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小輝
摘 要:如今,隨著新課程教育改革之風的盛行,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已不僅僅局限于概念、結論、技能的記憶和接受,而是重點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究、動手實踐等能力,因此,如何改革課堂教學模式,構建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的有效課堂就成為目前廣大數學教師努力探索和想要實現的教學目標。
關鍵詞:高中數學;有效教學;主體地位;教學情境;直觀教學手段
所謂高中數學教學有效性,指的是在新課程教育理念的指導下,教師通過運用有效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完成高中教學課程目標,以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促進學生的終身發展。它改變了過去高投入、低效率的教學課堂,通過科學、有效的課堂教學模式高效率地完成教學目標,符合素質教育的發展。下面,我就根據自身教學經驗,對如何提高高中數學教學課堂的有效性提出我的幾點建議和看法。
一、突破傳統教學模式,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
傳統高中數學課堂,教師總是一貫采用“灌輸式”“填鴨式”教學方法,認為學生面臨著即將高考的壓力,他們的主要學習任務就是掌握好數學知識與技能,并在高考數學考試中取得優異的成績,因此總是強行對學生進行數學知識點的灌輸,認為學生多記一些公式、定理,并能運用這些公式定理成功解出數學題目才是最基本的。學生被當做了儲存知識的容器,不僅學不到真正的數學知識與技能,長時間下去,學生還對數學學習產生了厭煩和抵觸心理。而新課標指出:“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所以,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必須樹立“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基本思想,教師要根據教材內容,積極創造學生可以參與的教學活動,把學習的權利歸還給學生,使學生精神飽滿地參與整個學習過程,給學生提供可以動腦、動口、動手等機會,將教師灌輸式的教學活動轉變為學生自主式的學習活動,以調動學生上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滿腔熱情地投入到數學學習活動中。
比如,在學習必修3第二章中《隨機抽樣》這部分內容時,我并沒有將具體的數學概念和解題技巧平鋪直敘地灌輸給學生,而是在學習這些內容之前要求學生對自己生活中的一些問題進行統計,如每天完成家庭作業需要多長時間、每天體育鍛煉用多長時間、班里學生的近視情況怎么樣等等,在學生完成這些問題的統計情況之后,教師在課堂上根據學生的統計情況正確引導出什么是總體、什么是觀測變量……這樣既做到了使學生主體參與課堂,激發了學生自主參與的興趣,拉近了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的距離,同時也提升了學生對統計抽樣概念的理解,培養了學生在現實生活中提出一定價值的統計問題的能力,從而為本節課接下來的學習做好了鋪墊,有利于教學效果的提高。
二、創設有效教學情境,激起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環境,從學生的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情境。”這就要求我們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根據教學內容為學生創設生動具體的教學場景和活動境地,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情景交融的教學效果。問題可以說是數學的心臟,同時也是學生思維的中心,因此,我們可以根據數學教材內容為學生創設富有趣味性和具有挑戰意義的問題情境,以引起學生強烈的思考動機,激起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并在此過程中培養學生主動質疑和探索的習慣,提高學生運用數學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比如,在學習必修5第二章《數列》中“等比數列的求和公式”的教學內容時,我就利用引入趣味歷史故事(阿凡提和國王下棋的故事)的方式給學生創設了問題情境。“從前一個國王愛好下棋,凡是跟他下過棋的人都沒有贏過他,所以這個國王貼出一個告示說只要能贏過他,可以向他索要任何獎品。阿凡提提出來與國王下棋,并說如果他贏了,就賞給他在第一個格子上放一個麥粒,第二個格子上放兩個麥粒,第三個格子上放四個麥粒……以此類推。國王聽后很驚訝,也沒放在眼里,而且爽快地答應了,結果到最后國王根本拿不出這么多的麥粒來。”這時,學生都睜大了眼睛,好奇的望著我,明顯這個歷史典故增強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激發了他們的探索熱情,于是,我抓住這個時機,繼續說道:“同學們,你們肯定想知道為什么吧,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數學內容,正好可以幫助我們找出問題的答案,你們想不想學?”學生齊聲回答:“想!”這樣,就利用創設問題情境的方式,激發了學生學習的內驅力,提高了學生的探究意識,同時也使學生真正感受到了數學的無限魅力。
三、利用直觀教學手段,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
傳統高中數學教學課堂,教師總是一貫采用傳統教具粉筆加黑板進行教學,有時再加上教師枯燥無味的講解方法很難使學生正確理解教材內容,而且高中階段的學生因為學習壓力大,常常會有注意力渙散、自控能力差的情況出現,靜態枯燥的語言文字和教師的口語教學根本無法滿足學生比較活躍的心理需求,也不能使他們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教學效果更是不盡如人意。如今,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一種直觀性的教學手段開始出現在各學科的教學舞臺上——即多媒體技術。多媒體技術集文本、聲音、視頻、圖形、圖像等于一身,對于數學教學而言,它可以將抽象的內容具體化,復雜的內容簡單化,枯燥的內容生動化,有利于降低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難度,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同時也為我們單一、死板的教學方式注入了新的生機與活力。而且,《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要把信息技術作為學生學習數學和解決問題的強有力工具,致力于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樂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現實的、探索性的數學活動中。”這更加強調了多媒體技術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應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所以,我們要根據教材內容,合理引進多媒體技術,以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欲望,調動學生上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比如,在學習必修2第二章《空間幾何體》中“空間幾何體的結構”這部分內容時,如果僅靠我們口頭語言的描述和用粉筆在黑板上的寫寫畫畫,這對于空間想象能力欠缺的高中學生來講,理解起來還是有一定的困難,于是,我利用多媒體技術讓學生觀看了大量具有棱柱、棱錐、棱臺結構特征的空間物體和模型,引導學生觀察這些空間物體的幾何特征,并試著總結概括不同結構物體的結構特征,這樣既有效培養了學生空間想象力和抽象概括能力,同時也增強了學生的直觀感知,降低了學生的理解難度,從而促使學生以更加積極主動的態度投入到數學知識的學習活動中去。
綜上所述,有效的數學課堂絕不能只圖眼前熱鬧的跟風之舉,而是實實在在的教學活動。作為一名高中數學教師,我們必須在教學中不斷反思、不斷探索、不斷總結,以創新研究出真正適合學生、并能為學生所接受的數學教學策略,促使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工作順利進行。以上就是我個人對高中數學課堂有效教學策略的幾點研究和分析,在此將我的想法拋出,愿能與各位在高中數學教育事業上互學互勉、攜手共進。
參考文獻:
[1]趙毅斌.論新課改背景下高中數學有效教學研究[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2(07).
[2]陳剛.打造高校數學課堂,促進數學有效教學[J].科技創新導報,2013(11).
[3]張唐蕾.信息化環境下高中數學高效課堂教學研究[J].大眾科技,2013(10).
[4]章小霞.優化教學設計,構建有效教學課堂[J].中國校外教育,2013(12).
(作者單位 廣東省大埔縣虎山中學)
?誗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