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學前教育宣傳月以“學前有法,善育有規”為主題,進一步強調了學前教育在法治框架下的規范發展對幼兒終身成長的重要性。作為一所幼兒園的園長,我深刻體會到,園所管理的核心在于將法律要求落實到具體實踐,將具體實踐規范在法律框架之內,通過建立科學有效的監管機制確保教育質量與幼兒權益的維護。本文結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學前教育法》(以下簡稱《學前教育法》)及多年管理經驗,介紹我園在園所管理中面臨的實際挑戰及應對經驗,并且探討如何通過建立有效的監管機制確保教育遵循法律且有利于幼兒健康成長。
一、園所管理面臨的挑戰及經驗
盡管規范辦園的理念已深入人心,但在實踐中仍面臨諸多挑戰,需以創新思維和務實行動應對。
教育資源分配不均,引入多方資源緩解部分幼兒園(尤其是普惠性幼兒園)面臨資金短缺、師資流動性大等問題,導致安全管理設施、特殊教育資源配備不足。對此,我園通過申請政府補貼、與社區共建共享資源(如利用社區公園或高校場地作為戶外活動場地)、引入社會公益力量、支持幼兒園發展等方式緩解壓力。
家長觀念參差不齊,重視科學經驗宣講部分家長存在“搶跑焦慮”,要求幼兒園提前教授小學知識。為此,我園開展“科學幼小銜接”家長課堂,通過案例展示和數據對比,幫助家長理解“小學化”教育的危害,并邀請小學教師分享適應期教育經驗,促進家長觀念轉變。
監管機制流于形式,強化規范制度建設部分監管措施易流于形式,導致安全檢查變成“走過場”。我園通過“責任到人”制度強化執行力度,例如,將安全設施維護納入教職工績效考核,并與獎懲掛鉤。同時,引入科技手段(如智能監控系統)輔助管理,提升監管效率。
二、樹立“以法律為綱,筑牢教育根基”的規范辦園理念
《學前教育法》為幼兒園規范辦園提供了明確的指引,園所管理需以法律為綱,筑牢教育根基,從制度建設、課程設計、師資培養等多維度落實要求。
制度建設:依法治園的基石幼兒園需建立完善的內部管理制度,涵蓋安全管理、保育教育、師資考核、家園共育等方面。例如,依據《學前教育法》中“加強安全管理”的要求,我園制訂了《安全管理制度手冊》,明確門禁管理、設施檢查、應急預案等細則,并定期組織教職工進行安全演練。同時,建立“保育與教育結合”的日常流程,確保幼兒在生活照料中滲透教育目標,如通過自主取餐、整理玩具等活動來培養自理能力。
課程設計:堅持“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原則《學前教育法》中明確提出“以游戲為基本活動”的要求。為了有效避免教育過程中的“小學化”現象,我們秉持“同行藍天下,循時共成長”的教育理念,堅持以學前兒童的生活為基礎,最大限度地支持學前兒童通過親近自然、實際操作、親身體驗等方式探索學習。例如,我們通過組織各種戶外探索游戲,不僅能夠促進幼兒的運動能力發展,還能在角色扮演中培養幼幾的社會交往技能。與此同時,我們通過教研活動不斷優化游戲材料和環境創設,確保游戲活動既能激發幼兒的興趣,又蘊含豐富的教育價值,從而在游戲中達成教育目標。
師資培養:兼顧專業化與法治化教師是落實規范辦園的關鍵。我園定期組織教師學習《學前教育法》,并結合案例研討強化教師的法律意識。例如,針對“禁止入園考試”的規定開展專題培訓,幫助教師理解其背后的兒童權益保護邏輯。又如,通過“師徒制”和“教研共同體”提升教師的專業能力,確保其能在尊重兒童天性的基礎上實施科學保教。
三、建設“內外聯動,確保教育質量”的監管機制
有效的監管機制是規范辦園的保障。我園通過內部自查、外部評估、家園協同等方式構建多層次監管體系。
內部自查:堅持常態化與精細化原則我園成立由管理層、教師代表和家長代表組成的“質量監督小組”,每月圍繞安全、衛生、課程實施等開展專項檢查。例如,對照《學前教育法》中“保育與教育結合”的要求,檢查一日活動中是否存在重教輕保或保教分離的現象。同時,借助信息化工具建立幼幾成長檔案,記錄個體發展數據,確保教育措施符合兒童身心發展特點。
外部評估:借助專業力量優化管理主動接受教育主管部門的定期檢查,并邀請第三方評估機構進行ISO和HACCP定期認證,對辦學質量和管理進行診斷。例如,我園與特殊教育機構合作,邀請專家對融合教育實施情況進行評估,及時調整康復設施配置和教學策略。此外,積極參與區域學前教育質量監測項目,對標省內外優秀園所經驗,提升辦園水平。
家園協同:構建透明化溝通渠道家長是幼兒園的重要監督者。我園通過家長委員會、開放日、線上平臺等渠道,及時公開辦園信息并收集家長反饋。例如,針對“電子產品使用”問題定期舉辦家長沙龍,普及科學育幾知識,倡導“親自然、重約定”的家庭教育方式。同時,建立投訴處理機制,確保家長訴求得到及時回應與解決。
園所管理的最終自標是保障學前兒童享有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讓其得到尊重和保護,依法平等接受學前教育。作為園長,我們需以法律為準繩,以兒童為中心,在挑戰中探索路徑,在實踐中積累智慧,真正實現從“幼有所育”到“幼有優育”的跨越。唯有如此,才能不負法律賦予的使命,不負每一個家庭的殷切期待,更不負幼兒眼中對世界最純真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