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英語啟蒙數感這件事,看似實現了語言學習與數學思維的雙重提升,實則給孩子的成長帶來了更大的挑戰。相比外語,中文的數字表達在數感啟蒙上具有天然優勢,就連英語國家的老師為了強化幼兒的數感,也會讓他們暫時用ten one替代elevn來表達數字11。
前情回顧
在上一期數感里程碑的文章里,我分享了一個“情緒穩定”的媽媽“耐心引導”孩子點數面包的故事,這個故事中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細節:媽媽不只是要求孩子點數,還要求用英文點數,one、two、three……
乍看上去,把1-2-3替換成one-two-three,違和感并不強烈,都是數感啟蒙中數與量的匹配,直接用英文豈不事半功倍,實現了數學與雙語的齊頭并進?家長每每心中念及此處,頓感家里充滿了快活的空氣。但我又要來潑冷水了。我的觀點十分明確,中國孩子的數學啟蒙要用中文來完成!
中文,絕對贏在了數感啟蒙的起跑線上!
數學離不開語言。數學的啟蒙從數感的啟蒙開始,數感啟蒙也是無法離開語言的,而對于數感啟蒙來說,最好的語言工具就是孩子的母語。如果孩子已經上小學了,那么很多家長就能理解數學成績離不開閱讀能力這句話的“含金量”。語言,確切說,是中文,絕對能贏在數感啟蒙的起跑線上!
中文的數字表達在數感啟蒙上具有天然優勢
現在,請閉上眼睛,試著記住并復述出這串數字。
9、4、8、1、3、7、2
有熟悉心理學的讀者會說,這是短時記憶的測試吧。沒錯,當你為了記住這串數字嘴里嘀嘀咕咕的時候,你會深切地感受到數字和語言之間的關聯。
中文的數字表達在數感啟蒙上具有天然優勢,主要體現在中文數字對十進制規則的直接體現。中文里10以內的數字都是單音節詞,10以后的數字就是按十進制規則組合起來的。比如數字11,中文是“shi yi”,精準且簡潔;而英文則是eleven。eleven這個詞本身看不到任何與數字ten和數字one的聯系。我曾見過有些英語國家的老師為了強化幼兒的數感,讓小朋友把eleven暫時放一放,先說“ten one”。又比如數字34,咱們的孩子念“san shi si”就搞定了,德國小孩則要說“vierunddreiβig”,直接對應的中文是4和30,他們需要把個位數放在十位數前面;法國小孩要說“trente-quatre”,字面意思是3個10加上4。這個例子呈現的中文優勢是不是更直觀而強烈?
用非母語學數學,阻礙更大
在上一期文章中,我在數感啟蒙三步走法里說,大人示范點數不建議單純念1-2-3-4,建議用名詞+量詞的方式呈現給孩子,手指一邊點著,嘴里一邊說著,1個蘋果、2個蘋果、3個蘋果、4個蘋果……如果要用英語,請讀者感受一下,one apple、two apples、three apples、four apples……更換語言這個行為也許對很多家長來說并不難,對孩子也是這樣嗎?
對從小生活在中文環境中的孩子而言,這至少包含了好幾層思維過程:2(數)和兩個蘋果(量)的對應,2和two的對應,蘋果和apples的對應。怎么,apple后面還要加s?“蘋果”就蘋果,還需要“蘋果們”嗎?!孩子心里數著數字還得想著單詞后面加不加s。上述每一種思維過程都思考完畢了,抬頭一看,說著中文的小伙伴已經跑出去老遠了。因此,我的結論是,讓孩子用非母語學數學,阻礙作用更大。
雙語數學啟蒙的關鍵,在于持續營造家庭雙語環境
如果家長堅持要用雙語啟蒙,想讓數學、英語畢其功于一役,我是不反對的,不過我要分享一個心理學上的實驗研究。心理學家伊麗莎白·斯培基(Elizabeth Spelke)找來了一群英語和俄語都很棒的雙語者,這些人本身是俄羅斯人,都接受過良好的大學教育,并且他們在美國生活的時間至少5年。實驗的第一階段是學習兩位數的加法,比如38+56、15+43,一半人用俄語學習并練習,另一半人用英語。第二階段是考試,考試內容也是兩位數的加法。結果發現,當學習和測試使用一種語言的時候,實驗參與者的計算速度更快,正確率更高。換句話說,用俄語學習并用俄語做題的人成績更好,而用英語做題,不但速度更慢,錯題也更多。
假設一個生活在中國的孩子在當前的家庭條件與語言氛圍中可以實現雙語教育,且一直保持雙語環境,那么孩子以外語啟蒙數感,也不是不行。這就是我不反對數學、英語畢其功于一役的理由。但是如果做不到,那么請讓數學的歸數學,英語的歸英語吧!
遵循數感發展規律,踐行數學啟蒙三要
在文章將收尾之處,我對數學啟蒙和數感里程碑的內容做三點總結,即幼兒數學啟蒙的三要。
●一要,留心觀察孩子的思維發展的程度。在身體和思維“準備好”之前,人為外加的學習作用非常小,也就是重申了解里程碑的意義。數學啟蒙從數感開始,啟蒙的時間可以在幼兒階段。數感是一種人對數字的感知能力,數感的啟蒙需要首先建立起數和量的匹配關系,啟蒙方法可以參考上一期文章中的三點建議。
●二要,重復,多次重復。父母要幫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不斷重復最近學的內容,寓教于樂,把數感練習變成生活中的親子小游戲。一忌諱搞“突然襲擊”考孩子,二忌用反問“這個不是學過嗎/我不是教過你嗎”批評孩子。幼兒的學習是在多次重復中循序漸進的,一點就透、一說就通、舉一反三是家長美好的希望,現實中不適用于絕大多數的孩子。要我說,寧可不做啟蒙,也別讓錯誤的啟蒙導致孩子恐懼或厭惡數學。
●三要,生活在中國的且以中文為母語的孩子請以中文做數感啟蒙。英語、數學雙語啟蒙可以,但不推薦。畢竟數感發展的里程碑與語言發展的里程碑也并不是同步的。數學是需要語言的,數字是抽象的符號,語言的作用是幫助孩子去理解這些抽象符號,所以,對孩子的數感啟蒙用母語絕對是更明智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