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遠標
摘 要:提高初中數學探究教學的有效性是新課改革的必然要求,基本策略有: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探究學習興趣;加強方法訓練,提高學生探究學習技能;推動合作學習提升探究學習能力。
關鍵詞:問題教學法 初中數學 課堂教學實效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2(c)-0072-01
當前隨著新課改的深入,數學課堂探究教學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由于學生的探究學習受到自身已有知識、經驗、能力等因素的制約,他們的探究活動往往會陷入困境,變得盲目,容易導致課堂教學的低效。因此,為了避免這種現象,教師就應充分結合初中數學具有基礎性、應用性和實踐性的特點,以學生的認知需求為基礎,想方設法提高數學課堂探究教學的有效性,才能促進學生在探究學習中發展能力,提升其數學素養和綜合素質。那么,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如何才能提高探究教學的有效性?
1 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探究學習興趣
一般,優質的問題情境可高度吸引學生,能誘發出他們濃厚的探究學習興趣和強烈的探究欲望,推動學生主動性學習。因此,初中數學教師要激發學生的探究學習興趣,就須重視優質問題情境的創設:(1)抓住初中生好奇心強、喜歡探究、愛動腦等心理特點,創設問題情境。比如在教學七年級下“二元一次方程組”時,我利用幻燈向學生出示了《孫子算經》中有趣的“雞免同籠”問題:“今有雞兔同籠,上有三十五頭,下有九十四足。問雞兔各幾何?”問題一呈現,很快就誘發了學生極大的好奇心和強烈的探究求知興趣,使他們很自然地融入了探究問題的學習情境之中。由于這一問題具有開放性,學生可能會用算術方法或列一元一次方程方程求解。在此基礎上,我對學生提出兩個問題:“①問題中的量有哪些相等關系?②你能用數學式子表達嗎?”并引導學生嘗試探究用二元的方法來研究和解決問題,逐步形成了學生對二元一次方程組的正確認知。(2)緊密結合教材和生活實踐,創設問題情境。比如在教學“一次函數”時,我設計了經濟生活中的問題情境:“甲、乙兩家超市以相同的價格出售同樣的商品,為了吸引顧客,分別推出了不同的優惠方案:在甲超市累計購買商品超出400元之后,超出部分按原價8折優惠;在乙超市累計購買商品超出350元之后,超出部分按8.5折優惠。設顧客預計累計購物c元(450)。請比較一下顧客到哪家超市購物更優惠?說明你的理由。”面對這一源于生活中的問題情境,既深深吸引著學生經歷了一個經驗、體驗、抽象、概括、數學化的過程,讓學生感受到了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又使他們在愉悅的氛圍中興趣盎然,積極探究認知。
2 加強方法訓練,提高學生探究學習技能
在數學探究教學中,學生所掌握的探究學習技能越熟練,其探究學習活動就越流暢、越有效。因此,教師要使學生的探究性學習活動達到預期目標,在單位時間內取得成效,就必須加強方法訓練,著力提高學生的探究學習技能。要求有:一是強化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教師在平時教學中強化學生對所學的數學基本概念、原理和規律等基礎知識的學習,講究基礎知識教學的靈活性,使學生嫻熟掌握基礎知識,就能促進學生憑借其良好的知識準備對新內容、新知識進行積極探究,從中形成他們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基本技能,增強其探究學習的目的性。二是教會學生掌握探究學習的基本方法。心理學告訴我們:技能的發展要以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為基礎。因而要形成學生的探究學習技能,教師應重視指導學生掌握好探究學習方法,讓學生“會學”,才能有效提高其探究學習技能。一般,教師在指導學生掌握探究學習方法上,須教會他們運用四個策略,即一觸(在接觸感知數學問題中仔細閱讀、認真觀察,正確審題)、二記(記下在接觸感知后有疑惑的地方和難點)、三思(對有疑惑的地方和難點積極思考,提出問題,進行分析、比較、抽象概括、綜合)、四用(掌握知識遷移規律,熟練運用相關知識解決問題)的方法策略。一旦學生學會了這四個方法策略的運用,形成了嫻熟技能,他們在數學探究學習中將得心應手,有利于他們在自我監控中主動搜尋反饋信息,發現問題,幫助他們從質疑問難中確立探究學習目標,并能緊緊圍繞探究學習目標,主動開展探究認知,在分析比較、抽象概括、綜合中進行意義建構,形成他們各自創造性解決問題的策略,有效解決問題,提高學習效果。比如探究“全等三角形例3的變式:已知,D在AB上,E在AC上,AB=AC,∠B=∠C,求證:BD=CE”時,我首先要求學生認真審題、細心觀察圖形,開展自主探究。學生在接觸感知中準確理解了題意,確立了探究目標:“∵AB=AC,只要先證明線段AD=AE,就可得出BD=CE的結論。”圍繞這一探究目標,學生找到了“AD、AE兩條線段分別位于兩個不同的三角形中,要證明這兩條線段相等,則考慮證明兩個三角形全等”的難點和關鍵,即“證明△ACD≌△ABE,可得出AD=AE”。接著學生進一步分析解題的思路和步驟,運用“角邊角”定理證明了三角形全等的過程,順利解決了問題:“證明:在△ACD與△ABE中,∵∠A=∠A(公共角)、AC=AB、∠C=∠B,∴△ACD≌△ABE(ASA),∴AD=AE。又∵AB=AC,BD=AB-AD,CE=AC-AE,∴BD=CE。”經過多次類似解題方法策略的訓練,有效鍛煉和提高了學生在解決問題活動中的探究學習技能,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益。
3 推動合作學習,提升探究學習能力
探究學習能力是影響學生探究學習活動成功與否的重要因素,而合作學習則是提升學生探究學習能力的重要途徑。為此,教師在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基礎上,要有意識地推動學生開展小組的合作學習、交流研討。具體策略上:一是要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學習能力、愛好、性格特征、性別等因素,依據“同質分組、異質結合”的要求把學生分成4~5人一小組,搭建有效的小組合作學習平臺;二教師要引導每個學生在相互尊重、相互學習、相互協調、相互配合的基礎上,積極主動參與探究,都能充分表達個體的觀點、意見,形成他們共同分享探究學習成果的愉快氛圍,使他們從中體驗到成功的喜悅,而且要推動他們從彼此的交流、研討和思想碰撞中發現各自的認知缺陷,取長補短,把他人的成功經驗吸收到自己探究方案中,進一步完善和改進個體的探究方案,優化其探究學習的程序和技能,提高其有效解決問題的實效性;三是要促進學生依靠集體智慧,集思廣益,充分發揮創造精神,啟發學生學會從提出解決問題的眾多方案中篩選出最佳方案,把他們的探究學習活動不斷引向深入,使每個學生在熟練運用探究學習技能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都能深化正確的數學認知,有效提升其探究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 周功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實施探究性教學的思考[J].科教文匯,2009(2):137.
[2] 張太立.初中數學探究學習的實施方法[J].現代中小學教育,2009(7):52-55.
[3] 王純新.初中數學探究性,教學方法探討[J].考試周刊,2012(91):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