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桂芬
摘 要:閱讀不僅是小學語文教學的基本要求,還是學好語文的重要保障。小學教育是一種完全的漸進式教學,小學語文在這一點上尤其突出,從規范學生寫字到組詞再到成句,句與句之間的聯合最終就幻化成了美麗的文章。閱讀可以是文章全部,亦可以是文章采摘,但是正是因為有了文章才有了閱讀,閱讀是語文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語文是小學教育中的重頭課,也是小學生頭疼的科目。閱讀作為語文學習的樞紐,提高其實效性將直接促進小學生的語文學習,取得好成績。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實效;策略研究
閱讀是語文學習的靈魂,通過閱讀領悟文章之中的情感和深意是語文學習的基本方式。對于小學生來說,語文教育不能夠變得艱澀,要和他們的認知能力相結合,但是也要完成語文教學任務。在日常語文教學中,脫離開單獨的練字學習,就是對文章的賞析,按正常的教學思路都是開課前先讓孩子們熟知文中關鍵的字,通過老師在黑板上的引導或者在練習本上模仿,知曉字的結構以及書寫規律,然后就是學習文中出現的新詞,通過字與字的組合拓展了單字的意思,使其變得更加豐富。有的詞語非常美麗和重要,就需要孩子們在課上練習,在課后復習,了解一詞多義,掌握其基本用法,最后分析完字詞,帶領學生進入文章。
通過閱讀這種基本的方式來領悟作者所寄予的情感與一些鞭辟入里的引申意思,即所謂的文章思想情感和現實意義。在小學語文課文的選取上,一般都是適合小學生年齡段的,但是卻并不能阻止他們的想象力在課堂上飛翔,這就會讓語文閱讀變得有意思起來。我們的老師就可以根據這一點制訂出一些有效的策略來引起他們的興趣,使他們愿意在語文課堂閱讀的過程中積極去思考,讓無趣的課文變得生動有趣,讓有趣的課文變得更加趣味橫生。閱讀仍然是小學語文教學中最有意思的環節,對于小學生來說,仍是積聚注意力的環節,他們更習慣于跟著老師模仿著去讀,依靠他們自身可以去想象但是很難與文章結合起來去思考,而老師要做的就是引導他們的想象力和文章自身結合起來,在閱讀中領悟文字詞句之間的點點滴滴,將知識活學活用,最終得到運用,這即是語文閱讀的實效性。讓閱讀變得有目的性和有思考性,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逐步讓小學生掌握閱讀的真諦,不是去讀,而是思讀。提高小學語文課堂閱讀實效性有以下具體策略:
一、閱讀時間為主線,閱讀質量為核心
閱讀時間是提升閱讀實效性的重要依托,沒有時間去閱讀又如何有時間去領略文章大意呢?在語文課堂上,單獨的閱讀時間很少,對一篇新課文的學習,往往是老師帶一遍,學生讀一遍就結束了,小學生本身自制力比較差,課后很難主動分配時間去閱讀,這樣一來,閱讀時間得不到保證,對于文章的理解也處在一個淺顯的階段,所以,老師應該適量增加課堂上的閱讀時間,教會學生閱讀的技巧或者給學生劃出文章的重點段落進行精讀。“書讀百遍,其義自現”,在這個反復閱讀的過程中,學生會抓住一些關鍵詞句,從而領略到文章深意。另一方面就是要保證閱讀質量,即用心去讀,如果學生只是將閱讀當成一項任務,咿咿呀呀地過一遍就和沒讀一樣,真正的閱讀是應該帶著目的去讀,老師在課上閱讀之前可以在黑板上羅列一些問題,讓學生通過閱讀找到這些問題的答案,通過一種問題引導學生學會總結,組織自己的語言回答出問題。
二、閱讀訓練當貫穿,課堂回答分主次
高效的閱讀訓練應當貫穿于整個課堂,要注重層次,在整個閱讀訓練過程中,在方式方法的抉擇上非常重要,要做專項訓練,老師要根據讓學生最終明白的道理以及意思來制訂相對應的閱讀訓練,方法上要結合趣味性和鼓勵性,讓學生在閱讀中有所成就,最終目的都是為了幫助學生掌握閱讀的方法,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課堂上為學生創造出一個輕松歡快的氣氛,從而達到最佳效果。課堂回答是教學中老師常用的一種方法,目的是為了鼓勵學生發言和用一部分學生來帶動另一部分學生,為課堂注入競爭力,使整個課堂氛圍變得活潑。老師在讓學生回答閱讀問題的時候,要注重凸顯個體,做到層次分明,對于回答的學生要鼓勵,對于回答優秀的學生要分享,讓他們互相帶動,最終實現語文閱讀的目標。
總之,語文閱讀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環節,是小學語文教師思考的重點所在,小學生對于語文閱讀還是有極大興趣的,既然有了興趣關鍵就在于導向,老師在課堂上要為學生的閱讀保證時間提供一些激勵的手段,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做到有的放矢,讓學生形成閱讀和語文密不可分的思辨觀念,逐漸培養起較好的閱讀習慣,將語文學習化繁為簡,讓學生真正成為小學語文學習的主人,體會漢語文字當中的博大魅力。
參考文獻:
[1]張欣.文本細讀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13.
[2]李昊.竇桂梅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藝術特質研究[D].渤海大學,2014.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