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迪
摘 要:目前,學科統整已成為教育領域的一大趨勢,它以激發學生整合探究學習能力的優勢影響到了各門學科的一線教育教學。旨在探討心理學科與寫作學科的交叉統整,以心理游戲的兩大形式——心理測驗和團體游戲在寫作教學中如何進行統整運用為主體內容,通過分析小學寫作教學應用案例,從而提煉出心理游戲在小學寫作教學中的作用與影響。
關鍵詞:學科統整;心理游戲;寫作教學
一、什么是學科統整
中國教育學家鐘啟泉在《論“學科”與“學科統整”》一文中提出:回顧近現代學校的歷史,任何國家的學校課程都是一部學科課程自身的分化和擴充“學科外”教學領域的歷史。這些學科群大體是沿著上述順序擴建起來,并形成當今學校課程擴充的基本面貌。然而,這種分化并列主義課程在內容與方法上以各自專業領域的科學為背景,以“專業分化”為特征,并不考慮彼此之間的關聯性。這樣,“課程統整”(integration)便勢在必行了。語文,作為一門關于聽說讀寫的基礎學科,是學科統整中不可或缺的力量,而在它與各大學科的統整教學中,另一面獨特的魅力也隨之煥發。
二、簡述心理游戲
1.心理游戲之一:心理測驗
心理游戲,又叫“心理測驗”或“心理測量”,脫胎自心理學科中的心理測量學。所謂心理測量,是指依據心理學理論,使用一定的操作程序,通過觀察人的少數有代表性的行為,對于貫穿在人的全部行為活動中的心理特點作出推論和數量化分析的一種科學手段。
目前比較流行的心理游戲,很大一部分屬于心理測量,游戲中所設定的答案往往采用象征、聯想的方法,最后給出相應的解答。我們可以從這些游戲中看到性格中不為自己所知的那一面,這或許正是心理測驗游戲長盛不衰的主要原因吧。
2.心理游戲之二:團體游戲
還有一類特殊的心理游戲,也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那就是團體游戲。這類心理游戲源自團體心理治療,它通過團體內人際交互作用,促使個體在交往中通過觀察、學習、體驗,認識自我,探討自我、接納自我,學習新的態度和行為方式,以發展良好的生活適應的助人過程。
隨著應用心理學的逐漸普及,在各級學校開設的心理教育活動課上,我們經常會發現這類游戲的身影,比如心理劇、踩報紙……它在娛樂互動之外,為參加者提供了一個良好的社會活動場所,同時也成為他人的社會支持力量。因此,團體游戲也成為目前主流心理游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三、心理游戲在寫作教學中的應用案例
“孩子們最怕寫作文,老師們最怕教作文。”要做到作文教學的趣味性與有效性并重,實在是一個需要深入研究和探討的課題。所幸,“游戲教學”的理念讓這一課題突破了瓶頸,有了新發展。不少名師和先驅者都在寫作的游戲教學中做出了自己的實驗性探索,其中更有不少創造性地將心理游戲這一形式統整到了寫作課堂中。如:“親情測試”——寫作教學VS生命教育;“看不見的世界”——五分鐘的盲人體驗。
四、心理游戲對寫作教學的作用與影響
1.激發興趣,構建良好的寫作氛圍
玩是孩子的天性,沒有一個孩子不愛玩,也并非所有的學習都是在玩樂中獲得,但于玩樂中得到智性上的收獲卻是一舉兩得。心理游戲是現代社會中孩子們的新型游戲,將新型游戲運用到教學中,容易激發孩子的興趣,讓孩子對接下去的寫作教學內容有感性認同,有助于良好寫作氛圍的構建。
2.提供多元化素材,催發主體寫作動力
不少孩子在寫作課堂上會向老師抱怨:“老師,我不是不想寫作文,而是沒東西可寫。”模式化作文的泛濫,使很多學生常會將一件同樣的事情在作文里寫上三四遍,主體寫作動力早已在呆板的寫作訓練中消磨殆盡。心理游戲的有效運用以及教師在游戲后給予的指導,會給學生的寫作帶來更豐富多元的素材,讓他們真正做到有料可寫,有感而發,從而催發學生的主體寫作動力。
3.創設感悟情境,升華寫作主題
有一句話說得好:生活中缺少的不是美,而是發現的眼睛。同樣,寫作文缺少的并非素材,而是感悟的心。通過心理游戲,教師可以創設一個有所感悟的情境給學生,讓學生自發在這樣的情境熏陶下,去探索和挖掘更有高度和深度的寫作主題,顯然,這比要求學生挖空心思寫上一百篇流水賬更有意義。
參考文獻:
[1]鐘啟泉.論“學科”與“學科統整”[J].教育探究,2006(4).
[2]王磊.小學課堂體驗生離死別[J].揚子晚報,2006(11).
(作者單位 杭州青少年活動中心文學部)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