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和平
摘要:享譽中外的安塞剪紙不僅造型美觀,而且以悠久深遠的歷史文化內涵被譽為“地上文物”和“文化活化石”。尤其是小學低段兒童對小動物、小朋友跳舞的剪紙圖案頗感興趣,如果教師利用剪紙上低段數學課,一定會使數學課堂更加生動、活潑、有趣,產生更大的教學效益。
關鍵詞:教學情境;剪紙藝術;課堂活動
適當創設數學情境,變單一抽象枯燥的數學教學為多樣化形象有趣的教學,引導小學生主動探究、積極思考、合作分享,在快樂輕松的氛圍中完成學習目標,剪紙教學在低段數學中顯得特別有趣,用剪紙創設學習情景,積累了如下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
一、妙語設置情景
低段學生聽課效果、理解能力都相對較弱,有時教師重復多次也不能達到預期效果,教師教得費力,學生聽得煩心。究竟怎樣教才能取得較好的效果呢?我嘗試用剪紙教枯燥的(加、減、乘、除)文字題時,積極創設不同的生動的情景幫助學生分析題意,讓學生利用剪紙在生活情景中解決問題,這樣不但能讓學生輕松地解決數學問題,還能讓學生體會到數學與生活息息相關,從而對數學學習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如:教“解決問題”時,為了讓學生正確理解什么時候用加法計算,什么時候用減法計算,創設了小貓釣魚這一故事情境,將課前備好的剪紙小花貓和小黃貓粘成兩個帽子分別戴到兩個小朋友頭上,剪紙小魚放到盤里,讓兩個小朋友根據教師講的故事比賽釣魚,結果小花貓貪玩第一次沒釣到魚,第二次兩只貓都很認真,小花貓釣到9條魚,小黃貓釣到7條魚,這時要求全體同學思考,你能提出幾個問題,大家一下子高興地搶答說:①一共有多少條魚?②小花貓比小黃貓多釣了幾條魚?③小黃貓比小花貓少釣了幾條?然后指名學生上板貼課前備好的剪紙貓,其他在下面根據問題擺剪紙,學生列算式計算。小學生很快地列式解答完畢,最后我結合學生所貼的剪紙總結:知總數和部分數,求另一個數用減計算;知兩個部分數,求總數,用加法計算等數學方法。
二、充分利用剪紙在課堂活動中創設情境
在教小學低段圖形拼組的相關數學知識時,要求學生每人仿照七巧板用彩色紙剪一組七巧板圖形,上課時引導學生觀察你的自制七巧紙由幾種圖形組成?每種圖分別有幾個圖形?哪些完全一樣?哪些不同,最大最小各是誰?要求學生四人一組,小組討論,大膽想象嘗試操作,能拼成有趣圖案的獎一個剪紙風箏,這時的學生快樂地遨游在剪紙的海洋中,輕松地掌握剪紙拼圖,同時也發揮了他們的創造能力,解決了所要解答的數學問題。
三、利用剪紙化難為易
如:在教(乘、除)應用題時,學生分不清到底該用乘除法哪種方法來計算,于是我針對本班學生的實際,將18只剪紙黃猴子和6個銀色剪紙籠子按題意分別用磁鐵吸到黑板上,提問:
①有18只黃猴子,平均放到6個籠子里,每個籠子放幾只猴子,指名學生上黑板操作,其他學生在下面擺剪紙猴,從而得出:把一個數平均分成幾份,求每份是幾,用除法計算的結論。
②有18只黃猴,每個籠子放3只,需要這樣的幾個籠子?(分組擺剪紙討論)自己列式計算(總結得出,求18里面包含幾個3用除法計算)。
③每個籠子放3只猴子,6個籠子能裝多少只猴子?同桌討論擺剪紙,獨立列式計算(學生總結得出求3個6是多少用乘法)。
④教師組織學生總結這三題的相同點、不同點,然后誰回答對就把這三種應用題分別命名為某某應用題。
在教求和、求差、比多、比少應用題時,同樣啟發學生找出條件、問題,引導學生找出關鍵詞語,理解以誰為基準,誰和誰比,誰多誰少,鼓勵學生擺剪紙、畫線段圖,打腰鼓的和跳舞的剪紙分別貼成兩行,一一對應,教師不斷引導和鼓勵學生,充分肯定他們的擺法,使他們體會到成功的喜悅,于是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擺剪紙設計里。通過自主合作、自主探索、自主研究、自主創造,輕松自然地掌握了知識要點。
總之,通過用剪紙上小學低段數學課看誰找的關鍵詞語準,看誰擺的剪紙快,看誰算得最正確等各種剪紙游戲比賽。小學生們個個開心地理解和掌握了學習內容,這樣既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又養成了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還教給了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用剪紙教低段數學真可謂是一舉多得的好方法。
編輯 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