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九芳
摘要:中高職一體化辦學模式是新形勢下職業教育改革和發展的必然趨勢。基于這種模式,結合社會認知理論和自我決定理論,構建了中職生自我管理方法體系,以期為提高中職生的綜合素質與能力以及中高職一體化的發展奠定基礎。
關鍵詞:中高職一體化;中職生;自我管理方法
中圖分類號:G718.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2)20-0242-02
一、自我管理方法提出的原因與背景
近年來,針對中職生的教育和管理,學校面臨極大挑戰:中職生普遍學習興趣下降、自我控制力低下、紀律極其渙散。同時,中職生頂崗實習或者畢業后,很多同學在短時間內頻繁更換工作單位。據調查表明:因為知識技能差而被用人單位辭退的很少,絕大多數同學在職業道德素質、團隊合作能力,特別是責任承擔和經受挫折方面的能力較差。
中高職一體化辦學模式是新形勢下職業教育改革和發展的必然趨勢,在此新形勢下加強中職生的自我管理,努力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和能力,形成一套相對完整的符合中職生具體實際的自我管理工作體系顯得尤為重要。
二、自我管理方法提出的理論依據與分析
(一)班杜拉的社會認知理論
社會認知理論認為:個體、環境和行為是相互影響、彼此聯系的。社會認知理論將學習分成兩類,一是自我角色扮演學習,通過親手做并體驗行為結果來學會各項復雜技能;二是他人替代性學習,通過觀察別人的行為和結果,讓同伴做示范,讓學生看到良好行為帶來的獎賞或者看到不良行為帶來的懲罰,從而規范自己的行為和學習。
(二)自我決定理論
自我決定理論根據個體的動機在自治水平上的不同,把動機看做以內在動機和外在動機為兩個端點的連續體。內在動機指個體出于興趣和活動本身的快樂而行動。外在動機指的是個體由于行為本身伴隨著一個另外的結果而實施行動。外在動機的四種類型是外部動機、接受動機、認同動機和整合動機。
(三)兩種理論的融合分析
社會認知理論中自我角色扮演學習和他人替代性學習都可以與自我決定理論中內在動機和外在動機理論相融合。
分析一:給定班級每位同學具體的任務目標,有的同學在接受任務實現目標的過程中完全是個人的一種興趣和愛好,也就是他的內在動機占主要支配地位,這樣他不但能圓滿完成任務而且進一步鍛煉了自身能力提高了素質。這也是一種自我角色扮演學習。
分析二:看到有的同學學習取得了好成績或者活動獲獎都得到了班主任的表揚或一定榮譽和經濟的獎勵時,自己也想努力學習或下次也積極參加活動。這既是社會認知理論中他人替代性學習的作用,也是自我決定理論中外部動機激發人行為的典型例證。
分析三:鍛煉可以增進身體健康,努力學習就可以考出好成績。這是社會普遍認同的規則。于是有很多同學自覺地接受這一規則,親身實踐,這就是自我角色扮演學習和認同動機的融合。
分析四:一個學生參加課外集體活動,不是因為他內心想參加,而是因為他覺得不去參加感到內疚,因為普遍的外在規則是積極參加課外活動才是一名好學生。這是接受動機和他人替代性學習的融合。
分析五:有的同學愿意經常看書學習是為了考高分,有一定功利性。另外看書學習也確實是他的愛好。這是整合動機和替代性學習的融合。
由以上理論的融合分析可知:維持和促進學生的內在動機或者最大可能地促進學生的外在動機向內在動機轉化,不但可以讓每一位同學都能進入自我角色扮演學習和他人替代性學習的過程中以大大提高學生自身的綜合素質和能力,而且對中職生班主任對班級的管理也是非常有幫助的。
三、自我管理方法體系的建立
通過以上對原因和背景的剖析并結合自我管理方法所依據的兩種理論的融合分析,筆者認為,中職生班主任在中職生的教育與管理過程中,首先,應下一定工夫充分了解學生,把學生按管理的難度分成四大類型:外在壓力型、認同和接受型、內在驅動型、整合驅動型;然后,針對不同類型的學生,通過提供適合的機會、幫助設立具體目標、關注個體橫向的進步和發展,讓每位學生進入角色扮演學習或者是他人替代性學習過程中,達到使外在壓力型的學生向認同和接受型轉變,讓認同和接受型的學生向內在驅動型轉變,讓內在驅動型的學生繼續維持和促進。而后最理想和理性的目標是讓學生在走向用人單位之前成為整合驅動型,在個人興趣和愛好的基礎上自覺接受道德的評判、責任心的考問和挫折的耐受,從而更好地培養綜合素質和能力。
下面以本學期筆者所帶班級學生為例作探索分析。筆者把本班47名同學按管理的難度分成四大類:外在壓力型10名、認同和接受型24名、內在驅動型9名、整合驅動型4名。針對不同類型對學生進行自我管理方法的設計和建立。
(一)外在壓力型學生的自我管理方法探索
1.自我積極期望的建立
經常遲到的學生,期望從一周遲到三次變成兩次進而一次最后零次。并且通過班主任和參與考核同學的及時表揚加以強化,中間可能有反復,但要提示他積極進行心理暗示,你自身一定能做好。經常紀律約束較差的同學,只要他有了一點進步,班主任就應在公開的場合把對他的認可信息傳達給他,讓他對自身產生積極的期望。慢慢的這種積極期望內化在自身的行動上,目的就達到了。
2.自我閃光點的發現
通過學院和班級組織的活動,及時發現外在壓力型同學的一些閃光點,并且加以外在的及時強化,從而進入這些同學的自我管理意識中,讓他們知道自己也有一些方面比別的同學強,并不是一無是處。筆者班一名同學學習方面對自己要求不高,自我意識特別強烈,在班級紀律的遵守方面曾讓筆者感到棘手。但在一次志愿者活動中,她作為走讀生竟然放棄自己本該休息的時間,主動和住校生同學一起去參加活動,并且積極為同學照相服務。發現了她的這一閃光點,筆者及時表揚了她,本來有厭學傾向的她竟然寒假后第一個來報到上學。這是很大的一個轉變,也是她進行自我管理的一個開始。
(二)認同和接受型學生的自我管理方法探索
1.自我努力和能力的認可
對于能夠認同和接受規則的同學來說,在日常學習和工作過程中,也許一件事情不是自己情愿去做的往往因為害羞或者怕受批評而去做了,在這過程中自我付出的努力,應借助同學以及老師對她的肯定來最終自我認可:我付出努力,會讓自己收獲喜悅;我能干這件事情,說明我有這方面能力。在本學期宿舍文化藝術裝飾大賽中,有兩個宿舍的同學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學院獎勵,那些當時對裝飾宿舍有異議或不太積極的同學此時也表示下學期爭取獲一等獎。因此通過鼓勵學生參加各種活動,從各種不同的活動中獲得能力感,讓同學不斷關注學習活動有意義的一些層面,最終讓這些同學能夠認可自我的努力,使他們對自己的潛能有自我的認識,而不僅僅是因為自己認同和接受規則。這種自我管理方法的建立是非常有利于自身綜合素質的發展的。
2.自我承擔責任的鍛煉
在和很多認同和接受型的學生交流時發現,對學院和班級管理的的規則自我認同和接受,但讓其對其他的同學進行同化和基于一定責任的幫助時就較難了。本學期筆者班一名走讀生同學開學報到時就表現出此種情況。但筆者做了一個大膽的嘗試,讓他負責包括12名同學的一個走讀生群體,所有的學院和班級通知、考勤以及學習情況的綜合測評都讓他來承擔責任。開始手忙腳亂的他,慢慢地自己建立了走讀生飛信群,每天把有關走讀生的通知信息及時發送,而且為了防止走讀同學遲到,每天晚上還發飛信提醒同學,每節課走讀生的考勤情況都及時匯報,工作做得很出色。因此,通過給定一定任務目標,讓認同和接受型的學生進行一定自我承擔責任的鍛煉,他就會很快成長起來。這種以責任目標為依托的自我管理方法的建立應在較大范圍開展。
(三)內在驅動型學生的自我管理方法探索
1.興趣和愛好的自我穩定性管理
內在驅動型的學生往往有明確的認知目標,譬如,她有文藝才能,就積極擔任文藝委員,在一段時間內可能盡情展現自己的文藝特長,但在一段時間過后她可能發現當文藝委員不僅僅是自己要表現,還要組織其他同學也要積極參加,工作的復雜和難度可能一時使她產生害怕和厭倦,這樣一來不但自己的興趣和愛好的發揮受到限制而且也不利于自身其他方面素質的提高,容易在今后的學習和工作中養成知難而退的壞習慣,經受挫折的能力差。因此,加強同學的興趣和愛好的自我穩定性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2.切實可行的短期目標的自我實現
幫助內在驅動型的學生,把她感到困難的任務劃分成小的短期目標。譬如,一個學習特別要求上進的學生,考試卻不如意,可幫他分析下次前進兩個名次也是進步;內心不想自己違反紀律的一些同學,宿舍衛生和紀律卻經常出問題,因此可把問題分解成多個小目標來解決,先針對把被子疊好,再針對衛生、紀律。告訴學生老師允許你以自己的速度來成長。
內在驅動型的學生在中職班級里面所占比例相對較少,因此她在日常和同學的交往中可能圈子相對要小一些,這樣不利于他人際交往的溝通和交流,也會影響他將來的就業,因為現代企業特別要求團隊合作,所以內在驅動型的學生不能用自己對事情的看法來要求其他的同學也和自己一樣,只能在不斷的溝通和交流中尋找同學的優點,并最大可能地揚長避短。這是內在驅動型的學生自我管理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方法。
(四)整合驅動型學生的自我管理方法探索
整合驅動型的學生一般在班級中都擔任一定的重要職務,如班長、團支書、紀律考核委員等,因為此類同學大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他們從內心都期望競爭管理職位、期望行使權力、期望與眾不同、期望采取行動。
1.正確面對挫折的自我調節管理
競爭就不免有失敗,班級只有一名班長,整合驅動型的學生不能因為沒有被選為班長就萎靡不振,垂頭喪氣,應進行多方面的的自我調節管理:我的能力沒有問題,可能臨場發揮出了一點問題,這是經驗和教訓;有些方面我確實存在欠缺,此次失敗使我更清晰地認識自己,今后就能取長不短,盡快提升自身素質;班級管理是一個具體實踐,結合班級管理實踐我的好多優點會讓老師和同學盡快認可我……這樣通過切合自身實際的自我調節管理達到正確面對挫折的目的。將來在應對就業中的挫折時就有了充分的心理基礎。
2.正確認識權力和責任的自我壓力管理
期望行使權力的同時就要承擔必要的責任。班級管理過程中,整合驅動型的學生都擔任不同的班干部,而考核班干部的核心就是班級工作績效的優劣。因此,整合驅動型的學生必須加強一定的自我壓力管理,主動給自己加壓,因為績效不高的班級管理結果會使老師對其失望、同學對其不擁護,長期下去,自身素質不會得到提高,學校中提供的這次管理者角色扮演就會不成功,進而會影響到將來就業時自身能力的發揮。
[責任編輯柯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