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靜
【摘要】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打造高中數學高校課堂是一項重要的改革內容,而高中數學教學現狀卻不容樂觀,學生的數學素養與學習能力未得到和諧、平衡的發展與提高,因此文章針對如何打造高中數學高效課堂展開討論。
【關鍵詞】新課程改革 高中數學 高校課堂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11-0149-01
所謂高效課堂并非在于老師一節課講了多少內容,而是通過老師的引領學生如何在單位時間內獲得更高效的發展,高效課堂不是形式,而是最終的目的,因此打造高效的高中數學課堂不能只從形式上進行模仿,還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積極調動各類教學資源,將其服務于課堂教學的功效積極發揮出來。
一、明確教學目標
教學大綱具體在教學目標上,因此教學目標是知識因素與能力訓練的具體要求,評估教學質量也要以教學目標為依據,由此可見,教學目標不僅是教學方向的決定性因素,而且會對教學效率產生決定性因素。具體而言,數學課堂制定明確的教學目標的作用包括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定向功能,指引老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其次,控制功能,是教學改革程序有效進行的保證,并且可以減輕學生因題海戰術而盲目訓練所致的負擔;最后,穩定功能,可以統一標準,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在制定教學目標時要保證其完整性與明確性,根據教學內容制定出基礎知識、基本能力、情感教育等項的達標要求。比如《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的教學目標就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基礎知識:要求學生理解兩條直線平行與垂直的條件;掌握兩條直線的夾角公式及點到直線的距離公式;基本能力:主要是提高學生數形轉換的能力及簡化運算的能力,并進一步增強其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情感目標:激發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提高其學習主動性,增強其克服困難的意志力;最后再將上述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及情感目標結合起來,實現學生知識、能力、情感的協調發展。
二、優化教學過程
(一)認真備好課,按要求完成教學任務。備課又分四個方面:備教材、備考試說明、備教法、備學法。備教材,就要鉆研教材、熟悉教材內容,還要知道新教材編寫的目的意圖。因為新課改后,有些知識內容有刪減,內容前后次序也有了調整。在這種情況下,教師研讀課本時就要注意多問,經常問自己“教材為什么要這樣編寫?”“這樣編寫的目的是什么?”“要求學生掌握哪些知識點?”這樣鉆研教材,才能在備課時注意增加、補充書上沒有明確提出的問題、注意點和一些結論,提高對學生的要求。備考試說明,每年高三老師都有一本考試說明,上面注明了高考對每個知識點要求掌握的難度,只有仔細研讀才知道在備課時備到哪個層面。備教法,就是對本堂課采用探索發現法、分組討論法還是講練結合等方法的思考運用。備學法即注明該內容學生應該怎么理解、怎么學。
(二)精心組織課堂教學,全面落實“三講”精神?!叭v”是在講清、講透、講活上下功夫?!爸v清”是基本要求,知識的傳授必須準確無誤,不犯科學性錯誤,教案中選題要精,講題要準確、清楚,使學生聽懂聽明白;“講透”是較高要求,教案設計還要考慮選題的經典性,知識覆蓋面要廣泛,使學生觸類旁通,教師講得透,學生才能學得會;“講活”是更高境界,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充分發揮教師的個性特長,努力調節課堂氣氛,學生不僅能學懂、學會,還能學透、學通。
(三)要設置提綱。老師有意識的引導學生進行自學,課前先將自學提綱列出來,學生看到學習提綱后即會明確自學的要求,包括學習內容、學習時間及自我評測方法等,再指導學生通過正確的自學方法完成自學目標。
(四)揭示知識的生成。數學課堂上,老師為了體現出“落實”的精神,通常會將數學公式、性質先告訴學生,學生再通過反復做題予以鞏固,這種作法帶有一定的功利性,雖然學生可以在短時間內做出同一類型的題目,但學生由于未掌握知識的本質,所以難以保證學習效果,無法做到“舉一反三”。因此課堂上老師要有意識的將數學概念、法則、結論的本質及發展過程向學生展示出來,引導其發展積極思維。
(五)小組討論,合作學習。老師將學生分為若干小組進行合作探究,從某種程度上講,合作意識、團隊精神是當代人所需要的最重要的一種素質,甚至比知識更重要,因此高中數學課堂要經常進行小組合作學習,以加強師生之間與學生之間的情感溝通與信息交流,引導學生通過與其他同學的溝通、協作,基于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分析問題的發展規律,促進其發散性思維的發展。
(六)充分利用數學課件輔助教學。傳統的課堂教學是黑板加手寫,對于數學這門數形理論相結合的學科而言,圖形化的講解內容必不可少,而人工畫圖不僅不準確,而且降低了課堂教學效率,因此應用數字化課件可有效解決這一問題。比如學習指數函數相關知識時,底數a>1、底數a<1的函數圖像就可以通過事先準備好的課件直觀的向學生展示出來,使其更加準確的了解圖形的特點,加深印象。再比如學生立體幾何相關內容時,就可以用3D效果展示圖形,通過投影、透視、三視圖等直觀的分析各種立體圖形,幫助學生建立數形思維,實現數理知識與視覺感受的有機結合。比如橢圓的繪畫過程,拖動條可以改變漸進線a值,橢圓的形態也發生改變,漸進線從x軸移向y軸,橢圓即由橫式改為立式,整個過程學生可以直觀的感受到,大大提高了記憶效率,相應的課堂效率也大大提升。
三、打造高效講評課
講評課在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的重要性非常突出,通過講評課,學生可以認識到自己的薄弱環節,分析學習方法上的不足之處,不斷端正學習態度,改進學習方法。可以說講評課學生收獲得不僅僅是知識,更是方法和觀念,從而實現高效課堂的真正目的。個人認為,“講”與“評”是互相依賴、互相促進的,不能顧此失智能卡,要在講的基礎上評好題,對題型、考點、考核指標等做出準確點評,并引導學生從“評”的過程中發現方法,總結規律,掌握技巧,使得學生可以通過一個題目的講評來理解、掌握同一類題型。需要強調一點,即講評課除了要針對題目題型外,還要重視對學生本身的評價,對學生的進退、優劣、存在的問題等做出客觀評價,引導其向著正確的方向努力、進步,通過一次考試的講評,促使其在后續的考試中取得更大的進步與成功。
參考文獻:
[1] 黃明月.新課程下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策略探討[J].新課程(教研版),2009(6):21-22
[2] 朱達峰.新課程背景下高中數學有效課堂教學引入的十種方法[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1(3):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