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敏
摘 要:小學語文教材中的每一篇作品,都深蘊著作者豐富的情感,因此,身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必須將情感教育貫穿于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每一個環節,從而使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
關鍵詞:小學語文;情感教育;情感資源;情感氣氛;情感體驗
一、深入挖掘情感資源,豐富學生情感世界
語文教學的目的不只是將課本上知識性的信息傳遞給學生,更重要的是能夠讓學生通過學習語文樹立起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
價值觀,使他們的心靈得到美化,使他們的情感更加豐富細膩。而小學語文教材中每一篇文章都蘊含著作者自己獨特的情感和對于人生及世界的不同看法,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必須深入全面地挖掘文章中所蘊含的情感,讓學生通過接觸文章產生不同的情感體會,久而久之,學生的情感世界必然會越來越豐富。
比如,在學習第十一冊往事單元中的《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時,在講課之前,我向學生詳細介紹了魯迅的生平以及他對于中國文學和思想革命所做的偉大貢獻,使學生對魯迅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等到正式學習課文的時候,我又向學生細致分析了文章的寫作特點以及某些語句的特殊含義,這樣學生就能夠深刻體會到文章
中流露出的作者對魯迅先生無比懷念與敬仰之情。同時,也讓學生很好地學習了魯迅先生“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的美好品質,豐富學生的情感世界。
二、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營造課堂情感氛圍
多年的教學經驗表明,濃厚的課堂氣氛往往更能夠調動學生
的積極性,使學生能迅速走進文章中的情感世界,從而與作者產生心靈的共鳴。但是,傳統的語文教學模式使課堂乏味枯燥,大多數學生也因此感到沉悶無趣,所以無法引起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自然體會文章情感也就無從談起。如今,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一種全新的教學手段走進了各學科的教學課堂,即多媒體技術,它能將知識通過文本、圖畫、聲音、視頻等多種方式傳遞給學生,從而為學生營造一種直觀形象、生動逼真的教學情境。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利用多媒體的優勢營造出與文章情感相似的課堂氣氛,從而使他們能快速地進入學習狀態,融入文中的情感世界。
在學習第十一冊戰爭單元中《狼牙山五壯士》這篇課文時,我用多媒體技術讓學生觀看了電影版的《狼牙山五壯士》,并欣賞了與其相關的琵琶協奏曲,在動畫、聲音的互相融合下,課堂充滿了悲壯、沉重的氣氛,使得學生迅速感受到了當時戰況的危急以及五壯士英勇不屈的英雄氣概,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愛國之情。同時,因為視覺與聽覺的雙重刺激,使得學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有利于我們獲得高質量、高效率的課堂教學效果。
三、拓展延伸課外閱讀,加深學生情感體驗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學生通過學習語文來提高自身的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能夠初步理解和鑒賞文學作品,收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發展個性,從而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這一要求與我們所提倡的情感教育的目標不謀而合,但是如果學
生只憑借學習課本中文章根本不能達到情感教育的目的,所以,身為小學語文教師的我們,要拓展延伸學生的課外閱讀,增加他們的閱讀數量,使他們能夠接觸到內容更加廣泛和新穎的題材,如此不僅可以培養學生愛好閱讀的良好習慣,還能加深他們的情感體驗。
比如,在學習巴金的《海上日出》之后,我們可以推薦學生閱讀巴金其他的文學作品,如《隨想錄》《友誼集》等散文,讓他們從中可以更好地體會巴金的寫作風格和特點,同時,可以拓寬他們的知識層面,豐富他們的精神世界。又如,在學習了《晏子使楚》這篇古文之后,我們可以介紹學生去閱讀與晏子有關的其他典故,如《舌戰群雄》《南橘北枳》《和楚臣論》等古文,以此讓學生充分了解晏子高尚的品格修養和卓越的治國之道,同時,也為學生今后學習古文打下堅實的基礎。
以上就是我個人對小學語文教學中滲入情感教育的幾點感悟和想法,在此分享給大家,希望可以給廣大同仁在小學語文情感教學中提供一些參考意見。同時,我也希望廣大語文教師在日后教學過程中繼續探索和實踐,以研究、創新出更多可以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的教學策略,使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受到情感教育的熏陶和感染。
參考文獻:
秦秀民.對小學語文教學與情感教育關系的探討[J].學周刊,2013(02).
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