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兵樂
摘要:學習動機是直接推動學生進行學習以達到某種目的的心理動因,即推動學習的動力。由于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高中生的學習動機不強。教師可以從內部動機和外部動機兩個大的方面來培養學生思想政治課的學習動機。
關鍵詞:動機;思想政治課;高中生
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的最重要的目標之一是培養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按理說,漫漫人生路上,每一個人都需要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作為指導,因此,學生學習該課程應該有很高的積極性。但是,由于現實和理想的脫節,什么課程的教學都成為應付高考的工具,學生的學習動機受到很大的影響。不僅如此,甚至可以說,若不是有高考,估計很多高中生可能不愿意在思想政治課上下任何功夫。在日常教學中,我們發現,許多學生不愛學習思想政治,學習被動,嚴重缺乏學習動機。那么,如何提升學生思想政治課的學習動機呢?這是值得我們深入思考的問題。
一、學習動機概述
人們從事任何活動總是從一定的動機出發,并指向一定的目的。學習動機是直接推動學生進行學習以達到某種目的的心理動因,即推動學習的動力。學習動機主要表現在:學生喜歡學、想學、要求學,好像有一個迫切的學習愿望。如果學生不想學,或者不喜歡學,沒有學習要求,學習是被迫的,就一定學不好。所以強烈的學習動機,是學習的前提。
學習動機可以分為內部動機和外部動機。內部動機指個體對所從事的活動本身有興趣而產生的動機。這種活動能使個體獲得滿足,是學習者對學習活動本身的要求。“我要學”就是這種動機的外在表現。對于學習內部動機,國內外已有許多研究成果。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布魯納認為:內在動機所推動的學習,其目標為學習活動本身。奧蘇伯爾則從對學業成績實際影響的角度,將學習的動機區分為認知內驅力、自我提高內驅力和附屬內驅力。認知內驅力屬成長性動力,以獲得知識和解決學業問題為學習的推動力量,直接指向學習任務本身,其滿足又是由學習本身提供的,因而屬于內部動機。我國學者認為學生學習動機主要受交往動機、成就動機和求知欲支配,求知欲是一種以獲得知識為目的的學習動機,它指向學習任務本身,獲得知識就能得到最大的滿足。而外部動機是學習者在學習活動以外的外在誘因的影響和需求之下產生的學習動機?!耙覍W”就是這種動機的外在表現。學習活動本身并不能給個體帶來直接的滿足,但通過學習活動卻可以得到另外一種或另外多種效應, 這種效應也就是活動以外的刺激。例如,有人為了爭取考上一個好的大學而努力學習,或者為了避免挨家長或老師的批評而學習,這些并不是對學習本身產生興趣。
二、思想政治課學習動機不強的原因分析
學生為何對思想政治課的學習興趣不高、動機不強。我們認為可以從學生的內部動機和外部動機兩個方面進行來分析:
從內部動機方面來分析,部分學生對思想政治課的認識不足,導致學習的內部動機不強。第一,學生受到社會上一些錯誤看法的影響,認為思想政治課都是些空洞的說教,沒有什么實際意義。事實上,有不少教師在上思想政治課的時候總是從理論到理論,強化了學生的這種錯誤認識;第二,學習效率低,使學生覺得課程本身沒有意思,導致動機缺失。導致學習效率低既有學生方面的原因,也有教師方面的原因。從學生方面講,好多學生都有這樣一種刻板認識,認為政治是一門只需要好的記憶就能得高分的學科。因而許多學生在這門課程的學習上只是背誦和記憶,對基本原理不求甚解,上課時不認真思考,答題的時候不能靈活運用基本原理,導致成績低下而失去學習興趣,從而引起學習動機缺失。從教師方面考慮,教學方法的不妥當也是引起動機缺失的一個原因。思想政治課不僅僅給學生知識,同時也灌輸其某種價值觀。價值觀的灌輸特別要求教師的教學藝術,有些教師的教學藝術缺失,容易引起學生反感,學生哪還有學習興趣?而對于知識的學習,特別是哲學、經濟學的某些概念和原理本來就比較抽象。教師的教授方式過于單一,自然不能吸引學生,引發學生思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那么一堂課下來,不僅是教師為自己的課堂教學效果感到失望,學生也為如何理解和掌握這些知識煩惱。
從外部原因來看,高考制度的設置是影響學習動機的一個重要因素。如文理分科對學生學習動機的提高有非常重要的影響。理科考生高考不考政治,學生學習的外部誘因高考這樣一個強大的外部驅力就沒有了。如果選擇文科,也就是在文科綜合里有部分分數,分值與語數外不可同日而語。而且,思想政治課有一些需要死記硬背的又不是很有邏輯的東西,導致學生動機缺失。
三、思想政治課學習動機培養的途徑
那么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其學習思想政治知識的興趣呢?可以從影響學生學習動機形成的原因方面找到答案。具體而言,一是提高思想政治課學習的內部動機,二是提高其外部動機。
1.提高內部動機的途徑
(1)使學生明確學習思想政治課的目的和意義。在這方面應主要解決這些問題:①讓學生懂得學好思想政治課,對自己做人、做事以及成長和發展的意義;②讓學生認識到思想政治課的實踐價值,學好這門學科知識的意義不僅僅是為了高考。只有使學生正確認識到學好思想政治課的意義,才能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學習目標。
(2)教給學生學好這門課程的方法。不僅是要記住書本上的那些基本概念和原理,重要的是要理論聯系實際。學會思考,理解基本原理之間的內在邏輯,把原理與現實生活中的問題結合起來思考。
(3)改進教學方法。眾所周知,不同的教學方法會導致不同的學習效果。思想政治課的教師只有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才能保持和增進學生對知識本身的興趣。我們認為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①加強教師自身的知識積累和更新。有些教師之所以上課不能引起學生的興趣,是因為自身的知識積累和更新不夠。思想政治課的教學與社會生活有比其他課程更加緊密的聯系,所以,教師要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做到與時俱進。②課前準備要充分。教師在上課前要準備充分。備課不僅要備知識點,還要備學生、備社會。對于教師而言,首先教學內容的相關知識點是必須要熟悉的,這是教學的基礎。其次要備學生,了解學生的基本情況,如班級學習氣氛。最后就是要備社會。在政治課教學中,很多的觀點與當前的社會熱點有諸多聯系,所以,教師要關注時事、關注社會。③運用現代教學手段。思想政治課的有些概念和原理比較抽象、深奧,加大了教與學的難度。多媒體教學有利于把許多抽象的思想政治問題具體化和形象化。其自身的直觀性,通過畫面、聲音、色彩的展示、傳遞信息。使學習內容由間接變直接,由抽象變具體,由枯燥變有趣,由深奧變淺顯。這樣有助于學生記憶、理解知識,使學生對教學內容能深刻理解。
2.提高外部動機的途徑
對于當今的高中生而言,外部動機也是影響其學習動機的一個重要因素。
(1)取消文理分科。高考是影響學生學習動機的一個特別重要的因素。理科生不考政治,文科生政治課的分值也很少。這一因素對學生的外部驅動力減少,導致外部動機顯著降低。所以,要從高考制度著手改革,取消文理分科,強化思想政治課的教學。
(2)改變認識。培養學生對思想政治課的學習興趣,不只是學生和教師這兩方面能做到的,學校課堂的“小氣候”固然重要,但還有校外這個“大氣候”。學生和老師固然要改變思想政治課沒有價值的看法,但是,社會的“大氣候”不改變,恐怕學生和老師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參考文獻:
[1] 王建峰,宋玉琴.學生學習內部動機的培養與激發[J]. 教學與管理,2005(30).
[2] 梁輝.論高職生自主學習品質的缺失與培養[J].考試周刊,2007(45).
[3] 李同吉,徐朔.中職生學習動機、學習策略自我調節和歸因風格特點研究[J].職業技術教育,2009(1).
(作者單位:湖南省衡山縣職業中等專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