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友亮
摘 要:城鄉發展的差距越來越大的趨勢在中國整體的大環境下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演變而來,在此過程之中,教育也隨之打上了深深的烙印。作為教育體制中的重要一環,小學體育教育的顯現相當突出。在城鄉教育差異的基礎上,探究小學體育教育在城鄉教學中失衡的具體原因,并分析與此相關的公平因素。
關鍵詞:城鄉小學教育;教育失衡;體育教育;教育公平
一、小學城鄉教育的闡述
作為素質教育中的一塊重要部分,體育教育擔負著一種學生啟蒙老師的重任,起著強健學生體質,提升學生身體素質,陶冶學生情操,培養學生身心健康并結合“德、智、美、勞”,保證學生的全面均衡發展的作用,為社會之發展培養合格的接班人。學生通過體育來感受身體與生活的美之所在,是對自身情操的一種陶冶,從而更好地形成一種完善、健康的人格與心理。
反觀鄉鎮體育教育,由于受到經濟發展的制約,鄉鎮教學體制發展緩慢且阻力重重,同時,從政府到地方對于體育教育的忽視也是造成體育教育質量遠遠落后的重要原因。目前的鄉鎮體育教學中普遍存在的缺陷主要有教學內容的落后與乏味、教育資源的嚴重短缺、師資力量的薄弱和設施設備的匱乏等。這些因素嚴重阻礙了鄉鎮學生在身體與身心方面的正常發展,阻礙了鄉鎮小學的發展。大力推動以小學體育教學為主的鄉鎮體育教育,不僅僅關系著學生個人的發展好壞、教育改革的成功與否,還關系到整個國家對人才的儲備。所以說,推動城鄉小學體育教學的發展成為現如今的重中之重。
二、造成城鄉教育體系失衡原因
想要真正實現教育的公平性不是一件短期內可以做到的事情,面對當下種種的教育不公現象,歸根結底是因為政策的不健全、制度的不完善,只有從根源解決,才能夠使得政策更加健全,制度愈發完善,隨之延伸出的相應法律法規走上正軌,才能使得教育體制得以在其正確的軌道上運行。
1.城鄉小學體育教育的失衡與城鄉經濟發展不均有著密切的關聯
新中國成立后,在教育教學方面幾十年的歷程中絕大多數時間都是以一種“以城市發展為主,以農村發展為輔”的形式發展下去,這樣的發展模式是一種畸形的形態,是不利于一個國家教育體制的長期發展。教育是依托于經濟的,隨著城市與農村在經濟發展速度的步調不一現象越來越嚴重,鄉鎮教育的受重視程度遠遠低于城市教育的受重視程度,從而造成了教育資源分配不均、
城鄉教育資金投入不均等一系列問題,阻礙了鄉鎮教育發展的同時也遠遠落后于城市教育。
2.需要明確的是體育教育在整個教育體制中的重要性
但在鄉鎮教育中,處在薄弱環節的體育教育不僅僅制約著鄉鎮小學整體教育水平的提升,更可怕之處在于它制約著學生的身體身心發展,這種對祖國未來人才的不重視性是嚴重錯誤的。在我國應試教育的背景下,往往注重文化知識學習而忽視體育教育的做法是極其不正確的,但越來越多的鄉鎮學校中出現了體育場、
體育課被占用的現象,匱乏的體育設施狀況更是不勝枚舉。在政策制度不完善、經費不足的情況下,校方更愿意注重在其他方面的發展,而不是加大對體育教育方面的重視及投入。
3.作為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在鄉鎮小學中的受重視程度也與城市教師之間存在著極大的差距與不公,鄉鎮教師的生存環境更是每況愈下
所謂的教育公平,不單單是指學生在受教育方面的公平,同時也是指教師的權益保障方面的公平。只有做到保障教師的權益及收益,拉近鄉鎮教師與城市教師之間的差距,才可以讓鄉鎮教育盡早趕上城市教育。鄉鎮體育教師常年在一種艱苦的環境、微薄的工資、福利狀態下工作與生活,本身就與城市教師之間產生了巨大偏差,更不用說城市教師所擁有的職稱晉升、學習深造、住房條件、子女入學等一系列優越待遇了。再加之不被重視的體育課程,嚴重打擊了鄉鎮體育教師對待工作的熱情與積極性。
三、如何均衡發展鄉鎮小學體育教育
1.利用完善的制度、健全的政策來保障城鄉學生應當享有的權益
制度、政策的支持有利于城鄉體育教育的均衡發展,運用這些制度及政策來更好地規范體育教育,真正保障城鄉小學接受體育教學的權益。雖然我國早就擁有《學校體育工作條例》這樣的制度,但隨著時代的發展與進步,很多內容已經不能為時代所運用,它的不健全性制約著城鄉體育教育工作的開展與進步。所以從上級政府到地方領導,再到校方,針對這一條例的探討與修訂工作都應及時擺上臺面,本著為了下一代的思想方針積極落實相關事項是當務之急。
2.盡早促進體育資源的公平性
教育公平的基礎是資源公平,缺少了資源的公平,教育是無法公平的。充分的經費支持是保證基礎教育資源均衡的關鍵所在。目前而言,城鄉體育教學在基礎教育硬件方面還存在著很大的差距,鄉鎮小學缺乏器材,城市小學缺少場地的現象屢見不鮮。相關部門應當及時重視此類問題,無論是各級政府還是下屬教育部門,都應當針對城鄉小學所存在的不同環境及相應問題加大對體育教育經費的投入,嚴格按照相關標準執行,將體育器材的完善,人均使用場地作為辦學標準之一納入重要指標之中,對資源匱乏地區加大補助力度。鄉鎮與城市之間的家庭經濟能力差距也很大,政府應當充分考慮到這一點,本著教育公平的原則讓更多的鄉鎮孩子加入到鍛煉身體,強健身心體魄,享受體育帶來的樂趣中來。
3.推動鄉鎮體育師資的發展及流動
師資均衡也能夠反映出教育的公平性,推進城鄉小學體育教育的均衡發展。通過改善鄉鎮小學體育老師的生活條件、提高工資待遇、職稱晉升方面的優惠政策等手段,一方面可以改善現有狀態,另一方面也可以將更多的城市教師、應屆師范畢業生吸納到鄉鎮小學教學的隊伍中來。還可以通過城市教師與鄉鎮教師的工作互換來提升教育教學質量,拉近教學差距,全面提升鄉鎮小學教師素質的同時,也更利于鄉鎮學校的發展與進步。
造成城鄉小學體育教育失衡的原因除了本身城市與鄉鎮之間的經濟發展差異外,還和教育的公平性有著緊密關系,只有更加重視鄉鎮小學的教育發展,不斷增加對鄉鎮小學的投入與扶持,
才能最有效地消除城鄉小學在教育失衡方面的現狀。而改善鄉鎮小學教師的生活、待遇也可以增強教師對教育事業的熱情與積極性,結合日益向上的發展,形成一種良性循環,從而真正可以達到讓學生茁壯成長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孟祥云.農村小學體育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J].小學教學研究,2007(02).
[2]徐宏麗.對農村弱勢群體少年兒童教育的政策導向[J].科技資訊,2009(16).
(作者單位 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龍都中心小學)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