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照福
摘 要:在中學數學教學中,如何提高課堂教學的導入能力,成為衡量數學教師基本素質的重要標準。積極培養教師的導入能力,使數學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中能夠具有較強的導入技能,從而滿足數學教學需要,達到提高中學數學教學質量和實效性的目的,促進中學數學教學發展,為中學數學教學提供有力支撐。本文分析了數學課堂教學技能的重要性,總結了課堂導入技能的定義及導入技能的結構要點與所要適應的原則,并以實例的形式闡述了九種典型的中學數學課堂教學導入類型。
關鍵詞:數學課堂 教學技能 導入技能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4(c)-0073-02
課堂教學技能是指運用專業知識、教育學、心理學、哲學等有關的知識及教學經驗,促使學生有效學習的多種行為方式的組合,是教師圓滿完成教學任務的行為方式??梢钥隙?,一個沒有熟練教學技能的教師是難以有效組織學生主動學習的。
教育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學生思維活動的水平是隨時間變化的,一般在課堂教學開始幾分鐘內學生思維逐漸集中,在10~30分鐘內思維處于最佳活動狀態,隨后思維水平逐漸下降。由此可見,研究和討論課堂教學導入技能是非常必要的。
下面,就從課堂教學導入技能的結構特點,導入技能要遵循的原則,導入的主要類型及范例這幾個方面來具體研討。
1 導入技能的結構要點及遵循的原則
(1)結構要點。
導入一般有四個基本環節:
引起注意→激發動機→組織引導→建立聯系。
這幾個環節構成了導入技能的基本結構。
引起注意:導入的基本目的之一就是引起學生對所學內容的注意,形成課始的標志。使學生的注意力集中于所學的課題,排除無關的信息、行為對教學活動的干擾,這樣學生的數學學習才能進入到良好的狀態。
組織引導:在學生對所學習的內容產生興趣、具有學習的基本動機的條件下,教師把學生引向探求知識的道路所做的工作就是組織引導。例如,向學生指明解決問題的基本思路、要點和方法等。
建立聯系:導入不是教學的目的,而是手段。為了使學生正確理解新知識,教師在導入階段建立學生已有知識和所學習的知識之間的聯系,結合學生的實際,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識。因此,要求教師在導入階段所用的內容、資料、教具,設置的問題,提示的要點等都要與教學重點緊密相關,否則會喧賓奪主,達不到應該有的教學效果。
(2)遵循的原則。
目的性原則:導入本身是手段,要有明確的目的,教師設計任何一種導入,都要十分清楚為什么要這樣設計以及對學生的數學學習可能產生什么樣的影響。
啟發性原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自覺性、積極性,引導學生通過獨立思考,獲得知識,發展能力的教學原則之導入要具有啟發性??鬃樱骸安粦嵅粏ⅲ汇话l?!泵献樱骸皯嵳撸那笸ǘ吹弥猓汇?,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啟,謂開其意;發,謂達其辭?!?/p>
概括性原則:導入要有概括性,突出一個“精”字。要把把新舊知識聯系起來。
目的性原則:
考慮到中學數學的教學需要,在導入技能的運用過程中,應保證導入技能具有明確的針對性和目的性,保證導入技能能夠符合實際教學需要,起到為課堂教學服務,提升課堂教學效果的目的?;谶@一認識,中學數學教學導入技能應遵守針對性和目的性的原則,為課堂教學提供有力手段。
科學系統性原則:
從中學數學課堂教學來看,導入技能的運用與課堂教學效果具有緊密聯系,只有保證導入技能的科學性和系統性,才能提高中學數學課堂教學效果,才能為中學數學課堂教學提供有力的支持。所以,在導入技能的運用過程中,應重視導入技能的科學性和系統性,提高導入技能的實際應用效果。
趣味性原則:
通過對中學數學教學了解后發現,考慮到中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教學需要,在課堂教學中應積極提高課堂教學趣味性,消除學生的緊張感,使數學課堂教學改變單一的枯燥的教學局面,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因此,在導入技能運用過程中,要保證導入技能的啟發性和趣味性。
操作簡潔性原則:
導入技能歸根到底是一種教學手段,在中學數學教學中扮演著重要角色,要想使導入技能能夠充分發揮作用,就要保證導入技能具有簡潔性和可操作性。為此,在應用導入技能過程中,要遵守操作簡潔性原則,使導入技能能夠滿足課堂教學需要,達到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目的。
關聯時效性原則:
考慮到中學課堂教學實際,在運用導入技能的過程中,要使導入技能具有較強的關聯性,使導入技能能夠具有較強的適用性。同時,還要保證導入技能具有一定的時效性,滿足課堂教學需要的同時,提高導入技能的實用性,更好的為數學課堂教學服務。
2 導入技能的類型及其案例分析
(1)直接導入。
直接導入法又叫“開門見山”導入法,談話寫文章習慣于“開門見山”,這樣主體突出,論點鮮明。當一些新授的數學知識難以借助舊知識引入時,可開門見山的點出課題,立即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在講《二面角》的內容時,可這樣引入:“兩條直線所成的角,直線和平面所成的角,已經掌握了它們的度量方法,那么兩個平面所成的角怎樣度量呢?這節課就來學習這個內容—— 二面角和它的平面角!”(板書課題),這樣導入,直截了當,促使學生迅速集中到新知識的探索追求中。
(2)復習導入。
例:講三角函數的二倍角公式時,可以在復習回憶兩角和公式的基礎上順利的導入,將半角公式可以在復習回憶二倍角公式基礎上順利導入。講半角公式可以在復習回憶二倍角公式的基礎上順利導入。
(3)事例導入。
事例導入是選取與所受內容有關的生活實例或某種經歷,通過對其分析,引申,演繹歸納出從特殊到一般、從具體到抽象的規律來導入新課。這種導入強調了實踐性,能使學生產生親切感,起到觸類旁通之功效,同時讓學生感覺到現實世界中處處充滿數學。
例:在講述分段函數的時候,可以利用出租車計費的問題導入:
設置如下情景:
師:下面請同學回答三個問題:
(1)你乘過出租車嗎?
(2)寧波市區現行的出租車收費標準怎樣的?
生:……
(3)如果小王家到學校為9公里,問乘出租車需要多少錢?12公里呢?
生:四人一組,合作進行,算出結果。
師:巡回于各個小組之間,將各小組的結果整理歸納后寫在黑板上,讓學生觀察,推導,計算,教師在適當的時候給予點撥(注意分寸,點到為止,不要代替學生的思維),并給出正確結果。
通過這樣實例導入很容易牽動學生思維,在他們不會解又急于解決的心理之間制造一種懸念,激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
(4)問題導入。
實際生活和生產當中有許多現象、問題,學生一般能夠感覺到但不能夠很好的理解、認識它們,一旦把他上升到理論的高度,使其得到科學的解釋,便能夠引起學生的濃厚興趣。例:問自行車為什么能夠站的牢?能夠引出不在同一條直線上的三點確定一個平面;有形式簡單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的問題引出復數的研究。
(5)趣味導入。
謎語導入、歌謠導入、故事導入、游戲導入都可以稱為趣味導入。愛聽故事,好奇心強是青少年的特點。在各個學科的發展史中都有許多動人的故事,適當的講述數學發展史的某些故事或其片段,不僅有助于創設良好的學習情景,還可以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
例:在“數列”的教學中,“棋盤與麥粒”,“阿基里斯與烏龜賽跑”等故事都好似很好的素材,采用這種方法要注意故事內容與課題的聯系,故事本身應生動有趣,對學生有啟發性。
(6)直觀演示導入。
在講授新知識之前,利用直觀,讓學生觀察實物、模型、教具和觀看投影、錄象、電腦動畫等,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并從觀察中提出問題,使學生從解決問題入手,自然而然地過度到新課程的學習。
例:在講解的圖象變化時,可以運用多媒體展示其變化過程,形象生動,讓同學記憶深刻。
(7)活動導入。
這種導入方法是指教師首先講清活動的形式、步驟、所需要的材料和活動目標,然后讓學生進行相應的數學活動,通過活動使學生探求規律、概括結論、進一步發現問題,從而進入新的學習內容。
例:講述等比數列的時候,可以采用擊鼓傳話的活動,一傳二,二傳四……
在活動的過程中,教師要適時的予以知道,以便避免活動的盲目性和無意義的拖延時間。
3 結語
一堂課要有精彩的導入,更要有豐富的內容,否則就只能是“頭重腳輕根底淺,嘴尖皮厚腹中空”的墻上蘆葦。新課的導入只是課堂教學中的一個小環節,不能忽略課堂教學藝術整體,不能一葉障目,更不能越俎代庖。中學數學教學技能中導入技能是保證課堂教學取得積極效果的關鍵,中學數學課堂教學要想取得積極效果,就要從導入技能的培養和提高入手,切實提高導入技能的有效性,滿足課堂教學需要,為課堂教學提供有力手段,保證課堂教學取得積極效果,全面提高中學數學課堂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 李林燦.讓數學課堂成為創新的天地[J].新課程(教研),2010(6).
[2] 張亞杰.淺談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0(2).
[3] 馬宏欣.優化數學課堂教學,培養學生創新意識[J].新課程(教育學術),2010(1).
[4] 王建平.淺談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創新意識的培養[J].中國教師,2011(S1):73-74.
[5] 李巖.淺談新課改下的數學課堂教學[J].學苑教育,2010(7).
[6] 李佑軍.如何搞好初中數學課堂教學[J].新課程(中學),2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