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 G63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674-6058(2025)18-0017-04
近年來,高中思想政治大單元教學作為一種創新教學方式得到了人們的普遍關注和重視。本文以統編高中思想政治教材必修1《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第四課為基本依托,圍繞“新時代”“新征程”“新思想”的大單元學科概念,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課時教學設計落實“新征程\"的大單元教學任務,以期通過一個微觀的課時教學設計的典型案例來敘述如何實現\"大單元\"和“小課時\"教學的和諧發展。
一、教材內容分析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為統編高中思想政治教材必修1第四課第二框的內容,分為“中國夢的本質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新時代新征程中國共產黨的使命任務”“分兩步走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三目。《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以下簡稱《課標》)對這部分內容的要求為:闡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明確把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自覺融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奮斗之中。
二、學情分析
本課的授課對象為高一學生,結合問卷調查結果可知,學生通過前期的學習和實踐活動,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等知識已有所了解,對相關時事政治比較感興趣,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基礎知識、情感經驗以及綜合思考和繼續深化學習的能力,但對本課部分知識的理解尚處于表層,離《課標》要求還有一定距離。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結合時事政治設計教學任務和活動,反映活動型學科課程實施的思路,給予學生主動學習的機會,引導他們切身體會,通過思考得出結論,從而實現教學目標。
三、教學目標
1.通過回顧歷史等,明確近代以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理解中國夢的內涵、本質和特點,增強將個人夢融入中國夢的自覺性。2.通過觀察現實生活,把握新時代新征程中國共產黨的使命任務,理解“四個偉大\"的內涵及其相互關系,堅定“四個自信”。3.通過對歷史和現實的回顧、比較,了解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兩步走”戰略安排,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自信。4.通過開展“點贊時代好青年\"等活動,明確新時代中國青年的使命擔當,自覺為實現中國夢貢獻自己的力量。
四、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中國夢的本質、新時代新征程中國共產黨的使命任務,實現中國夢的青年擔當。通過案例分析、小組討論,將抽象的概念、理論具象化,加深學生的理解。
2.教學難點:如何實現中國夢。通過引導學生圍繞中心議題開展學習活動,搭建知識框架,提升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
五、教學模式、流程及思路
本課的教學模式及流程如圖1所示。
本課的教學思路模型如圖2所示。
六、教學過程
環節1—課前
【課前實踐活動】為了更好地領悟黨的二十大精神、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和學習本課內容,課前教師在校園范圍內進行了一次調查活動。調查對象主要有思政課教師、高一學生。調查問題包括:
1.談談新時代以來個人生活和國家發展兩方面發生的變化與取得的成就。2.你對未來的生活有什么樣的期待?3.作為新時代的青年,你將通過哪些實際行動為實現中國夢作出貢獻?
【課前預習活動】
1.通過學習通推送本課的預學任務、學習材料并開展在線測試,讓學生進行課前自主學習,反饋自學情況。
2.通過問卷星發布本課學情調查問卷,分析具體學情。
3.通過分析學生的預習情況,梳理典型問題,把握學情,確定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圖1“三線合一\"教學模式及流程
圖2“層進式\"教學思路模型

【設計意圖】通過課前實踐活動把握學情,確定教學目標,進行教學設計。通過課前預習活動,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興趣,為學生學習本課內容打下認知基礎,幫助學生初步把握本課的內在邏輯。
環節2—課中
【展示預習成果】請一名學生展示自己做好的預習案,并談談收獲和遇到的困難。
【導人新課】播放關于近代以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的短視頻,并出示本課教學目標
[任務]
1.每個小組推舉一名學生談個人夢想,需注意將個人夢融入中國夢。
2.借助統計軟件分析學生在預習中存在的典型問題。
3.識記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4.整體把握本課的主要議題。[總結]作為有理想和夢想的青年學子,要主動
將個人夢融入中國夢,努力實現人生價值,做能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新青年。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展示的預習成果,使學生進一步明確學習目標及學習重難點;通過讓學生談夢想,引導學生將個人夢融人中國夢,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梳理學生在預習中存在的問題,引導學生把握本課要探究的三個主要議題。
【新課學習】
議題一:傳遞夢想,[情境]跨越時空的農業強國對話。
[任務]
1.由學生扮演角色,開展關于古今農業夢想的時空對話。
2.通過解讀對話,揭示一代代中國人追求的農業強國夢想。
[總結]中國夢的內涵、本質和特點
[設計意圖]引領學生從千年農業強國夢,體悟中國夢的本質、特點,培養政治認同。
議題二:領航逐夢。
[情境]登錄“學習強國\"平臺,閱讀黨的二十大報告、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2024年中央一號文件,并摘錄其中有關農業強國的內容。
[任務]對于“加快建設農業強國\"的要求,網友有以下說法。
網友1:在城鎮化浪潮下,許多農村勞動力進城發展了,農業強國建設目標很難實現。
網友2:只要廣大人民在黨的堅強領導下奮力拼搏,就一定能實現建設農業強國的夢想
結合上述材料,制作宣傳農業強國圖解展板,回答網友議論。
[總結]“四個偉大\"的內涵及其相互關系。
[設計意圖]通過閱讀、理解黨和國家關于農業強國的政策,引導學生把握“四個偉大\"的內涵及其相互關系,理解偉大工程在強國建設中的決定性作用,培養政治認同。
議題三:助力圓夢。
一是從國家角度進行分析。
[時政鏈接]中國夢是歷史的、現實的,也是未來的。當代青年生逢其時、責任重大,天然地具有更多的光榮與責任,歷史地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事業緊密聯系在一起。
[任務]閱讀圖3中的資料,結合教材內容,理解“兩步走”戰略安排,領悟搶抓歷史機遇的重要意義,理解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習近平總書記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講話時首次提出中
2012國夢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
2017懈奮斗”,明確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戰略安排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
2022 大復興”,再次重申了“兩步走”戰略安排,擘畫了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藍圖
[總結]黨的十八大以來,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規劃蹄疾而步穩。
二是從青年角度進行分析。
[情境]播放視頻《這,就是中國青年的模樣!》。
[任務]
1.點贊榜樣,并列舉理由。
2.以\"2050年的中國和我\"為主題寫500字,暢談未來。
[總結]新時代的中國好青年在各自的人生舞臺上綻放光彩,建功立業,為我們樹立了學習的榜樣,讓我們為他們點贊。作為新時代的青年學生要積極響應黨和國家的號召,以夢為馬,不負韶華,學習先進,努力書寫人生的華章。
[設計意圖激勵及引導青年學生將個人發展規劃和國家發展規劃緊密結合,在個人夢與中國夢的同頻共振中培育公共參與素養。
【課堂小結】
[情境]PPT展示知識框架體系(見圖4)和圖畫式板書設計(見圖5)。
[任務]
1.根據圖4和圖5構建屬于自己的知識框架體 系思維導圖。
2.打開游戲答題APP軟件,通過競賽的形式完成本課練習題。
[總結]教師選出具有創新性、實用性和簡潔性的知識框架體系思維導圖,同時對在游戲答題中勝出的學生給予表揚。
[設計意圖]通過典型模板,啟發學生創新構建知識框架體系思維導圖;通過競賽的形式讓學生完成練習題,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課堂練習]
[情境]PPT展示答題APP的界面,介紹答題的注意事項。請各學習小組打開平板電腦,找到“多人PK答題”APP,找到“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客觀題部分,推舉一名學生參加課堂答題活動,用時最短、準確率最高的學生獲勝。
[任務]
1.各小組推舉答題選手。2.教師介紹規則,宣布答題開始,統計競賽結果。[總結]教師表揚答題優勝者,同時鼓勵其他答題選手。[設計意圖]鍛煉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能力,培養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
環節3—課后實踐活動
【情境】播放《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對青年提出的殷切要求》的視頻。
【任務】
1.閱讀人民日報的社論《激揚奮進力量書寫更大榮光一—熱烈歡迎中國體育代表團凱旋》,了解我國體育健兒在第三十三屆夏季奧運會上“拼搏成就夢想,奮斗鑄就輝煌”的事跡,進一步增強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
2.課后觀看“復興之路\"線上展覽并在“網友留言”處發表感言。
3.創作以中國夢為主題的手工作品。
4.參加一次學校組織的“筑夢行動\"研學旅行活動。
【設計意圖】通過豐富多樣的課后實踐活動,增強學生的政治認同和公共參與素養。
七、教學反思
1.教學思路和模式的創新。運用“層進式\"教學思路模型,增強教學設計的科學性,從而提高教學效率。在教學過程中,始終堅持“三線合一”,即教學設計線、教學內容線與教學價值線合一,使教學思路更清晰,能力與價值目標更明確,學科核心素養得到更有效的培育。
2.教學活動設計新穎有趣,信息化手段賦能教學。通過在課前開展問卷調查,課中應用多媒體資源和多種信息技術手段,課后開展多樣化、多樣態的學習實踐活動,激發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提高教學質量。
3.開展議題式教學,彰顯時代性特征。以議題為主要構架,及時捕捉時代熱點,彰顯思想政治課的時代性特征,融知識性、趣味性于一體,不斷增強高中思想政治課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參考文獻]
[1」付宜紅.2020年修訂版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及標準的主要變化及有關考慮[J].基礎教育課程,2020(13):22-28.
[2」楊秋明.高中思想政治課綜合性教學策略研究[D].桂林:廣西師范大學,2023
(責任編輯 袁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