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鳳華
摘 要:隨著我市新市區的快速發展,學校近幾年流動人口子女數量逐年遞增,通過對流動人口子女家庭環境及家庭教育方法的調查,發現存在的共性問題,本文就家庭教育的觀念和方式提出建議。
關鍵詞:流動人口家庭 家庭教育 三種觀念 三項交流 三個做好
中圖分類號:G62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2(c)-0229-01
我校自2006年底屬地化搬遷到嘉峪關市之后,隨著本市南市區的快速發展,招生范圍由最初的6個園區逐年增加到現在的23個大小園區,流動人口子女的數量也由2009年的169人增加到528人(2012年底統計數據),他們的比例由13.27%增加到34.92%。據預測今后幾年數量仍會逐漸上升。
通過調查,他們的家庭教育主要存在幾個問題。
(1)生活與學習環境不佳。多數流動人口家庭,由于家長學歷低,缺乏長期固定性的工作,經濟收入普遍不高,居住環境和學習環境都比較差,家庭的生存狀況嚴重制約著對孩子的教育投入。
(2)觀念與教育方式偏頗。家長的生活經歷和文化水平,又直接影響其對子女的教育觀念和教育方式。
(3)習慣與學前教育差距。流動人口的子女一部分上學前被父母留在家鄉,由長輩們看護,上學了才接到父母所在地;一部分跟著父母四處打工,雖然從小在父母身邊,但由于經濟等原因沒有接受學前教育。
基于以上幾方面原因,流動人口子女入學后與班上的其他孩子在習慣與學前教育上存在差距,在小學階段特別是一、二年級表現突出,因此本文僅對流動人口家庭提出以下建議。
1 教育思想要轉變—— 三種觀念
流動人口家庭主要轉變三種觀念:一是“教育孩子我沒時間”;二是“教育孩子我沒能力”;三是“教育孩子我沒條件”。
流動人口作為一批特殊的人群,的確管教孩子的時間要少一些。但現實中我們發現一些流動人口有的只顧埋頭賺錢,也有的母親并不外出工作,而是專職家庭主婦,并不能以“沒時間”為理由推卸教育孩子的責任。
老舍先生在談到教師對自己學術成就影響時說:“從私塾到小學,到中學,我經歷過起碼上百位教師吧,其中有給我很大影響的,也有毫無影響的,但是我真正的教師,把性格傳給我的,是我的母親。母親不識字,她給我的是生命的教育。”因此文化程度不高照樣可以教育出優秀的孩子,教育孩子的先決條件不是文化程度,是您人格的程度。
2 教育方法要改變—— 三項交流
家長都是關心子女成長的,但是在進行教育時,往往有許多不同做法。流動人口由于自己的生活經歷,在教育孩子方面容易出現兩種錯誤的做法:一種是自暴自棄,對孩子的教育放任自流;另一種是把自己未實現的愿望強加在孩子身上,特別看重孩子的成績,給孩子施加過重的壓力,方法簡單粗暴,或者用物質引誘來刺激孩子學習。
實踐證明,做父母的用什么態度對待孩子,用什么方法教育孩子,對兒童的身心健康關系極大。因此,作為家長要改變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
第一要和孩子多交流。
家長應該認識到,管與不管是不一樣的,只要管,不論嚴與不嚴都有效果,不管教而孩子自己成才的是極少數。
在管理過程中,要學會欣賞孩子,經常表揚孩子,家教嚴也只在孩子做人做事上。學習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學會做人。成功家長的家庭教育經驗告訴人們,家長除了注重孩子學習書本知識外,更應該注重親情間的交流溝通,而不是只把孩子當作自己的私有財產,或是自己夢想的注定延續者,應盡可能地與之交流,要盡量在孩子的心目中形成敬和親的形象,使他們樂于將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告訴家長,使家長從孩子的一言一個行中更早地發現問題,掌握孩子的思想脈搏。對于孩子好的思想行為要運用口頭語言或流露贊許,使孩子明確自己的優點與長處,以便更好地自覺鞏固;對于孩子錯誤的思想行為要嚴肅地批評,但不要咒罵,通過講道理啟發孩子的自覺性,提高他們的思想認識。
第二要和老師多交流。
“孩子進了學校,教育就是老師的事,我們當家長的不用多管。”這種思想代表很多流動人口家庭的家長的思想。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和子女的特殊關系決定了父母在孩子的身心發展中起著不同尋常的作用。一般地說,家庭教育的目的性、計劃性及系統性都不如學校教育強,立足點也沒有學校教育高,存在自發性和隨意性。因此,家長要注意和學校及班主任加強聯系,使家庭教育的內容、方式方法能和學校保持一致,這樣會增強學校教育的效果,否則會削弱甚至抵消學校教育的作用。
第三多與家長交流。
家庭教育子女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用心教育子女的家長都會有自己教育子女的心得體會,家長們可以多與比自己孩子大一些的學生家長交流,借鑒他們教育子女的經驗和教訓,還可以向這些家長咨詢一下要不要鼓勵孩子參加特長班的學習,讓孩子參加什么樣的課外班,有選擇地閱讀哪些書等等。
3 自身素質要提高—— 三個做好
(1)做好自己。
童話大王鄭淵潔說:好家長好老師比好學校重要。流動人口家庭的父母要經常反省自己,提高自身的素質,糾正不良的生活習慣。
(2)做好表率。
在家庭中,父母是孩子最早、最直接的老師。童年時代的一些最初印象,會在人一生中留下痕跡。孩子在幼小的時候,從父母那里接受了好的影響,在他一生中都是難忘的;反之,受了壞的影響,也是一生中的不幸,如果一旦染上惡習,再想改掉比起培養一個好習慣要難得多。
(3)做好家長。
雖然流動人口家庭的父母文化水平不高,但也要學習一些家庭教育的知識。現在學習家庭教育知識的途徑非常廣泛,訂閱家庭教育類的報刊、購買家庭教育方面的書籍,網絡收看家庭教育視頻,參加學校或社會上舉辦的家庭教育講座,都可以選擇。家長有了一些家庭教育知識后,還應當適應社會進步和孩子成長的新需要,不斷更新和豐富自己的家庭教育知識。
參考文獻
[1] 袁志芬,梁雅,張靜宜.流動人口子女家庭教育指導.
[2] 流動人口家庭的家庭教育現狀調查報告及相應對策的建議.家教時空,2012.
[3] 趙忠心.家庭教育學[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4] 駱風.家庭教育系列講座家庭教育與當代家長的教育素質[J].小學德育,2008(23):34-35.