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慶穎
摘 要:在教學中,情境教學法作為一種方式靈活、操作性強、易于掌握的教學方法,有助于學生體驗并能夠很好地理解教學內容的理論部分,能夠激發學生的審美情緒,提高審美能力、積極投入美術活動。作為美術教師,要盡力讓美術課更加優化。在眾多教學模式中,情境教學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創造出適合課堂需求的氛圍,更貼近學生的現實生活,使學生以積極的態度投入美術學習中。
關鍵詞:美術;情境教學;視覺情境;音樂情境;生活情境
2013年暑期我參加了市教委舉辦的“美術新課程標準”的培訓。雖然只有短短的兩天時間,收獲頗多,尤其是在教學情境方面思考很多。
2012年初中美術更換了新教材,這次教材正是根據新課程標準設計的,與原來教材相比更具有吸引力,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愿望、興趣和求知欲;能夠提供幫助學生的“腳手架”,引導學生學習和思維,加深理解;為學生提供更多動手的機會。重慶本土的特色在新教材上也有所體現,重慶屬川東盆地,因四周高山相隔使盆地文化既有本體,又對外來事物充滿向往與包容的性質,這一性質體現在教材中,同樣反映出兩方面屬性。第一,積極接納新教材的內容和觀念,并報以極大的使用熱情。第二,始終希望將外來事物接上“地氣”同時努力用上自家的好東西,這就是一種版本教材在重慶使用時需面對的教學情境。美術課相對于其他學科的教學更具有“特殊性”,一周只有一節美術課,僅僅在課堂上的時間使學生達到某一審美高度或者繪畫技能方面的提高,效果并不明顯。在多年后,讓學生記住你上過的一堂課、講過的一件事,情境教學在這里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情境教學法的含義及其理論依據
情境教學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引入或創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以形象為主體的生動具體的場景,幫助學生理解教材,并使學生的心理機能得到發展的教學方法。情境教學法的核心在于激發學生的情感,給予學生體驗,讓學生更加深刻地體會教學內容。
情境教學法以情感和認知活動相互作用的原理、認識的直觀原理、思維科學的相似原理等心理學研究為理論依據,激發學生有意識和無意識、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相統一的認知。
二、情境教學的方法
1.視覺情境教學
利用視覺上能感受到的直觀物品在美術課上創設情境,這種方法在課堂上應用廣泛。視覺能感知的內容非常多,例如,在教學七年級上冊第一課《在美術世界中遨游》時,可事先準備國畫、油畫、水彩畫等不同性質材料的作品,通過直觀的觀察,學生可以將抽象的難懂的知識具體化、簡單化。從而使記憶更加深刻。在課堂上有些事物用語言表達是十分復雜的,但通過圖表、圖形就能簡單表達其深刻的內涵。比如在作品欣賞課上,有教師用網絡上流行的一幅圖“在網絡上沒人知道你是一條狗”讓學生體會作品的表達方式,易懂、幽默、易于讓學生接受。在講《色彩與生活》時,播放了立邦漆的廣告視頻,使學生更直觀地理解色彩在生活很多方面的運用以及色彩的意義,不同顏色給人帶來的不同視覺意義和情感意義。這樣的展示形象直觀,比教師長篇大論式的講解更易于接受、更有效果。而教師的示范過程在美術課上的應用比其他學科要更多、更普遍和更有效,許多難以表述的內容,示范過后就能直觀解決。
2.音樂情境教學
美術課和音樂課在我們學校統稱為一門課——藝術課,這說明這兩種藝術有相通之處。如果在美術課上利用音樂創設出好的情境,就能把學生的視覺和聽覺器官都調動起來,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藝術是相通的,不同的音樂風格會讓人體會到不同的場景。例如,在欣賞梵高《星月夜》這幅畫,同時播放背景音樂貝多芬的《月光》,讓學生先在背景音樂下靜靜感受梵高作品,梵高是在什么樣的背景下畫的這幅畫,畫面里面的東西都是什么?你都看到了什么?幾分鐘后,同學們踴躍舉手發言,有的同學說看到了畫面上有教堂、有星星、有月亮……還有同學說畫面是離得最近的像是一個女人的頭發,感覺很恐怖……還有的同學說,感覺梵高應該很孤獨,一個人只有在一直盯著月亮和星星時候越來越暈,才能把它們畫成圈圈……各種各樣的回答使課堂氣氛活躍起來,學生的思維也跟著活躍起來。可見音樂和美術的結合給學生帶來的是愉快的作品分析,相信這幅《星月夜》深深地印在了他們的腦海里。
3.生活情境教學
我們的生活豐富多彩,生活本身就是一個生動無比的課堂,在課堂中再現生活場景,或者將課堂內容搬到現實中進行,會讓學生將生活與美術聯系起來,增強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并且可以進一步開闊學生視野,發揮學生的創造力。例如,在初一美術七年級上冊《面具設計制作》一課中,教師說:“現在請每一組同學戴上自己的面具,站在講臺前表演自編的情景劇或舞蹈,讓我們盡情享受面具帶給我們的快樂吧。”學生通過表演體驗成功的喜悅。也把生活中一些情節再現于情景劇中,更貼近學生生活。
三、情境教學是對傳統教學模式的挑戰
情境教學是建立師生和諧關系無形的紐帶。情境教學既有益于學生成長,又有益于課堂教學。在這種課堂教學中,教師自我生命的價值和意義在創造性的課堂教學實踐中得以實現,因此課堂教學成了一種自己參與社會生活、實現自我理想的創造性活動,是教師生動教學不斷持續發展的源泉。
(作者單位 重慶市第八中學)
?誗編輯 司 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