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有云,治國必先齊其家。今觀審計之道,亦當以“齊家”為本,由合規至共治,方顯國策之宏圖。全國審計工作會議既明“科學規范”之要義,內審為經濟監督之“第一藩籬”,自當與國審并駕,共譜規范新章。
政治引領,方向昭然
《論語》曰,政者,正也。內審之根,首在立心為公,以“國之大者”為綱。當緊扣中央決策,聚焦權、財、資三域,如“兩重”“兩新”之策,以審促行,使政策如春風化雨,澤被產業轉型等要務。若庖丁解牛,切中肯綮,方能使政令通明,紅利盡釋。
制度為基,流程為綱
《韓非子·有度》言,法不阿貴,繩不撓曲。規范之道,貴在制度與標準之并重。一日“謀全局”,建審計項目之庫,避重復之弊;二日“求精微”,以“兩清單一選題”為刃,嚴控取證之序;三日“閉環成”,將整改與考績相系,使“審、改、用”環環相扣。此三者,若鼎之三足,缺一不可。
協同為翼,合力乃成
《周易》載,同聲相應,同氣相求。內審非獨木可支,需縱橫聯動。橫聯紀檢、巡察,共織監督之網;縱貫上下,以“駐地審計師”為范,強基層之治。若百川匯海,聚力則勢不可擋。
數據為器,科技賦能
《孫子》云,善戰者,求之于勢。今之勢,在于數據。建分析之室,聯行業之網,以
關聯模型破深層之弊。如匠石運斤成風,唯數據之刃游刃有余,既提效,亦減負。
人才為本,德能兼修
《禮記·學記》道,玉不琢,不成器。內審之軍,需德才兼備。一礪“亮劍”之志,二精政策之析,三修廉潔之身。以常訓為砥,案例為鏡,鑄就鐵軍風骨。
嗟乎!合規者,守成之道;共治者,開新之途。以制度立基,協同為脈,數據為翼,人才為盾,內審方能由“治標”至“治本”,自“獨善”至“兼濟”,終成國家治理現代化之砥柱。此非獨審計之道,亦中華文明“知行合一”之映照也。@
(作者單位:沈陽理工大學、遼寧省內部審計協會法庫縣內部審計協會,郵政編碼:110159,電子郵箱:lnsymy@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