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巧
摘 要:結合教學實踐,總結了如何創設教學情境來開展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具體有效措施。
關鍵詞:教學情境;初中數學;有效教學
數學一直給人們的印象是刻板、枯燥無味、繁瑣難懂的,尤其是對于代數和幾何起步的初中生來說更是如此,他們往往對這些陌生的知識體系望而生畏,進而學習興趣下降,影響學習成績并可能會造成惡性循環。而新課程對數學教學的要求是“以人為本,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這就需要教師轉變數學的刻板印象,將數學盡可能地生活化、情景化、趣味化、實用化,從而讓學生接受數學甚至愛上數學。在此,筆者將創設教學情境從而把開展初中數學教學的一些有效措施總結出來,以供大家參考。
一、通過生動活潑的故事創設教學情境
初中生的心智還不健全,很多時候不夠理性,對各種感性的事物更加感興趣,因此教師要通過生動活潑的故事來創設教學情境,讓他們更加容易接受和理解,從而提高興趣、激活思維。比如在講解一次函數的圖象等概念時,教師可以設計講述一個故事《劉翔和我賽跑》,以直觀的圖象來表示整個賽跑的過程和結果,根據實際情況將故事更改設計成這樣:劉翔讓我先跑五秒,而且最終還能追上我并提前到達終點。那么這個故事中,劉翔的跑步過程可以被畫成一個一次函數圖象,而我的跑步過程可以被表示為一個正比例函數圖象,兩人的相遇點就是圖象的交點。通過這個故事,就能讓學生容易理解函數圖象的意義和作用,讓他們逐步形成數形結合的思想和意識,并對數形結合形成直觀的印象。
二、通過制造懸念創設教學情境
要提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創設一些懸念性的情境和問題,讓學生對這個懸念產生興趣,提高他們探究數學奧秘的熱情,從而讓數學形成一個磁場,吸引學生逐漸深入思考和研究。比如在趣味數學中,可以設問:“世界第一峰珠穆朗瑪峰的高度為8844.43米,現在有一個1厘米厚的紙板,如果將它對折30次,形成的厚度能否超過珠穆朗瑪的高度?”對這個問題,學生們肯定會對這個懸念感興趣,因為兩者的差距實在是太大了,而且根據生活經驗來說紙板折疊幾次也不會增加多少厚度,因此這種認知上的沖突一定能讓他們處于積極思考狀態,并尋求有效的解決懸念方法,從而有利于教學的深入。
三、通過動手實踐創設教學情境
初中數學很多知識點和社會生活有密切的聯系,因此可以創設一些實踐動手環節,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技能很有用,通過這些情境來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從而讓他們學習起來更有動力、學習更有創新能力。比如在講解相似三角形的內容時,筆者就先講述了古代數學家泰勒斯用一個竹竿測量出金字塔高度的故事,然后布置學生不通過直接測量而是在這個故事的啟發下通過竹竿等物品來測量學校的旗桿高度,這樣學生不僅能夠得到正確的答案,還在動手過程中鍛煉了自己的能力,提高了對數學知識的學習興趣。
現代心理學研究已經證實,成功和興趣是高度相關的,兩者相輔相成、互相促進,只要合理利用這個心理學知識,就能在數學教學中取得較好的效果。通過創設情景化的教學環境,可以讓學生更加容易接受數學知識,將枯燥無味的知識趣味化、實用化,從而讓學生更加熱愛思考、善于思維,讓他們體驗到學習的快樂和實用性。因此,教師一定要做個有心人,通過講故事、設置懸念等多種方式,將數學知識形象化,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是息息相關、充滿魅力的。
參考文獻:
金妹奇.淺談初中數學教學中問題情景的創設策略和方法[J].中學教研,2012(07).
(作者單位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十二師三坪農場學校)
編輯 喬建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