主要的財經素養教育元素,是幫助學生了解我國的勞動法律體系,具備法律意識,掌握到維護個人合法勞動所得、勞動權益可以遵循的法律途徑。重點是在勞動爭議環節滲入依法維權的思想,例如企業要想單方面辭退員工,則必須符合勞動法規定的單方面解除勞動合同的條件,如果是非因勞動者過失而解除勞動合同則需要支付經濟補償金,除此之外,調整崗位、降低薪酬、改變勞動標準等關乎勞動者切身利益的事情,都必須要符合勞動法規定的程序和條件,否則是違反法律的行為,使學生熟悉我國勞動法律體系。當發生勞動爭議時,勞動者可以通過調解、仲裁、訴訟等手段進行維護合法權益,教師通過案例講解,使學生充分掌握勞動爭議處理渠道、方法、技巧等實用技能。
4課程教學方法設計
要使財經素養教育元素能更好融入課程教學,做到理論性和實際性相結合,必須采用更為綜合立體的教學方法。一方面,在課堂教學中,采用講授法、案例教學、小組討論、情景模擬等多樣化方式,啟發學生對相關財經素養熱點問題的探討,例如在講解招聘中,通過資料閱讀或講解,啟發提問哪些崗位的薪酬高,相應的應聘條件和人才測評標準又是什么樣的,為了達到這些要求你現在就要做哪些準備?學生回答后教師點評,使專業講解和財經素養教育相融合。同時,借助數字化的教學平臺和工具開展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教師在上課前挑選和整理一些教學素材,特別是社會經濟熱點中的一些與本次課程高度相關的、學生感興趣的素材,在課中通過案例分析、小組作業、討論等方式加強互動。在實踐教學部分,特別適合開展一些情景模擬和競賽來提升學生學習興趣和財經素養意識,例如模擬招聘、職業生涯規劃比賽、勞動爭議處理模擬等。
5課程考核設計
由于在課程教學中,財經素養是以多種形式、全過程的方式滲透到課程教學各個環節當中的,為能全面了解學生對專業課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和財經素養教育的成效,必須采用更為立體化、多樣化的考核方式。一是要注重考核形式多樣化,使平時成績來源多樣化,包括課堂出勤、參與活動情況、回答問題、課后作業及各類實踐任務的完成情況。在期末考試試題設計中,專業知識點的考查充分結合財經熱點來設計,尤其是開放性試題如案例分析、論述題等,不僅能考查學生的專業基礎知識,還體現了對財經素養意識和能力的考查。二是注重考核過程全程化。課前,教師在超星學習通等在線平臺發布各類教學資料,包括經濟生活中與人力資源管理相關的一些文章、視頻、案例等,把課前閱讀相關資料的數據作為預習成績;課中主要考查出勤情況、課堂提問、課堂小測試、小組任務的完成等情況;課后,教師布置作業及相關的實踐活動,作業和活動在設計上能夠綜合體現專業知識與財經素養兩個方面,作為課后成績計入平時成績。
6結語
本文對財經素養教育融入本科人力資源管理課程的教學改革進行了初步探索。在分析了財經素養教育的內涵、現狀及中國財經素養教育框架的基礎上,挖掘了課程各章節蘊含的財經素養教育元素,明確了各章節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并提出相應的教學方法和考核方法,讓學生在掌握人力資源管理知識技能的同時,能夠具備對相關財經素養知識和技能樹立正確的勞動價值觀。
參考文獻
[1]黃孔雀,許明.美國大學生財經素養教育:背景、模式與特征[J].復旦教育論壇,2020,18(04):105-112.
[2]沈振鋒,夏雪,王春春.我國近十年財經素養研究的文獻計量分析[J].大學周刊B版,2020,(6):50-57.
[3]林艷.高職院校財經素養教育的現狀問題及對策研究[J].現代商貿工業,2024,45(18):244-246.
[4]劉志陽,楊超.財經素養教育的國際經驗借鑒與中國標準建構[J].廣西財經學院學報,2019,32(03):116-126.
[5]中國財經素養教育標準研制組.中國財經素養教育標準框架[J].大學(研究版),2018,(01):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