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寶廷
摘 要:在高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更新教育教學觀念,倡導積極主動、勇于探索的學習方式,從而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關鍵詞:高中數學;探究;學習方式
數學課堂應該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發學生自主探究的欲望,使學生在輕松的環境中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養成獨立思考,自主探究的良好習慣,進而使學生獲得全面而綜合的發展。
一、創設問題情境,提高探究能力
數學探究性學習是學生數學學習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是在基礎性、拓展性課程學習的基礎上,進一步鼓勵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數學和現實的問題的一種有意義的主動學習,是以學生動手動腦主動探索實踐和相互交流為主要學習方式的學習研究活動。然而,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我們的課堂基本上呈現的都是被動的知識傳授模式,課堂上基本上都是由教師主宰,學生被動地接受著教師知識的傳授,導致學生的探究意識越來越差。因此,在素質教育下,教師要鼓勵學生進行探究,從生活情境入手,或者從數學基礎知識出發,把需要解決的問題有意識地、巧妙地寓于符合學生實際的基礎知識之中,把學生引入一種與問題有關的情境之中,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和求知欲。進而,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例如,在教學“等差數列的前n項和”時,為了讓學生了解等差數列的前n項和的公式,加深學生的印象,也為了訓練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在授課的時候,我首先引導學生思考了以下幾個問題:①世界新七大奇跡之一的泰姬陵,傳說陵寢中有一個三角形圖案,以相同大小的圓寶石鑲飾而成,共有100層,請問,這個圖案一共有多少個寶石?②如果我們不知道這個三角形圖案是100層,而是更多層,或者說是n層,請問,我們又該如何計算圖案有多少個寶石?兩個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對于第一個問題學生可以很簡單地給出答案,因為這就是我們熟悉的高斯定理。但是,第二問中的n層就需要學生自主思考探究。所以,在授課的時候,教師要鼓勵學生進行自主思考,自主探究,這樣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而且,對學生的探究能力的提高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實施自主學習,培養主體意識
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學生如果只懂得從書本上死板的學習知識,那么,將很難適應這個日益變化的社會。所以,調動學生的主體意識,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就成為擺在教師面前的又一重任。因此,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實施自主學習的模式,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從而,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例如,在教學“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時,我采取的是小組自主學習的模式。首先,我讓每個學生明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如:知道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概念;會利用圖像求一元二次不等式(a>0)的解集;會求一元二次不等式(a>0)的解集。接著,我讓每個小組結合教材內容的學習,對以下幾個試題求解集:①3x2-3x+1>-■;②1+x>■;③x-■≥0;④3x-■+2x-3≥2。
大概在學生20分鐘的自主學習之后,我針對學生自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以及解題過程中遇到的困難進行有針對性地點撥,以確保自主學習效率的提高。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以小組的形式自主完成本節課的學習,不僅可以滿足自己的學習欲望,而且對拓寬學習空間,提高自主學習能力也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總之,在高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倡導積極主動、勇于探索的學習方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情感,使之由客體變為主體,積極地、目的明確地、主動熱情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進而為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打下堅實的基礎。
(作者單位 河北省滄州市海興縣農業技術中學)
?誗編輯 李燕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