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亞玲
摘 要:一篇優秀的考場作文需要考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建立作文素材庫,考場上審準題目是前提,選材方面要放寬眼界不落巢穴,立意需提升境界,跳出小我,放眼社會。而關鍵的是要求學生抒發對自然、社會、人生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
關鍵詞:審題;選材;立意;構思;體驗
考場作文往往差強人意,怎樣在短時間內避免重大失誤,寫出自己滿意的作文呢?筆者談一點思考。
一、審準題是前提
綜觀近10年中考作文,基本以命題作文為主。作文題目,本身就是一道高質量的思考題,許多學生在此敗北。審準題,要做好以下幾個關注。
1.關注題目中的副詞
如,《道路前面還是道路》中的“還是”,《門其實開著》中的“其實”,《又是離別時》中“又是”都意味深長。文貴曲,寫作此類作文要注意內容上的鋪墊。
2.關注含有比喻手法的標題
如,《立春》《心中有盞紅綠燈》,乍看上去,有點無從下筆,揣摩它的比喻義,難題就迎刃而解。把握此類作文題目的要領就是化虛為實,找準合適的切入口。
3.關注動詞性短語的標題
《昂起頭來真美》《恍然大悟》此類動詞意味著事情的一個動態發展,“昂起頭來”意味著由低頭到抬頭的變化;“恍然大悟”則凸顯出由不理解、不明白到大徹大悟。此類作文要寫出事情的變化過程。
二、放寬眼界精選材
作文中很容易出現千人一面的現象,讓人閱之無味。如,《恍然大悟》,很多學生就局限于學習生活中對某理科實驗的領悟,局限于悟出家庭生活中對父母之愛等。
“養兵千日,用兵一時”,關鍵時候要能大放光彩,平時必須注重積累素材。前蘇聯詩人馬雅可夫斯基說:“你想把一個字安排停當,就需要幾千噸的語言礦藏。”教師平時要善于幫學生建立作文素材庫,建構學生的內在精神世界。素材庫內容可以如下:(1)家鄉的獨特風貌等;(2)參加社會實踐或旅游的獨特體驗;(3)親情、友情類難能可貴的細節;(4)自己的興趣愛好等“自我”系列素材……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巧婦定能妙為有米之炊。
三、立意巧為文本之重
如果說素材是文章血肉的話,那么立意就是文章的靈魂。清代學者王國維在《人間詞話》里說過這樣的話:“詞以境界為最上,有境界則自成高格,”這里的“境界”是指文章鮮明的立意。
九年級學生,已經越過七年級童真童趣的“真我”,輾轉了八年級個性張揚、青春無敵的“自我”,此時他們思想上更加成熟,愿意用思考的方式內化自己。在作文立意方面,僅僅“關注自我,表現自我”還不夠,要邁向“超越自我,關照他人,思考社會”的境界。以《咀嚼生活的滋味》為例,部分學生通篇都沒有點清楚生活的真諦是什么?這樣的文章就沒有立意,沒有靈魂。有些學生由生活絮事咀嚼出了父愛、母愛感人或友誼可貴之類真諦,這樣的立意是積極的,但不夠深刻。某同學把視角投向書店門口一個安靜的彈唱老人,結合煩躁的自己和浮躁的社會,悟出了“在如今這個社會,需要的更是這樣一份內心的寧靜、淡泊、豁達、不為外界所撓。”這樣的立意值得稱道。中學生在作文立意方面要開闊視野,提升境界,跳出小我,放眼社會,以“社會人”的角色觀照自己,如愛的“反哺”;從成長體驗出發對生命的思考;關注社會,傳遞正能量,感動你我他。
四、重構思提升文采
以制衣為例,如果說素材只是原材料——布匹的話,那么構思就是對原材料的設計,作用非同小可。
如,以《改變一點點》為例,有學生寫考試沒考好,在課堂上、課間、家里怎樣認真努力,給人感覺更像一份規劃書,而作文是認識自我、認識世界的創造性表達。有學生以自己第一次上臺演講,怎樣戰勝自我,勇敢地完成了挑戰。這個切入口“小中見大”。有學生則巧設物像,寫母親節這天送母親一束康乃馨,將康乃馨與母愛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精心構思,定能讓文章“錦上添花”。
五、千變萬化不忘本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對寫作定位為“運用語言文字進行人生表達和交流的書面運作方式,是人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造性表述的過程。”在“九年級學段目標”中指出:“寫作要有真情實感,力求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
作文的本質是學生內在精神生命的流露。內在精神生命又源于學生的生活體驗。而綜觀中考趨勢,趨勢鋒芒直逼“我”,如,2010年南京卷的考題是《我做主》,2012年寧波卷的考題是《你是我的一本書》,2013年上海卷的考題是《今天我想說說心里話》等。有的作文標題雖沒標明“我”這個詞,但實際上還是指向“我”,如,2012年南京卷的考題是《帶一本書去旅游》,2013年濟寧卷的考題是《成長的快樂》等。
我們要鼓勵學生在作文中抒寫真切的自我體驗,有豐富的心理活動及情感變化,對生命、人生、社會等形成自己獨特的見解,文中要閃爍著思想和靈魂的火花。
(作者單位 江蘇省常州市北郊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