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玉芳
摘 要:國外的社會學家和經濟學家預言,21世紀最偉大的產品不再是科學技術,而是新型的學校教育。中等職業學校開展計算機課程的教學,其教學重點應該是注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要綜合運用教學方法和手段開展課內外實踐活動,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操作技能,適應市場的需求,增強學生的就業競爭力。
關鍵詞:計算機動手能力 分層教學 實例教學 考試方法改革
我國計算機教育專家譚浩強同志曾經說:“計算機對于絕大部分人重在使用,對于它的軟、硬件理論部分,非專業人員可以不必要求”。職業技術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具有綜合能力和全面素質的應用型人才。計算機課程是一門技能性極強的課程,所以學生的操作能力尤為重要。筆者根據多年的計算機教學體會,對如何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談幾點看法。
一、發揮現代教學手段優勢,增強教學的直觀性
從信息論角度看,人的信道帶寬為1,聽覺為100,視覺為10000,所以要交換信息,就要充分利用視覺信息。計算機輔助教學以它直觀、形象、生動的演示功能,給學生帶來多感官、多種類型的刺激,而且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例如學習英文輸入一節,利用英打練習軟件可以形象地進行指法訓練,而學習計算機組裝與維護的拆裝一節時,在教師分步講解后再觀看開天辟地軟件,讓學生對所學內容前后貫通,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
掌握。
二、引進多種教學方法,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1.相互學習,啟發教學
學生對計算機操作學得特別快,也容易接受,有的知識盡管老師沒講,學生自己探索后也能很好地掌握操作方法。人們常說的“電腦不是學出來的,是玩出來的”是有一定道理的。通過學習畫圖一節內容,可以讓個別做得又快又好的同學到教師機演示操作,將他的操作過程演示給全班同學,然后教師再總結一下不同操作方法的優缺點。“小教師”演示和教師演示的課堂氣氛明顯不同,對那些算是電腦愛好者的學生產生很大的刺激,他們會鉆研、探討相關知識,這就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使用懸念手段,激發學生的好奇心
單純地按部就班地講授,學生會感到單調,缺乏新鮮感,如果教師適時地使用“懸念”手法來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會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例如學習Word文字排版一節,教師可以把事先精心準備的文章展示給學生,讓學生觀察并找出文章文字排版的不同之處,并告訴學生通過今天的學習他也可以做到或做得更好。學生還可以根據個人的打字速度選擇自己要輸入文章或者用教師準備的文章進行排版,這樣做學生基本都能積極響應,學習熱情較高。在講授FrontPage制作時,首先用FrontPage做一個涵蓋學校多處建筑的網頁。學生看到自己學習和生活的地方居然能做出這么漂亮的網頁,非常高興,于是產生了強烈的求知欲,個個躍躍欲試。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為教師后面授課的順利進行做好了準備。
3.結合身邊的故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陌生人的故事沒有身邊人的故事更有吸引力。在學習Excel表格數據輸入和數據庫的創建表內容時,可以把教材上表格的內容換成與授課班級學生相關的內容。用學生們自己的數據做練習,學生在進行操作學習時熱情極高,如果利用“聽寫法”輸入,效果更佳。
4.分層教學,使每位學生都能得到相應的提高
由于近年來計算機的普及,學生計算機基礎知識水平參差不齊,教師應根據教學目的和教學內容,因材施教,加強個別教學,進一步增強學生學習興趣,激發學生進一步學習計算機知識的熱情,使每位學生都能得到相應的提高。計算機應用基礎是一門統考課,教師在授課時在必須完成應知應會、確保考試過關的前提下,對有能力的同學可適當補充實際應用內容,避免差生跟不上或優秀生吃不飽的現象,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
5.利用趣味教學軟件,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主性
現在中職學校的學生普遍手懶,學知識僅限于當時會了,不要求熟練,而趣味教學軟件可提高學生學習的自覺性。自從安裝《金山打字》軟件后,學生對與電腦、學生之間的生死時速練習百練不厭,從而提高了錄入速度,對練習學生的中英文輸入能力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6.分組練習,可充分發揮學生的不同特長、優勢
小組是學習過程的基本單位,組建小組旨在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激勵學生的學習動機,創設一個和諧、嚴謹的學習氛圍,培養學生的各種學習能力與合作學習能力。在正式開始探索問題之前,學生需要組成學習小組,以便在解決較為復雜的問題時可以在組內分工合作,發揮學生不同的特長、優勢。例如動手能力強的學生在組內負責設計實驗;口才好的學生負責在班級范圍內匯報學習成果;組織能力強的學生負責計時和協調;思路清晰的學生負責記錄和整理大家在小組內匯報的材料等等。
三、加強自身學習,增強教學內容的先進性
計算機界有一個摩爾定律“芯片所集成的晶體管數目與功效每18個月翻一番”,說明硬件發展之快,而教材的更新周期往往需要3~5年或更長時間。無論是從過去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觀還是今天以學生為主題的教學觀看,教師都在課堂中擔當重要的角色,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對計算機教師也帶來了挑戰。教師不能完全依照教材完成教學任務,一些計算機專業的教材在投入使用時就已落后于相應技術發展的前沿,需要教師通過網絡、期刊等媒體擴充教材、豐富教材,才能使教學內容具備時代性。所以教師要通過繼續學習、終身學習的途徑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使自己了解學科技術發展的前沿,增強教學內容的先進性。
四、把好考試關,是計算機學習的關鍵
筆者從近年來的教學情況發現,同一位教師擔任同一班級的統考和非統考課程,學生學習的態度截然不同。為了讓學生明白上課不練,只等期末背題或打小抄是行不通的,教師對非統考課程在原來的基礎上應做相應的調整。
第一,非統考班的計算機應用基礎考試用開課學期新發的模擬盤考試,同樣多安排教師監考,讓學生有參加統考的感覺。
第二,考試和考查的計算機課程除繼續堅持平時、卷面、上機操作成績的比例外,盡量采用上機操作考試,把學生的作品保存后刻成光盤上交,相當于期末考試的試卷。并且上機操作成績要真正做到真實、唯一。
第三,人都是有惰性的,職業學校的學生也是如此。所以,每學期開學的第一堂課筆者都會反復強調計算機課程與其他課程評分標準的區別。學生除了完成規定次數的作業本作業外,還要完成隨堂做的電子作業,它一樣會影響學生的期末成績。因此,教師完成教學內容后應留適當的電子作業,并規定操作時間、評分標準,下課前把成績記錄好。這樣,70%的學生都能認真操作;15%的學生能邊觀察邊操作;15%的學生不做或只做規定內容的一小部分。過一段時間,若是某些學生的電子作業較少時,應及時提醒他離期末無資格考試不遠了,以便學生進行彌補。這樣,整體課堂教學效果要比學生隨意練習好得多。
21世紀教育面臨著嚴峻的挑戰,也面臨著發展和創新的機遇。計算機教學知識面廣,還有很多方面需要我們去研究和探索,需要我們不斷創新,逐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實際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從而培養高素質的符合新時代要求的人才。
(作者單位:遼寧煤炭技師學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