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金花
摘 要:隨著時代的發展進步教育也在不斷地改革創新,如今的小學語文教材內容也在不斷地完善,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性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語文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身為一名語文教師,要懂得充分挖掘語文的教學方法,在大幅度提高學生文學素養的過程中,也促進了學生自身素質與健康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小學語文;寫作;效率
輕松活潑的課堂氛圍是上好每一節課的關鍵,只有在學生喜歡的氛圍中小學生才能學到更多的知識。教師要學會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采用多樣式教學方法,使學生感受到學習語文的興趣。教師可以從創設情境、組織活動等方面入手,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語文學習的積極性。
對于剛上小學的學生來說,口語表達是教學中的重要部分,但是許多小學生因為社會因素和家庭因素等條件的制約,口語表達能力各有不同。由于認識不到口語能力對未來生活、學習及工作的影響,因而不能大膽自覺地鍛煉自己的口語交際能力。常言道:勇氣與信心是成功的關鍵。教師要幫助學生克服自己的膽怯心理,教師是學生學習的領導者、組織者與參與者。許多學生在課堂上不肯站起來發言,大多都是因為懼怕說錯后被老師批評,讓學生取笑。這就需要老師創設良好的課堂氣氛,和學生成為朋友,有充足的耐心,熱情鼓勵學生大膽發言,無論講得好壞都給予贊許。只有如此學生才能無所顧忌,無拘無束地表達自己的想法,發表自己的見解。教師可以讓學生把生活中真實經歷和真實感受當作素材。比如說教師可以抽取每天課前十分鐘,讓學生到講臺上進行簡短的演講,演講內容讓學生自主決定。愛說不等于會說,學生想要說的好,就要語言有條理,說得形象生動,有感染力和感召力,讓人心悅誠服。所以教師要懂培養學生說話的技巧和藝術,并讓他們通過各種活動去提升學生說的技巧,展現會說的才能。
對于低年級的小學生來說,讀、寫能力也是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閱讀不僅能幫助學生拓寬視野,還能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文學素養。教師應當在學生閱讀的同時,使學生不斷地提高自己的審美能力。在授課的時候,教師可以選一個環境優美的文章,在閱讀的同時,引導學生展開豐富的聯想,使學生在閱讀中體驗身臨其境,感受作者表達的環境之美。學生的情感教育是教育過程的一部分,它可以促進學生的個體發展與社會的健康發展。在課堂上,教師要充分發揮語文教材的魅力,讓學生在閱讀中感受作者想表達的思想感情,從而使學生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
人們常說字如其人,書法是一個人一生中都要不斷用到的技能,在低年級階段,我們就要指導學生把字練好,因為這個時期是學生思維逐漸形成的時期,對以后學生的學習認識有很大幫助。教師不僅要做好對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也要幫助學生練習好自己的書法。寫作教學在語文教學中占有重要地位,寫作可以提升學生的語言積累、觀察力和思維創新能力。當學生對寫作有了濃厚的興趣,他們會學會善于觀察自己的生活,深入分析周圍的人和事。在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大膽想象,對于合理優秀的想象可以提出表揚,這樣學生的想象力、思維創新能力會得以開發和發展。學生有了靈感,也就有了極大的創造熱情,創作思路也會逐漸地明朗化。
小學語文作業的重復化與單一化加重了學生的負擔,也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力不從心,無所適從。據了解,部分老師在語文作業的布置上仍以抄寫課文為主,這確實能促使學生識字、認字,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激發了學生的厭倦與抵制心理。老師在作業的選擇上,要選取知識聯系強,思辨能力強的題目,選取與學生生活實際結合,同時題目的選取不能過難或過易。要遵循“跳一跳摘桃子”的理論規律,作業的布置既不能太難也不能過易,應該是在能力范圍內再稍作努力就能達到為最合適的目標,這才有利于學生潛力的發揮。老師要注意把語文學習引向生活,拓寬語文學習的途徑。在課文的講解與習作的布置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結合生活中的實例,加深對語言文字的理解。結合生活實際感受來理解課文中的詞句。要將重復性的識字向語言的積累與運用方向轉變。如:收集生活中常聽到的歇后語,或者通過趣味填詞、造句等形式讓學生感受語言文字的魅力。
總而言之,提高低年級小學生的語文教學效率,任重而道遠。教師應該始終立足于學生的生活實際、學習和思想認識,從備課入手、指導從點滴抓起,選擇適合小學生心理特點的訓練方式,并且不斷地總結經驗,創造出更有效的訓練方法,多給學生自己發展的空間,為學生將來的語言能力與寫作能力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王延波.解析小學語文綜合學習指導要點例談.新課程小學,2013(11).
(作者單位 江蘇省張家港市金港鎮后塍小學)
?誗編輯 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