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宏
【摘要】音樂充滿著豐富的情感,代表了人類感情的升華與延伸,從學生角度分析音樂欣賞過程中的情感體驗,有助于幫助學生陶冶情操,通過靈魂的洗禮,可以使音樂教學效果得到明顯提高,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提供助力。將情感體驗滲透到音樂欣賞教學中,可以使師生交流更加密切,而且也可以表達出音樂作品中的內涵。文章根據高中音樂欣賞教學作為研究對象,重點研究情感體驗在音樂教學中起到的作用,希望通過音樂教學,為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與情感態度。
【關鍵詞】情感體驗;高中教學;音樂欣賞
音樂作為人類精神與靈魂迸發出的火花,可以通過自身發出的聲音,來讓自己得到享受與滿足。音樂是純潔靈魂說出的美妙語言,通過聲音表達出自身的喜悅與悲傷,通過表達慰藉自我的靈魂,是超出自然情感的特殊表達方式。音樂是情感非常豐富的藝術形式,而情感則是賦予音樂作品生命力的核心因素。貝多芬曾經說過:“寫作音樂的原因是什么?是因為我心中充滿著無法抑制的情緒,需要通過寫作才能表達出來。”可以看出,音樂代表了作者自身豐富的情感,在欣賞的過程中,不僅可以體會到作品的內在情感,也可以使欣賞者與音樂產生共鳴。為了使學生深入了解音樂作品,需要將情感體驗滲入欣賞教學之中,使學生的欣賞能力得到有效提升,真正感覺到音樂作品的美感。
一、情感體驗的作用
音樂是通過樂音變化與運動,使作品得到有效發揮,表達出人類靈魂深處存在的情感,是人們精神文化中的重要藝術形式,具有十分獨特的魅力。黑格爾曾經提出過:“音樂是人類靈魂迸發出的聲音,通過自身的表現來滿足自身在精神上的需求,音樂是表現人類靈魂的語言和方法,通過聲音將自身靈魂的一切悲傷與喜悅表達出來,通過抒發來獲得情感上的慰藉,使其超脫一切自然情感,將內心深處的情感波動,轉變為可以表達出的音樂作品,是我們的心靈擺脫壓抑與痛苦?!币魳返镊攘Ρ磉_在“主性情”之上,不僅更加貼近人們的心靈,也可以表現與激發人們的情感,是影響人類心靈的重要方法。如李斯特所表達出的觀點:“音樂不能直接表達出人類情感的具體形態,但是所有心靈的波動,只要方向明確,都可以通過音樂作品進行闡述。”情感作為人類面對客觀事物時表現出的態度與體驗,在18世紀思想家盧梭就曾提出過:“音樂藝術并不是單純地模仿某一對象,而是通過音樂作品喚醒我們內心中初次面對事物時帶來的情感體現。”音樂作品可以帶給人們享受藝術的感官體驗,而通過音樂藝術的美感可以滿足人們的思想感情。同時,配合潛移默化的滲透,可以使作品與欣賞者達到情感共鳴,從而激發人們在生活上的熱情,最終實現服務社會的重要目標。
二、采取多種教學方法
音樂欣賞過程也是心理變化的反應階段,在欣賞音樂作品的過程中,從外部感知開始,欣賞者進行想象后,與生活經歷產生情感共鳴,最后真正理解音樂作品的內在情感,所以音樂教學也需要重點結合學生內心情感變化的變化。從提高學生對音樂作品的喜愛程度,到學生用心靈聆聽音樂,最后在進行細致的分析與評價,使學生欣賞水平不斷提升。在教學的最初階段,可以選擇一些世界知名的名曲,學生可以更加快速地接受音樂作品,擺脫音樂教學的神秘性,使學生可以更加了解音樂內涵。在欣賞的過程中,可以了解音樂作品中使用的樂器、段落、風格、結構等信息,充分激發出學生的學習動力。為了更加直觀地了解情感體驗教學的特點,本次研究選取以下案例進行分析。
(一)課后寫作法
在該案例中,選擇中國名曲《春江花月夜》進行教學。由于學生并不了解中國古曲,所以,為了使學生更加快速地進入教學之中,先將作品標題、分段、段落內容進行簡介,之后再進行音樂欣賞,在完成課堂學習后,要求學生在課后寫一篇感受短文或做一首詩。課堂欣賞作品兩遍,一遍配合視頻欣賞,幫助學生了解琵琶的演奏形式與民族管弦樂隊組成,第二遍由教師帶領欣賞全曲。在欣賞過程中,可以看出部分學生在筆記本上進行記錄,也有一些學生寫下了一些句子,下課后一些學生提出轉錄全曲。在整理課后體會時,一位學生寫到:“以前并不了解中國古典音樂,但是通過這次聆聽與欣賞,樂曲的清雅與流暢,完全征服了我的內心,腦海中浮現陽春白雪的場景。最初聽到老師讓我們描寫《春江花月夜》時,完全抱著應付交差的想法,但是在課后反復聆聽時,仿佛感受到了指尖觸碰琴弦帶來的美感,通過音樂作品,感受到了一個美麗的世界?!保ɡ龍D1)
(二)表演配合法
在本案例中,選擇舒伯特名曲《魔王》進行教學。為學生安排扮演歌曲中出現的角色,通過歌曲的語調表現出魔王邪惡與狡詐的內心,通過學生的表演突出父親的無助與孩子的弱小。以扮演為主的教學方法,學生可以將人物內心與音樂情感相互結合,使作品情感更加直接的表達在學生眼前,而且可以由學生自我總結出音樂作品的特點,從而更加有效地完成教學任務。
教師在進行音樂欣賞教學的過程中,應盡量選擇多種教學手段,通過有效的手段,使學生可以更好地體驗音樂情感,這種情感上的進步也會影響學生未來的發展,甚至影響學生選擇的人生道路(例圖2)。
三、遵循學生心理特征
高中生正處于邁向青年的過程中,生理更加接近成人,而心理也逐漸成熟、獨立,該階段是樹立人生觀與價值觀的重要時期。這個階段的學生內心情感十分豐富,充滿了面對生活的動力與熱情,更加重視事物的情感。針對學生心理特征,音樂欣賞課就需要為學生提供情感的熱土。為了了解學生心理特征對音樂欣賞教學的影響,本次研究根據以下案例進行分析。
在一堂欣賞課之中,進行教學的內容是知名音樂抒情詩《期盼》,該樂章根據我國革命烈士的名著《可愛的中國》改編,作品充滿了積極的信念,配合氣勢恢宏的音樂,充分表現出熱愛祖國與民族的心聲。在音樂進入高潮階段后,由兩名學生配合音樂,充滿激情地朗誦歌詞,在朗誦最后一句時,音樂恰好結束,全場先是維持寂靜,之后雷鳴般的掌聲仿佛要響徹全校。雖然不知道這次掌聲是為了激昂澎湃的音樂而鼓,還是為了兩位激情無限的同學而鼓,但是這次音樂欣賞課無疑是非常成功的課程,本次教學完全將情感、音樂、詩歌融為一體,這恰恰滿足了音樂教學的最大目的。所以,在音樂欣賞教學中滲透情感體驗,正是高中生欣賞音樂作品的權力。在音樂欣賞教學的過程中,主要教學內容為著名歌曲,學生的興趣較低。而通過情感體驗,可以充分表達出音樂作品中的情感,通過情感,可以消除學生對古典樂曲單調枯燥的印象,使其更加配合音樂欣賞教學。
四、結語
在進行高中音樂欣賞教學時,需要重視學生的情感體驗,將其融入教學過程中,可以幫助學生欣賞音樂作品的優點,使學生體會到音樂的美感,還可以拓展學生的思維認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審美觀。將學生情感融入教學欣賞中,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有效性,幫助學生培養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王春紅.淺談情感體驗在普通高中音樂欣賞中的作用[J].科技資訊,2013,(3).
[2]張明德.高中音樂欣賞教學中應如何促進學生的情感體驗[J].科教文匯,2012,(20).
[3]牛茹.音樂欣賞教學中實現情感體驗的策略[J].教學與管理,2014,(4).
[4]蘇淼.音樂欣賞教學中的情感體驗能力培養[J].科學大眾,2011,(7).
[5]馬筱琳.動之以情 曉之以理 導之以行——音樂欣賞教學中增強學生情感體驗的思考[J].學園,2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