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改花
摘 要:隨著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在加強課堂教學的同時,各種實驗課、課外活動課也越來越受到重視。數學實踐課也是當前教育體制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的必然產物。《初中數學教學大綱》把“實習作業”作為必學內容安排在數學內容中,而且從一次增加到三次,目的就是要通過“實習作業”的完成,引導學生積極參加課外活動,并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踐,培養他們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運用數學的意識。
關鍵詞:數學實踐課;全體學生;學生能力
當前,隨著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在加強課堂教學的同時,各種實驗課、課外活動課也越來越受到重視。因此,數學實踐課也是當前教育體制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的必然產物。最新修訂的《初中數學教學大綱》把“實習作業”作為必學內容安排在數學內容中,而且從一次增加到三次,目的就是要通過“實習作業”的完成,引導學生積極參加課外活動,并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踐,培養他們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運用數學的意識。下面就本人在初中數學課外實踐課中的體會做一些探討。
一、數學實踐課應做到有目標、有落實
數學實踐課也同課內講課類似,必須有課題、實踐課目標、實踐安排、資料、材料準備、組織形式、活動總結、實習作業等。因此,為保證實踐課的順利進行,實踐課前,教師必須備好教案。(1)實踐課內容要明確,并要準備好必要的資料、教具、學具等;(2)要明確實踐課的形式、時間、地點及相關的規章制度;(3)要安排好實踐課過程中的操作程序、注意事項及每個人的工作任務、學生的分組調配等;(4)要在實踐課操作過程中及時糾正活動的偏差,認真進行課后總結,并布置好實習作業的完成等。我在講解直角三角形一章的“實習作業”——“測量底部可以到達的物體高度”時,根據學生對直線型問題都已經學完,已掌握了不少數學知識,特別是學習解直角三角形時,接觸到一些實際測量問題的特點,學生通過“實習作業”的完成和實踐操作,也是對應用知識的一種再學習和練習。因此,把“測量學校旗桿高度”作為課題,掌握“測量底部可到達的物體高度”為目標,組織學生進行課外實踐,在學校缺少測量儀器的情況下,從校外借回森林羅盤測量儀器。把學生分為四人一組,每組確定一名小組長,分組活動,教師進行指導,時間安排在下午活動時間。實踐課操作前要求每位學生認真閱讀“實習作業”這一單元,并且明確測量的程序和搜集的測量數據,要求各小組分工合作,測距、測角、計算均以小組進行,教師在實踐中對測量儀器的整平、瞄視、讀數等進行了認真的講解,使學生感受到測量工作所必需的細致、周密、精確、一絲不茍。要求各小組課后填寫“實習報告”,并利用一節課的時間進行課內匯報和交流。
二、數學實踐課,應堅持面向全體學生,全面育人的原則
教師在指導數學課外實踐時,必須面向全體學生,淡化“應試教育”下的等級觀念,確保學生人人參與,人人受益,人人樂在其中,使數學實踐課成為培養和激發學生對數學問題的廣泛興趣和求知欲望的第二課堂。在測量旗桿高度的教學實踐中,我讓學生自由組合,各組學生對活動異常積極,考慮到后進生的身心感受,在實踐課中幫助他們尋找立足點和突破口,使得一些平時學習較差的學生也非常活躍,有時還糾正其他學生在測量中的錯誤,給后進生營造了寬松的學習氛圍。通過人人動腦動手,使全體學生在實踐課中都得到發展。通過數學實踐課,既充分培養了學生的興趣和愛好,增長了在社會生活中應用數學的意識,而且鍛煉了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強化了學生發揚團結互助、合作共事的集體主義精神,使學生在德、智、體、美諸方面都得到發展。
三、數學實踐課應注重對學生能力的培養
數學實踐課還是培養學生能力的重要課堂。通過數學實踐課,可以提高學生解決數學問題及適應社會需要的各種能力。如,形象思維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創造性思維能力、組織管理能力等,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和行為習慣。我在進行“測量底部可到達的物體的高度”時,注重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技能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的學生在測量完旗桿高度后總結出了其計算公式:h=a·ta+b,還有的學生提出了:“如果旗桿底部可不到達,如何測量旗桿的高度”,這就是“測量底部不可到達物體高度”的問題,教師通過引導、點撥,一些學習較好的學生也總結出了其測量方法和計算公式。
因此,通過實踐訓練,培養了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一次次鍛煉,對全面提高學生能力起到了重要作用。
總之,素質教育需要教師更加重視數學課外實踐的教學,如何提高數學實踐課的效果,也需要教師不斷探索、實踐。因此,加強對數學實踐課的指導、交流已成為提高數學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
參考文獻:
[1]吳江媛.新課程三維目標教學操作叢書.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2]任小平.新課標優化學習叢書:初中數學.四川辭書出版社,2009.
|編輯 郭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