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桂芬
摘 要:通過一次聽課,親身體驗了“群文閱讀”教學的優(yōu)勢,并將其運用到實際教學中,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關鍵詞:群文閱讀;猜結局;主題拓展
2013年12月9~10日,我有幸來到美麗的山城重慶參加第三屆兒童閱讀與語文創(chuàng)意教學觀摩研討活動,本次活動以“群文閱讀 行進中的思考”為主題。活動地點在重慶市人民大禮堂,來自臺灣、浙江、重慶、四川、廣西等十多個省市的3500多名語文教師,在這里聆聽了專家們精彩的主題報告和名師們別具一格的群文閱讀課。
所謂“群文閱讀”,即師生圍繞著一個或多個議題選擇一組文章,師生圍繞議題進行閱讀和集體建構,最終達成共識的過程。把閱讀教學由“單篇”引向“群文”,讓學生通過閱讀多個文本,探討同一議題的閱讀教學方式。在閱讀后,教師與學生分享、討論文本內容,并通過不同的教學策略,協(xié)助學生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閱讀方法讀懂文本,調動生活實際,構建這一議題的意義。
研討會的第一節(jié)觀摩課是浙江杭州天長小學蔣軍晶老師帶來的,他在課上教了學生五首現代詩。他把每首詩的最后一句都遮住了,讓學生根據自己對詩前面內容的閱讀和理解把詩填寫完整。“花一朵好看。花一山好看。花一盆還好。花一把就笨了!除非……”在蔣老師的提問引導下,學生沉浸在詩歌的意境中,紛紛填出自己的答案:“除非它永遠鮮活”“除非它有彩虹一樣的顏色”“除非拿它去送人”……活躍的課堂氣氛,精彩的對答流程,讓現場高潮迭起,掌聲不斷。
另一節(jié)觀摩課是來自臺灣的李玉貴老師上的“老人”一組,通過角色性格相對多元,把學生從引導、扶放走向自主,追求自主思維的課堂,力求教給學生思考的路徑和思維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辯證思維能力。
6名賽課教師的6節(jié)群文閱讀比賽課異彩紛呈,讓教師們眼界大開。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都在以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回答,現場氣氛十分活躍。這打破了傳統(tǒng)的教學形式,實現了教師閱讀與兒童閱讀的合作與對話,形成了師生學習合作共同體。其中貴州省袁野老師執(zhí)教的《故事里巧妙的結局》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激趣引課,范例指引,感知方法
課的開始,袁老師聲情并茂地講述《神射手的兒子》,學生津津有味地聽故事,講到故事的結局時,故事卻戛然而止,而是引導學生展開大膽地想象,猜一猜故事的結局會是怎么樣的,還不時鼓勵進行發(fā)散性思維,學生的想象不時迸射出思維的火花,在學生一番猜測之后,袁老師揭秘故事本來的結局。這實際上也是在訓練學生的歸納概括能力,使學生達到用簡練的語句對文章內容進行概括,在了解內容的基礎上,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補充故事結局,達成閱讀共識。
二、看題目,學前熱身,一猜結局
袁老師出示《摩爾根掉到井里去了》《老鼠夾》《艾米麗凱生病了》《胖甲蟲的煩惱》四篇故事讓學生根據題目猜故事結局。
三、學法遷移,讀故事,二猜結局
四人小組合作學習,出示閱讀要求:自讀故事,了解大意。學生運用默讀、瀏覽、跳讀等方式每人讀一篇故事,對群組中的幾篇課文進行整體把握。讀完后交流:發(fā)現什么問題?故事沒有結尾。讓學生做故事小偵探在小組猜結局。寫關鍵詞,簡要地向小組成員介紹故事的內容,也可以猜故事的結局,比較看看自己與看到題目時猜的結局有什么不一樣。讓學生在比較、分析、綜合、概括中自主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
四、故事結局大競猜
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袁老師通過開展互動、多元的對話,不但讓學生一同分享到閱讀心得,而且營造出濃厚的團隊讀書氛圍,提高了學生的閱讀素養(yǎng)。學生在競猜時按照“先說主要內容,再猜故事的結局”的模式進行分享。由于教師在最前面的閱讀中,強調緊扣主要內容,所以學生的競猜都能緊扣主題,在這里,學生的感悟無論是深刻還是膚淺,都是屬于他們的獨特感悟。
五、故事結局大揭秘
在學生充分交流的基礎上,袁老師出示原文,揭秘故事結局,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進行群文橫向的比較性閱讀,則容易引發(fā)高質量的思考,促使學生做出判斷,進行質疑、重讀、辨析,解疑……既反映閱讀材料的主題,又激活學生的閱讀積累和生活經驗,觸動著學生思維和心靈的琴弦。
六、主題拓展
在一組教學最后,袁老師引導學生猜結局后,學生不得不被作者的別具匠心、構思精巧而深深嘆服,袁老師順勢進行寫法拓展,教育學生在寫文章時也注意前后的聯(lián)系,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然而,課堂的功能只相當于一個例子、一塊試驗田、一把鑰匙,更廣闊豐富、更生動多變、更精彩的世界在課外、在生活中。課的最后,袁老師向學生推薦了《表哥駕到》《遺囑告別》《牽花的牛》等,以此進一步激發(fā)學生閱讀的興趣。
短短兩天的學習,用全國小學語會名譽會長崔巒老師的話來說,我們聽得很辛苦,但又有很多的收獲。最后他對群文閱讀教學給予充分肯定和展望,是語文教學上的創(chuàng)新,既完成了教學目標,也激發(fā)了學生的閱讀興趣,實現了閱讀教學的真正意義,但要擺正位置,這只是豐富多樣閱讀形態(tài)中的一種,不能取代教科書的閱讀,而是對教科書的有益補充。
(作者單位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桂林市勝利小學)
編輯 劉青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