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桂珍

摘要:課堂導入是課堂教學的主要環節之一,一堂課導入的成與敗直接影響學生進入學習狀態,影響著整堂課的效果,影響整節課的教學目標的達成。通過從課堂教學中導入設計研究入手,創設教育情境,體驗互動探究,將社會生活引入政治教學提高課堂效率。
關鍵詞:教學設計;導入設計;課堂效率
一直以來,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因為遠離學生生活缺乏吸引力導致教學效果不盡如人意。在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實踐中,如何進行有效地教學設計以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課的吸引力,是目前課改過程中教師必須思考的重大課題。高爾基在談創作體會時說:“開頭第一句是最難的,好像音樂的定調一樣,往往要耗費好長時間才能找到它。”每節課的導入設計是教學設計教學過程設計的關鍵部分。正如同開車旅游往往需要利用導航儀,才能準確無誤的達到目的地。下面筆者將以高中思想政治課必修1《經濟生活》和必修4《生活與哲學》為例,探究進行有效的導入設計的原則和方法,使課堂充分能體現“互動探究高效”的理念。
一、導入設計遵循的原則:
一般地說,導入新課、設計導語,應遵循以下原則與要求。
1.符合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一切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最終歸宿。課堂的教學導入,一定要根據課程標準和考試說明的教學目的來精心設計導入語,不能硬加上與教學目標無關的,更不能使導入語脫離教學內容。如果導入語與教學內容脫節,那么無論導入語多么生動、精彩,都不可能產生正能量的效果。
2.符合教學規律
導入語的設計要根據既定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設計的同時,還應透過文本,遵循教學規律。特別有的內容是教學內容的必要補充,還有的雖然從內容上看關系不大,但它能激發學生興趣,吸引學生注意力,對于教學內容的講授和學習也是一個有機組成部分。這一切,都應從教學規律出發,違背科學性的導入,盡管非常別致、非常精妙,也不足為取。
3.符合學生的實際
一般來說,一本好的網絡小說加上一個扣人心弦的簡介,我們就會手不釋卷。學生是教學的主體,教學內容的好壞,要通過學生的學習來體現。因而導語的設計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要照顧到學生的年齡、性格特征。不能拿大學的教學內容作為中小學課堂教學的導語,否則學生無法接受。幫扶上路,引導自主。
4.從課型的需要入手
導語的設計要因課型的不同而不同。新授課要注意溫故知新、架橋鋪路,講授課要注意前后照應、承上啟下,復習課要注意分析比較、歸納總結。不能用新授課的導語去講復習課,也不能用復習課的導語去應付新授課,否則就起不到導語應起的作用。
5.導語要短小精悍
導語的設計要短小精練,一般二三分鐘就要轉入正題,時間過長就會喧賓奪主。
6. 形式要多種多樣
開頭導入的方式很多,設計導語時要注意配合交叉運用。不能每一堂課都用一種模式的導語,否則就起不到激發學生興趣、引人入勝的作用。
二、導入的常用方法
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教師要根據教育對象、內容不同,導入也不會相同。高中政治課堂導入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例如時政熱點法;溫故知新法;追問質疑法;情境活動法;歌曲導入;典故導入;故事導入;圖片導入等等。
1.在講授《經濟生活》和《政治生活》中常用時事熱點導入、溫故知新法、追問質疑法。
時事熱點法,是把教學內容與當前受關注程度較高的熱點聯系起來,激發學生探究新知識的主動性。如在講“影響價格的因素”時,可以“2014年春節期間是十年以來豬肉價格首次呈現降價態勢”問題為切入點,提出“影響價格的直接因素和間接因素”、“供求關系對價格的影響”。
溫故知新法,是主要根據知識間內在聯系,找準新舊知識之間的承上啟下的聯結點,溫故知新。如講“多變的價格”時,可由上一課內容“神奇的貨幣”導入,“用一定數量的貨幣衡量商品的價值大小就是價格。”
追問質疑法,是利用一連串的追問激發人的好奇,催人思索,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講“樹立正確的就業觀”時,可設問“網評2014年將是史上更難就業年,怎樣才能是擴大就業呢?誰來負責這個難題?光靠國家、政府?實現就業、找到工作關鍵是靠誰呢?”
2.哲學常識常用情境活動、故事導入、漫畫圖片導入、歌曲導入等方法 。
故事導入就是根據課程需要,運用歷史典故、名人軼事、成語寓言等方面的素材導入。如講“唯心主義”時,可講述一個“掩耳盜鈴”的典故以引起學生的興趣。為什么會鬧這樣的笑話呢?“認為主觀感覺決定客觀存在的主觀唯心主義是荒謬的。”
漫畫圖片導入可激發學生興趣,同時有助于發揮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和發散思維能力。如講“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時,講解整體和部分辯證統一前可用幻燈片展示以下圖片:
歌曲導入對于創造心情舒暢的環境,完成教學任務有較大的幫助。如講“人的價值”時,可由“好人就在身邊”這首歌導入,并結合北京義務掃天橋的高齡老人為例說明人的價值在于對社會的貢獻,進而順利過渡到課堂教學。
總之,我們的教師應該充分利豐富教學資源,選擇最為恰當的導入方法,用各種形式將學生生活中的感知與教材知識完美融合,做到因地制宜因時制宜,讓我們的政治課堂煥發生機與活力。
[參考文獻]
[1]鐘林敏.哲學漫畫新用[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12.11(26-27).
[2]周春華.淺談中學語文課導入語設計方法[J]雅安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