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正霞
摘 要: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指通過數學課堂教學活動,使學生在數學上有提高、有進步、有收獲。它既關注學生當前的發展,又關注學生未來的發展,即可持續發展。興趣能夠打開學生創造性思維的門扉,可以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欲,促進學生主動探求知識。所以教師如何根據學生思維的特點和年齡特點,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是現階段提高高效課堂的關鍵。
關鍵詞:數學課堂;創設情境;合作交流
一、創設生活情境,引導學生親身體驗
創設情境一定要考慮到情境創設的有效性。創設有效的生活情境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重要條件。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不失時機地創設與學生生活環境、知識背景密切相關的,又是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情境,讓學生通過親身體驗感悟到數學的樂趣,
產生學習的需要,激發探索新知識的積極性,并主動有效地參與學習。
例如,在教學“比較分數大小”時,我曾有這樣的嘗試。在一個班創設了這樣的情境:給兩幅圖讓學生先在圖中分別涂出表示分數的陰影部分,再比較它們的大小。而在另一個班卻是創設這樣的情境:帶來兩塊同樣大小的餅干,問:把其中一塊餅干平均分給班上2位同學吃,每人能吃到這塊餅干的幾分之幾?把另外一塊餅干平均分給班上53位同學吃,每人能吃到這塊餅干的幾分之幾?根據已學知識學生很快就可以知道它們分別是多少,然后引導哪種分法每人能吃得多點,通過這樣的引導,他們很容易理解和明白為什么填“>”。因為生活經驗告訴他們,分的份數越多,每人吃到的餅干就越少。所以他們對比較分數的大小的知識理解得透,掌握得好。
因此,創設生活情境。真正實現課的導入“生活化”——教學的導入仿佛是優美樂章的“序曲”;例題教學“生活化”——例題教學是優美樂章的主旋律;知識運用“生活化”——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仿佛是動聽的“交響樂”。生產和生活實際是數學的淵源和歸宿,其間大量的素材可以成為數學課堂中學生應用的材料。教師要做有心人,不斷為學生創設以生活素材為內容的學習情境,讓生活走進課堂。要讓學生覺得數學不是白學的,學了即可用得上,是實實在在的。
二、創設游戲情境,引導學生主動學習、探究
喜歡游戲是兒童的天性。興趣對學習的效果起決定作用,游戲活動能充分調動起學生的每一個細胞。美國教育家教授柯普蘭提出:“兒童對數概念理解必須由兒童自己獲得,教師的責任是提供良好的教學環境。”創設游戲情境,對于維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注意力至關重要。既然兒童喜歡游戲,我們就可以創設游戲情境來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使之最大限度地參與學習活動的全過程,切實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例如,在教學“乘法的初步認識”一課時,課尾我準備了一個將加法算式改寫為乘法算式而得數相同的練習,利用學生喜歡的機器貓來做游戲。我說:“機器貓為大熊、強強、小亮和紅紅都準備了禮物,誰愿意幫機器貓送禮物(禮物上寫著乘法算式,人物身上寫有加法算式)?”學生爭先恐后地做題。這時再配上動畫片中的音樂,歡快的音樂一響,學生更感興趣了,一節課就在愉快中結
束了。
實踐告訴我們,豐富多彩的游戲能喚起學生的求知欲,能激勵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數學學習之中,學生在游戲中學習數學其注意力和觀察力均有明顯的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容易被調動起來。
三、創設交流情境,引導學生合作交流
小學生具有愛與人交往,好表現自己的心理特征。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有計劃地創設交流情境,為學生提供思維摩擦與碰撞的環境,搭建更為開放的舞臺,變“個體學習”為“集體合作”。創造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討論、爭論、辯論,有利于創造性思維的發展,有利于改變“喂養”式教學格局,大大提高學習的效果。
如,在教學“組合圖形的面積”時,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說一說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圓的面積公式,再創設求組合圖形面積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分組探索。課堂氣氛一下子活躍起來,小組成員紛紛開動腦筋,積極參與。通過小組探究,找到了解決問題的辦法,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這樣既培養了學生小組合作能力,又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果。
四、創設想象情境,引導學生多向拓展
“猜”是一種很重要的解決問題的策略。一位留學者歸國后說:如果教師提出一個問題,10個中國學生的答案往往差不多,而在外國學生中,10個人或許能講出20種不同的答案,雖然有些想法極其古怪離奇。但這個例子說明,我國的教育比較注重學生求同思維的培養,而忽視其求異品質的塑造。在人的生活中,有一種比知識更重要的東西,那就是人的想象力,它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學生的想象力越豐富,對知識的理解就越有創見。因此,我們在教學中要創設想象情境,充分利用一切可供想象的空間,挖掘發展想象力的因素,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引導學生由“單一思維”向“多向思維”發展。
如,學習“比的知識”以后,根據六(1)班男生人數和女生人數的比是3∶4,引導學生想象男生人數是女生人數的■,女生人數是全班人數的■,女生人數比男生人數多■……通過想象,進一步溝通比和分數的聯系。遙遠想象,訓練了學生突破空間進行思維的能力,使學生的思維更加靈活,更具跳躍性,學生的創造意向才能得以培養,其創造個性才能得以弘揚。這樣的課堂精彩紛呈,效果顯而易見。
總之,教學情境是一種特殊的教學環境,是教師為了發展學生的心理機能,通過調動“情商”來增強教學效果。有目的地創設教學環境,不僅可以使學生掌握知識與技能,而且可以“以境生情”,使學生更好地體驗教學內容中的情感,使原來枯燥、抽象的知識變得生動形象、富有情趣。可以說,良好教學情境的創設,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最大限度地參與數學活動,使數學課堂教學真實有效。
(作者單位 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銅井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