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含霞
〔關鍵詞〕 數學教學;質疑能力;思考;點撥;問題
〔中圖分類號〕 G62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2)23—0090—01
當今社會是一個知識信息大容量、快節奏發展的時代,如何迎合和適應現代社會,探究學生不愛提問的原因,教會學生如何提出問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是當前數學教學研究的主要課題。
學生不愛提問究其原因有四:一是學生崇拜老師、崇拜書本,在他們眼里,老師、書本都是不可能錯的;二是“教師問,學生答”的傳統教學觀念根深蒂固,教師在備課時已把問題想得很細很具體,問題已由教師提出并解決了;三是長期以來課堂教學都是一種預設的、固定的、程式化的模式,偶爾有學生冒然提出一個問題,教師卻生怕耽誤了時間,硬是將學生“按”下去,不再深入探究;四是學生不懂得提問題,不會提問題,提不出有價值的問題。
常言道,“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要使學生敢問、會問,問得恰到好處,這就要教給學生一些方法。
一、教會學生思考,大膽提出問題
什么是學問?學問就是要學怎么問,就是學會思考問題。可見,“問”是知之始。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開動腦筋,積極思考,勤于思考;要抓住有利時機,鼓勵學生勇于面對問題,敢于提出問題。很多學生都怕問不好問題會被指責和嘲笑,因此教師要盡量創設有利于學生提問題的條件和環境,引導學生敢想、敢說、敢問、敢爭論,使學生養成勤學好問的良好習慣。
二、點撥啟發恰到好處,使學生能夠提出問題
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在課堂上不應該搞“一言堂”,包辦代替。首先,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把知識講得太多,分析得太細,要把更多的時間和空間留給學生,讓學生大膽地猜測、提問,達到讓學生主動探索新知識的目的;其次,教師不能替學生想好了思路,再讓學生跟著想。教師不妨把問題交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去想,一個學生想出思路后,其他的學生可能會想,還有沒有別的思路。
三、教會學生在哪里提問題
“問題是數學的心臟”。有了問題,學生的思維就有了方向;有了問題,學生的思維就有了動力。一般來說,提問可以在新舊知識的銜接處,可以在學習過程的困惑處,可以在法則規律的總結處,可以在教學內容的重點、難點處。提問還可以在概念的形成過程中,在算理的推導過程中,在解題思路的分析過程中,在動手操作的實踐過程中。教師還要讓學生變換視角,既可以正面提問,又可以反面或側面提問。
四、引導學生學會如何提問
“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課堂教學中常常有這樣的場面:讓學生提問,他們不是搖頭,就是干瞪眼,不知從何問起。因此,如何讓學生學會提問,關鍵在于讓學生掌握找問題的基本方法,學會把學習過程中有價值的疑難問題找出來。在課堂上,教師應該有意通過情境、故事、疑問、破綻等手段激發學生想問題,教給學生觀察提問、對比提問、分析提問、綜合提問等基本方法,教會學生對基本概念、定理、公式提問,對解題過程提問,對數學思想方法提問,對實際生活提問,從而讓學生形成自己找問題的思路,找到提問題的切入點,提出自己想提的問題。
五、如何提出有價值的問題
在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提出問題,還要引導學生探求解決問題的方法,讓學生在疑難處學會“自我提問”,幫助學生疏通思維渠道,從而找出解題途徑。一開始,學生提的問題可能多而雜,淺顯幼稚,不得要領,教師要循循善誘,在關鍵時刻給予指導。學生提出有價值問題能力的培養和提高,猶如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只有常提常問,常抓不懈,他們提問題的能力才會越來越強,所提問題的質量才會越來越高,他們的創新意識才能培養起來。
?? 編輯:劉立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