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世文
摘 要:中職計算機專業課堂設計中要充分研究學生。要認真研究行業特點,結合學校和學生實際,確定課堂教學內容,要體現“以人為本”的價值觀,重視教學效果的評價。
關鍵詞:中職計算機;專業課;教學設計
當前,中職計算機專業課教學中課堂教學仍然是完成教學任務的主渠道,課堂教學設計改革與創新是中職學校面臨的重要任務。如何踐行“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以學生為主體”的新課改指導思想,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職業能力?通過幾年的實踐探索,筆者在課堂設計中有以下幾點體會:
一、中職計算機專業課堂設計中要充分研究學生
布盧姆認為學校教育的基本功能是使每個人得到發展,主要任務是充分培養與發揮每個學生的能力,而不是預測和淘汰大多數人和選拔少數英才。對于中職來說,面向全體學生的教育尤其重要,所以,我們要研究每個中職學生的年齡特點、學習基礎、學習興趣和學習態度等情況,既了解一般情況,又了解個別差異。
對中職學生的這種需求和特征分析,我們可以采用問卷調查、測驗、談話、觀察等任何可以反映學習者特征和需求的技術方法,當然問題可以是特定的也可以是開放式的,利用這些結果來幫助我們決定教學策略。
二、中職計算機專業課堂設計要認真研究行業特點,結合學校和學生實際,確定課堂教學內容
中職計算機專業主要是培養符合IT行業標準,具有基本IT理念的應用型人才。這一培養目標決定了中職計算機專業教材類型上是范例式教材,結構上要注重知識、技能、能力和態度要素的呈現。而現有的中職教材大多是一些計算機軟件的功能介紹和范例式表述。針對這種特點,我們在教材內容的處理上應注意以下幾點:1.做到課堂教學內容要與IT行業的新技術發展相同步。2.在確定教學內容時,要考慮課堂教學內容與學校教學設備相匹配。3.在確定課堂教學內容時,還要考慮中職學生的現狀。
當前,各中職學校招收的學生文化基礎薄弱,知識結構零亂、接受能力較差、認知水平偏低,他們普遍缺乏學習動機、學習興趣。在確定課堂教學內容時要充分考慮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心智水平,把教學內容轉換為中職學生樂于接受的內容,以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三、中職計算機課堂教學目標要體現“以人為本”的價值觀
新課程以“為了每個學生的發展”為基本理念。為了讓每個學生的個性獲得充分的發展,培養出豐富多彩的人格。可以將中職計算機課堂教學目標歸納為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相互滲透、有機聯系的維度。新課程的價值追求,是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以及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維度的有機結合。
在教學目標陳述中,應該使用表達學生具體行為的動詞,盡量避免使用過于籠統、含糊的詞語,如“了解”、“理解”、“欣賞”等,用這些動詞表述的教學目標,教學后無法測量是否達標。教學目標的陳述主體不應是教師(或講授內容),而是學生(或學習結果)。
四、中職計算機課堂設計中常用的教學策略和方法
教學策略是實施教學過程的教學思想、方法模式、技術手段這三方面動因的簡單集成,是教學思維對其三方面動因進行思維策略加工而形成的方法模式。教學策略設計主要依據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學習者的特征來開展,不能武斷采用某種理論一刀切。在課堂中我們常采用以下教學策略和方法:1.任務驅動法;2.互動式教學法;3.案例教學法;4.項目教學法。
五、中職計算機專業課教學設計應重視教學效果的評價
新課程提出關注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表現應成為課堂教學評價的主要內容,包括學生在課堂上師生互動、自主學習以及同伴合作中的行為表現、參與熱情、情感體驗和探究、思考的過程等。在具體的評價過程中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1.對知識目標的評價。評價學生是否深刻理解并掌握每節課所學的內容,但并不是局限于對一些概念、原理的機械記憶,而是能靈活地運用知識,能與以前所學的知識建立關聯,達到同化和順應,成為學生自己知識體系的內容;2.對自主學習能力的評價。評價學生能否根據教師布置的任務確定與該任務有關的所有知識點。評價學生完成任務的速度、效度(創新性);評價學生獲取、篩選、利用與任務有關的信息與資料的能力;3.對合作學習能力的評價。評價合作學習主要考察以下幾點:師生之間或學生之間的溝通能力;聆聽、理解、接納小組其他成員的觀點;動手參與制作的貢獻(互助);自我診斷和反饋的能力等。
面對中職計算機專業的發展現狀,如何優化中職的計算機專業課堂教學設計,提高課堂效率,還值得我們長期探索。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還必須著眼于使教材逐步完善、教法逐步改進、考核逐步規范,這些都需要我們中職計算機專業教師不斷探索,及時總結經驗走出誤區,為培養社會合格的IT應用型人才而奮斗。
參考文獻:
[1]吳麗云.以就業為導向的中職學校計算機教學策略研究[J].軟件導刊:教育技術,2010(6).
[2]朱家梅.中等職業學校計算機教學改革探索[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0(3).
(作者單位 四川省武勝萬善職業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