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豐碩
【摘要】在高三復習階段的課堂詞匯教學中,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策略可以更大程度的關注不同學生個體的需要,同時也使學生自己對學習更加負責。較為有效的詞匯教學策略有:(一)自主挑出預制語塊,并相互交流補充;(二)自主給生詞加注音標和漢語意思,并展示分享;(三)適時讓學生講解;(四)課堂上用操練代替聽寫。
【關鍵詞】詞匯教學 預制語塊 課堂展示 學生講解 操練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10-0093-02
在基礎階段之后,老師越來越難以選出對他的所有學生都同等重要的詞匯進行教學。(Ruth ﹠Stuart, 2009)對于英語水平參差不齊的高三學生而言,選擇適合所有學生認知水平的考點詞匯尤其困難。在高三復習階段的課堂詞匯教學中,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策略可以更大程度的關注不同學生個體的需要,同時也使學生自己對學習更加負責。本文將詳述四種以學生為中心的較為有效的詞匯教學策略。
一、自主挑出預制語塊,并相互交流補充
Pawley和Syder把語塊界定為詞匯化句干(lexicalized sentence stems簡稱LSS)。他們指出,一個普通的英語本族語者一般都掌握數以千計的詞匯化句干,在交際過程中,交際者無需絞盡腦汁,就可以隨時使用詞匯化句干技巧,使交際達到即興的流利程度。(Pawley and Syder, 1983)。Lewis認為高頻搭配組合在語言中出現的頻率很高,學習這些搭配是準確、自然、流利、地道的英語表達的基礎。(Lewis,2000)
其實,中學英語老師在詞匯教學中,一直都十分注重給學生擴展大量的相關例句和搭配。同時,教輔資料對重點詞匯的解析也是詳盡明了的。然而,詞匯教學效果卻總是不盡理想。一般省市高考單詞拼寫題的平均得分僅僅在4到5分之間。令師生都倍感頭痛的詞匯教學的問題究竟在哪里呢?試想,為了給學生提供恰切的例詞、例句,老師看了多少教輔資料,查了多少本詞典!而這些精華詞句對學生而言都是陌生乏味又令人費解的沉重負擔。
實踐證明,課前讓學生自己挑選整理預制語塊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挑選預制語塊的過程本身就是一個學習的過程。為了挑出最恰切的搭配,學生要瀏覽并理解輔導書的內容,很多時候還借助網絡和詞典。為了確保這項任務的完成質量,老師必須查看所有同學整理的預制語塊,并挑出最能體現考點的內容在課堂上讓同學們交流學習。通過展示交流補充,同學們對詞匯相關內容有了充分的認知和理解。被老師及其他同學認可讓學生有一種成功感,這種積極的體驗會促使學生將下一次的整理任務做得更加出色。
二、自主給生詞加注音標和漢語意義,并展示分享
高三復習階段,詞匯量的鞏固積累不僅體現在教科書上,更體現在學生做的每一道題上。每一個單選題的題干,每一篇完形填空,都會涉及到常用詞,考點詞。如果學生能夠弄懂并識記平日里遇到的詞匯,他們的英語水平也會突飛猛進的。可是,很多高三學生因為看不懂題干,上課無精打采,英語成績一落再落。盡管老師絞盡腦汁加班加點制作課件,課堂上使勁揮身解數聲情并茂眉飛色舞,我們的學生卻依然無動于衷,請他們翻譯個句子,站起來結結巴巴離題萬里。
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要使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積極主動地探索知識。我們的課堂該如何組織呢?我大膽嘗試,課前把單選題的題干和完形填空的文章分給3到5名同學,讓他們給生詞加注音標和漢語釋義,并在課前整齊清晰的前后黑板上展示給全班同學。效果如何呢?
展示同學多數在課前進行了充分的學習,板書展示非常詳盡,要點難點有擴充。展示同學的成果對其他同學是一個很大的激勵,其他同學上課也特別用心,因為他們也不甘落后。 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老師的課前工作做得很足,而學生幾乎什么都不做,這導致教室里坐滿了懶漢,累死老師,學生卻怎么也不進步。
由此可見,課堂展示極大的促進了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因為展示同學對所學內容鉆研透徹,并毫無保留的用最好的姿態展示給了全體同學,老師的贊揚,同學的認可是他們努力的動力。沒有參與展示的同學也決不愿落后,不甘人后的心態讓他們在課堂上更加投入。待優生可以展示嗎?實踐表明,待優生展示的更為詳盡。同時,待優生的展示能激勵更多的同學。
在黑板上展示本身就是一個鞏固詞匯的過程,每天4名同學,一周就是20名同學,兩三周全班同學都展示了一遍。展示也意味著對詞匯透徹的學習,如果一個詞語學透了,這種結果會讓學生想把更多的詞語學透徹。這樣學生就慢慢的動起來,學起來了。老師呢,只要站在同學們中間,欣賞并指出學生的閃光點就足以讓他們樂學不疲了。
三、適時讓學生講解
學生為了出色的講解,在課前需做必要的準備,準確而流暢的講解本身就意味著對文本的透徹理解。文本的意思沒有弄清,自己不能自圓其說,就做不到在講臺上滔滔不絕,口若懸河。學生講課,或許沒有老師聲情并茂,抑揚頓挫,一針見血,但是,不同的學生不同的風格會讓全班同學的注意力一直都比較集中。老師講得雖好,但是一種語調風格時間久了學生就會充耳不聞。
讓學生講,這是一個太大的挑戰,太讓人不放心。我認為在特定的條件下,可以讓學生講。老師講得固然天花亂墜,無奈學生早聽膩了。學生講得雖然比較平庸,可大家專心聆聽,其效果可想而知。英語的學習,天天與詞匯打交道,天天都在講詞匯的意思,尤其是完形填空題,考的就是對上下文意思的把握。為了讓學生更深入的參與學習的過程,我完全放手把完形填空全文的講解安排給了口齒清晰,儀態大方的學生。課堂效果如下表所示:
讓學生講課,雖然其初衷只是為了促進講課人的學習,可實際效果出人意料的好。聆聽的同學也更加專注了,他們一針見血的質疑足以證明他們學得一點也不差。學生的講解讓我明白了他們的無堅不摧。在老師一言堂的課堂,對學生來說沒有簡單的問題,多么簡單的問題,不管重復多少遍,他們似乎都學不會。在學生主講的課堂上,對學生來說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多么令人費解的問題,他們都能找到答案,他們的智慧讓老師嘆為觀止。
四、課堂上用操練代替聽寫
單詞是許多老師使用頻率較高的一種鞏固詞匯的手段。但是每次單詞聽寫,本子上白乎乎一片的不乏其人,不僅老師有一種痛苦和挫敗感,學生也對單詞聽寫產生恐懼和排斥感。單詞拼寫過程本身對學生的學習沒有任何的促進作用。會寫的水平不見提高,不會寫的那是白白浪費時間。因此,用形式多樣的詞匯操練來代替聽寫的過程不僅解放了老師,也讓學生更加有效的利用了課堂教學時間。實踐證明,當大量的機械性操練積累到一定程度后,許多單詞在運用的過程中也就不知不覺的學會了。
在詞匯教學中,在教師控制下進行朗讀、跟讀、背誦、替換性練習等一些機械的,重復的語言操練是鞏固詞匯的有效手段。“熟誦以貫之,思索以通之”。把需要鞏固的詞匯融于聯系實際的足夠豐富的高頻短語、句子、短篇之中,讓學生熟讀并背誦,不僅可以幫助他們掌握大量的詞匯,而且可以提高他們正確運用詞匯的能力,避免他們造出一些令人費解、讓人啼笑皆非的句子。
告別聽寫的課堂解放了老師。靈活多樣、緊張有序的機械性操練使詞匯學習變得輕松愉快,讓老師不再無奈,讓學生不再痛苦。通過大量操練而實現的豐富多彩的詞匯輸入滿足了學生的需要,讓英語課堂充滿期待。
參考文獻:
[1]Ruth G.﹠Stuart R. 2009. Working with Words: A Guide to teaching and Learning vocabulary [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Pawley,A.&Syder,F.H.1983.Two Puzzles for linguistic theory: Nativelike selection and nativelike fluency [A].In J.C.Richards and R.W. Schmid (Eds.),language and communication [C].London:Longman.126-38.
[3]Lewis,M. 2000. Teaching collocation: Further Developments in the Lexical Approach. [M]. London: Language Teaching Public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