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民生
[摘 要]小組合作學習是以發揮群體的積極功能,提高個體的學習動力和能力為目的,以學習小組為單位展開討論、交流與合作,從而共同完成教學任務的一種教學形式。有效的小組合作學習可以在小組成員間形成開放、包容的學習氛圍,使小組成員間相互激勵、相互促進。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育;小組合作學習;策略研究
作為一種新的學習方式,小組合作學習有助于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合作意識,增進團結、協作精神。合作學習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不僅有利于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還能增加學習過程中學生與教師、學生、教材之間的各種方式的互動,增強課堂教學的活力。
一、科學分組,明確要求
要根據小組內成員的個性、心理、能力、性別等因素,把學生編成4~6人小組。例如:一個班通常采用四人小組面對面的形式,將全班學生分成好、中、困三類,使每組保證都有三類學生,其調配比例為1:2:1,使合作學習小組達到組內異質,組間同質。這樣的調配,既有利于優等生帶動中等生學習,又能幫助學困生,同時對優等又是一個能力的鍛煉,使小組中形成互幫互促的學習氛圍。小組成員要進行細致的分工,如記錄員、匯報員或辯論員等。這樣每一個學生在不同角色中承擔一定的責任并獲得不同方面的發展。另外,包括組長在內,小組成員的分工要定期輪換,以便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多方面的發展。
二、適時指導,培養習慣
學生是否具備良好的合作學習習慣,直接影響小組合作學習的效率。因此,在小組合作中,應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一是學會傾聽,要求學生在與人交談時,克服浮躁之氣和輕漫之舉,做到認真而仔細地聽取別人的發言,不隨意打斷或插話。但聽也不能敷衍,而是發自內心的意會。合作小組成員必須聽清老師的提問,聽懂小組分工的要求,聽明白其他學生的發言。二是學會質疑,在小組活動中,在肯定別人優點的時候,還要敢于質疑。如果有疑問,應立即追問為什么,而不要害羞,默不做聲。有不同見解和意見,要敢于提出,大膽質疑;想到同學沒想到的,沒說完的,要勇于補充。三是學會表達,教師應調動發言較少的學生的參與欲望,培養他們敢說的勇氣,把一些簡單易懂的問題讓他們說,并給予肯定和鼓勵,使他們也有表現自我和獲得成功的機會。四是學會遵守組織紀律,通過一定的紀律約束,讓學生在合作中“活而不亂”。五是學會分析、歸納,在生生合作中,小組內的意見往往不統一,小組長要引導大家對各種意見進行充分討論,通過分析、歸納甚至爭辯,達成共識。
三、變換形式,精心開展
在小組合作中,如果總以單一的形式展開,這樣學生很快會覺得乏味。教師應獨具匠心,別出心裁,采取多樣化的合作形式,提高合作探究的能力。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根據教材內容的重點、難點或學生容易出錯處,故意弄出錯誤,引導學生去探究,讓學生來糾正。為了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有時讓學生自擬題目并進行測試,然后讓小組長按標準給每位學生打分,再按小組總分評比。讓成績好的學生感到自己的學習好還不夠,成績差的學生感到因影響了小組成績而有壓力。對于剛剛入學的一年級學生,他們的知識和學習經驗少,對合作交流的認識幾乎為零,要在他們大腦中建立起合作學習的意識,教師有時應先做好示范。如:在一年級教學“認識圖形”這一課時,教師大膽放手,讓學生利用各種材料、各種方法去感受平面圖形。在這種寬松、自由、民主的氛圍下,學生迸發出一個個別出心裁的創意:有的學生用鉛筆沿立體圖形的一個面的邊畫下來,有的用立體圖形的一個面,蘸上印泥印在紙上,還有的用橡皮泥印出立體圖形的一個面。
四、認真總結,合理評價
對小組合作學習進行科學評價十分重要。如果說組織分工是合作學習的前提條件,那么科學評價可以稱得上是合作學習成功發展的關鍵。小組合作的評價要做到“兩個結合,兩個側重”。一是學習過程與學習結果評價相結合,側重于對過程的評價。要以充滿期待情感的心理來評價學生,根據好、中、困三種學生的發展制定不同的評價標準,對達標者同樣給予優良評價,同時引導學生自己與自己比較,從中找出個人的進步,消除學困生的自卑感,增強學好數學的自信心。二是將對合作小組集體的評價與小組成員個人評價相結合,側重于小組集體評價。其中“小組合作表現”為主要標志之一。要改變過去以個人成績為評價標準,以個人為獎勵對象的做法。因為合作探究是依靠學生之間的互學、互幫、互補、互促達到提高學習效率,共同前進,共同進步的。
責任編輯 沁 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